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1 years ago
學生控實驗「金魚打成汁」?成大教授致歉並強調:金魚活得好好的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第二節課的金魚實驗,主要是激發學生尊重生命、思考生命應有的態度,以「事件」及「感受」真實啟發同學作思辨與討論。//

我對「攪碎、弄死金魚」是否能達到「尊重生命」的教育目的還滿懷疑的,光是想到我國高中時期的心態,參與這個實驗只會造成反效果。
模擬我國高中的心態,基於「人類為了進食而殺生,卻不敢看殺生影片很偽善」的想法,我大概只會覺得「敢吃就要敢殺生」、認為敢按按鈕是「勇敢」的展現而已。
對於金魚,可能會覺得那是基於實驗需要的不得不然,是「考驗」、「證明」的代價。
latest #10
川口月
1 years ago
尤其在該教授的實驗設計下,「在所有人面前」、「要求為上台的同學拍手」、「敢上台就送書」的獎勵,出於在同儕面前表現自我的心態,更可能讓我將後果考慮全放在按按鈕對我來說會怎麼樣(e.g.我做了代表我是言行一致的人、我在同學之中是最勇敢的人),更加忽視實驗對金魚的影響。
川口月
1 years ago
從我模擬的心態分析,可看出我忽視生命的問題比較像是出自「自我中心」,在過程中只在乎這件事對我的意義、我怎麼想、展現我的價值,而完全沒將事件對他者的後果(金魚死亡)考量在內。
最終,殺金魚實驗對抱持這樣心態的人來說,反而只達到「殺金魚證明我言行一致」的確信感,無從引發負面情緒、使其開展對其他生命死亡意義的思考。
川口月
1 years ago
出於「吃葷是因為沒有親自動手、看見生命逝去」的想法,而以為「只要讓人實際動手,便能引起對殺生正當性的反思」並設計實驗,未能對應到「自我中心」的思考盲點,實驗難達「尊重生命」效果。
立即下載
川口月
1 years ago
且「攪爛金魚」跟日常飲食關聯度低,即使當下達到極富戲劇性的震撼效果,讓人體會到「實際動手按鈕攪爛金魚」的障礙,回歸平日料理、飲食經驗時,恐怕仍難以將其跟煮肉、吃肉連結在一起,產生對自己行為正在殺害生命的意識與思考。
川口月
1 years ago
金魚榨汁心理實驗惹議 詹昭能:缺乏周延準備、違反實驗倫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另外,在此篇報導中提及的「米爾格倫實驗」,在《人慈》也有提到一些實驗設計問題可以拿來這裡思考:
//所以,如果有一半的參與者覺得這整套安排是假的,那米爾格蘭的研究會得出什麼東西?公開場合中,米爾格蘭都把他的發現描述成「深刻而令人不安的人性真相」。私底下,他自己有所懷疑。「這一切的大吹大擂,到底代表的是一項重大科學成果,或者僅僅是有效的戲劇效果,」他在1962年6月的私人日記中寫道。「我傾向接受後面這種解釋。」//教授說服阿伯電死路人?耶魯大學「電擊實驗」的真相:《人慈》書摘(3)-風傳媒→按按鈕的學生若想著「實驗是假的」,其在行為時可能也只會抱持著「我是在幫助實驗進行、有助教育目的」的心態,恐怕也不會有對生命的尊重與思考。
川口月
1 years ago
上述說明,只提出對實驗方法是否真能達成實驗目的質疑,就更說實驗倫理的相關問題了:金魚榨汁心理實驗惹議 詹昭能:缺乏周延準備、違反實驗倫理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面對此實驗爭議,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表示,此為心理實驗,看似要做批判思考,但缺乏周延準備,心理實驗在事先必須檢測受試者心理健康,未達水平不得參與,事後還要簡報說明,且只要實驗會對受試者可能造成心理創傷,都會被嚴格禁止,認為金魚榨汁實驗,在現在的實驗倫理規範中,不可能會被審核通過。//
川口月
1 years ago
-
川口月
1 years ago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要脫離自我中心式的思考,有賴於與他人的互動經驗與自我覺察。
互動結果不如預期,真正地意識到事件並非只有一種觀點、非只跟我自己有關,先去理解自身與他人觀點的歧異,檢查行動是否只考量自身情緒需求、未能顧及其他可能後果及對他人的影響。
覺察自己有著「依賴外界成就自我價值」的問題,若又按照自身想像出來他人會讚賞的標準行動,便會造成「誤會他人想法」又「追求讚賞而忽略行動本身的結果」的錯上加錯。
川口月
1 years ago
====
機器狼也這麼覺得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