川口月
@wyc513
14Friends 408Fans
Karma82.07
female Taipei, Taiwan
1.稱呼隨意
2.愛心、轉噗、手動轉隨意,以前的噗或一次按多個都無所謂
3.關於留言
(1)不需敬稱、不會打擾,直接討論就好
(2)但請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不接受「我只是開玩笑」、「我隨便說說而已,幹麻那麼認真」的說詞、不接受人身攻擊
(3)經提醒而不改善者,不會再回應,或視情況刪留言、黑單
4.書噗:@wyc513 - 書噗置頂 閱讀雜食,不過以社會科學、心理勵志、自然科普為主。大致上是按照博客來的分類...
川口月
1 years ago 7 @Edit 1 years ago
Facebook先不論該文所謂的「匱乏/豐盛心態」為何,心理學研究確實有「匱乏心態」存在。

《匱乏經濟學》強調的是「匱乏導致特定心態;那種心態再導致窮人的行為。例如專注於張羅每天的飯菜,忽略下個月要付的房租。低收入戶往往顧不到維修房子的事,結果小問題演變成大問題。物質的匱乏牢牢抓住窮人的心,使他們忽視現實的其他面向,無法有效利用手上有限的資源,往往做出次佳而不是最佳的決定。簡言之,匱乏影響決策品質。」匱乏的心理學
匱乏心態的問題在於人陷入隧道視野裡,而無能做出最有效能、有利長遠的最佳決定。
川口月
1 years ago 70
#讀嘛讀嘛
《顛峰心智》顛峰心智:每天練習12分鐘,毫不費力,攀上專注力高峰注意力科學與提升專注力的練習(正念)

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跟注意力有關,像是覺得認知力變差(專注力下降)、情緒焦躁失控(專注力被綁架)、覺得難以集中精神而無法採取行動(專注力分散)、難以跟上他人步調(專注力斷裂)等。

本書以注意力的科學研究為基礎,帶我們認識注意力的運作機制、難以專注的原因,及能有效改善的方法(正念),幫助我們取回生活的主控權。

滿喜歡作者對改善專注力的想法:「不要浪費精力為你的專注力抵擋誘惑,因為你無論如何都贏不了這場戰爭。你應該培養的是安放心智的能力與技巧,好讓自己根本不用打這場戰爭。」

讓我們好好與身心相處,而非將其視作敵人、時時奮力抵抗。
川口月
1 years ago 42
#靈性靈性亂象02「我的靈魂維度太高,別人都不懂」到底怎麼一回事?看完熊仁謙「靈性亂象」系列的第二支影片,不是很推薦。
他的批評看似有理,卻非「靈魂維度說」專有,而是所有宗教信仰內部都會有的問題,顯得其反駁比較像是刻意針對該宗教信仰,而非基於「靈魂維度說」特有的問題提出質疑。

論述亦有著概念定義不清、不當聯結,及舉例不當的疑慮。
川口月
1 years ago 24 @Edit 1 years ago
「炫富」文串

我們不要再繼續這場尊卑貴賤的分類評比遊戲了,好嗎?

@singingintherain_shoui - 【雜看/所謂炫富文】大概算某種奇文共賞 因為看到徐閉...我認為fb原文引起焦慮的主因倒不是「炫富」,而是作者(1)區分好/壞生活、(2)賦予優劣評價,並(3)暗示受壞生活所苦的人是因為不夠努力,要做的是努力提升自己而非抱怨

作者將原本因需求、環境、目標各異而態樣豐富的生活,塞進二元對立的好壞框架,並依主觀經驗給予優劣評價(好:健康、優雅、寬裕、天使環繞待遇;壞:不健康、克難、斤斤計較、各種抱怨情境)。
根據(2)優劣評價的具體內容,作者為「指責他人不努力、不該抱怨」賦予正當性,畢竟是個人選擇克難、平庸、不健康、斤斤計較,也難怪只能接受有各種困擾的待遇。
川口月
1 years ago 10
學生控實驗「金魚打成汁」?成大教授致歉並強調:金魚活得好好的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第二節課的金魚實驗,主要是激發學生尊重生命、思考生命應有的態度,以「事件」及「感受」真實啟發同學作思辨與討論。//

我對「攪碎、弄死金魚」是否能達到「尊重生命」的教育目的還滿懷疑的,光是想到我國高中時期的心態,參與這個實驗只會造成反效果。
模擬我國高中的心態,基於「人類為了進食而殺生,卻不敢看殺生影片很偽善」的想法,我大概只會覺得「敢吃就要敢殺生」、認為敢按按鈕是「勇敢」的展現而已。
對於金魚,可能會覺得那是基於實驗需要的不得不然,是「考驗」、「證明」的代價。
川口月
1 years ago 34
#靈性靈性亂象|高頻訊息、指導靈?小心你只是在逃避關於前陣子帶起許多討論的批判「靈性亂象」的影片,雖點出某些「不對勁」靈性體驗活動與用靈性來逃避困境的亂象而頗受共鳴,但我看完影片有些不同想法:

- 偏閒聊式,論述邏輯和表達方式較不嚴謹,有概括與武斷評價的問題
- 主要在「罵人」,不適合拿來反思

-
[論述表達問題]

影片前段提及對靈性亂象的觀察,但「亂象」非靈性圈專屬,而是新興領域更需留意假冒詐財的不肖人士、避免因嚐鮮或需求急迫而混淆新奇體驗與文化內涵
川口月
1 years ago 17 @Edit 1 years ago
ಠ_ಠ -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非暴力溝通這本書 但我越讀越有種無力感 好像他描寫的是溝通中的烏托邦一...看到不同的想法,覺得滿有趣的。
想藉這個噗再來介紹一下我所理解的非暴力溝通。@wyc513 - #讀嘛讀嘛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溝通方法,認為當我們能以「觀察、感受、想法、需求」的形式如實表達時,便能降低暴力發生的可能,觸碰自己與他人的真心、建立連結。
-
#讀嘛讀嘛
(想想上個tag好了,如果覺得不適合的人請提醒我,我再拿掉)

▶︎非暴力溝通作為溝通的一種方法,在不適合溝通的情境中便難以發揮效果、也不宜使用。
不太需要如偷偷說中所說的「在任何狀態下都去同理別人真正的需求去建立連結」
不適合溝通的情境像是沒有意願的時候、難以同理他人的時候、應採取保護性強制措施的時候等。
川口月
1 years ago 11
@kon4011 - 他明明知道老二和老三情緒穩定,是因為比較有安全感,還是繼續對大女兒說出剝奪他安全感...「世界就是這麼殘忍,只溫柔對待小孩、保護得太好會讓其軟弱受欺、無應對能力」雖是截圖中該媽媽合理化自己對小孩的羞辱的說法,但也是很多家長對教養孩童的擔憂、對小孩未來可能受傷的恐懼。
但需要小心的是,家長選擇的行動,究竟真的是為了孩子好,或只是出於迴避自身恐懼的對策(為了自己)?

「害怕小孩未來可能會被欺負、羞辱,因此先行羞辱之」與其說是「幫助其提前面對現實」,不如說是「害怕花瓶以後會被打破,就自己先打破它」的極端、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的消極做法。
畢竟,假如真的是要幫助孩子面對外界挑戰、有因應能力,最直接的辦法是教他如何應對羞辱、調適心情,示範給他看、陪他練習,而不是一味羞辱他、妄想其能從孤立無援又毫無概念的狀況下自行摸索出解答。
後者與教育天差地別。
川口月
1 years ago 6
每個人面對生命的逝去都有自己的哀悼方式與節奏,願我們都能為自己與他人保留一些時間和空間,好好地感受情緒、表達思念。
立場不同時,知道立場不同所以經驗不同就好,不需要將他人的感受當作壓迫、勉強自己的枷鎖,讓自己陷入生死不能的痛苦;也不需要過於擔心情感對他人造成的影響,而限縮哀悼的空間。
立場不同,使得相互表達感受會造成對立、矛盾時,可看出彼此並非交流此事的合適對象,就暫時減少接觸吧。
好好地悲傷、好好地哀悼就好。對我來說,這不是愛著一個人的代價,只是過程。FacebookFacebookFacebook
川口月
1 years ago 12 @Edit 1 years ago
傅大為:一封反反戰朋友的好意來信──反戰 vs. 反侵略的癥結問題--上報學者將戰爭視為中國侵略台灣的開始,但戰爭只是最後一步罷了。
-

就如霸凌不是從肢體暴力開始的,而是社交孤立。

肢體暴力太過明顯、非難性極強,又對體格能力有一定要求,對於霸凌主導者來說成本較大。若能以其他方式達成相同目標,暴力不會是首要選擇。
暴力在霸凌中的角色,更像是後續升級的行動。
或許會認為校園霸凌中的肢體暴力盛行,顯見暴力的成本不高、是簡單選擇。但原因更可能出在校園環境本身即為社交孤立、乃至於後續的暴力提供有利發展空間*。
社交孤立更透過學習環境的設計隱於無形、被視為「正常」,使得人們無從辨認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