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a870506
68Friends 59Fans
Karma95.34
male Taiwan
把自己定位為多餘人;
持續摸索從理論走到實務的進路。

過於理想化、論證不扎實
有時有點偏激的人,
河道原則上只有抱怨文跟廢文。

興(外)趣(行)方面的關鍵字:
歐陸哲學、文學中的隱喻、象徵與人物性格解析、
質化心理學、ACGN劇情評析、自我揭露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5 months ago 4 @Edit 5 months ago
【問】
能看到我這篇文的噗友們,不知道誰有沒有讀過或喜歡Gregory Bateson的著作;我預計在3-6個月後開始關於他的著作的翻譯計畫,或在研討會上組panel,主要會聚焦在他的模控論(cybernetics)跟Luhmann的系統論之間的比較;以及教育哲學或兒童哲學上,另外也歡迎關心他心理治療理論的人。
有興趣者可以直接在下面回覆,或私噗。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8 months ago 3 @Edit 8 months ago
【廢】
看了英文學界對海德格的討論,才發現海德格對Frege的敵意很強(雖然另一部分是Frege為自己的著作下了一個意義不明的標題),Frege的‘Sinn und Bedeutung’的英文直譯是‘Sense and Meaning’,但通常英美學界在翻譯這篇文章時採意譯為‘Sense and Denotation’或‘Sense and Reference’,意譯中特別強調了「指涉」的概念,但在海德格的《存有與時間》中的第17節為‘Verweisung und Zeichen’,英文直譯為‘Reference and Sign’,雖然在符號學裡Zeichen對應字不太精準,因為Anzeichen帶有indication的意味,但至於Verweisung翻成reference,顯然Frege可以下更好的標題。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9 months ago 5 @Edit 9 months ago
【廢】
最近感受到讀歷史的重要性。
2011年,我家的陰極射線管電視機於線路熔斷而報銷,因而購買了一台液晶螢幕電視。
2012年,有線電視數位化,類比訊號電視在台灣即將走入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以安裝機上盒作為輔助的數位訊號電視。自2012年至今,我一直存在著一種價值判斷是,數位先進於類比。
這幾天回去看資訊科技發展史,1950年,由Josiah Macy Jr.基金會所主辦的「模控學會議」,發表與討論者橫跨了電機工程學、神經科學、人類學、心理學、符號學、物理學、生物學、電腦科學、數學跟資訊科學(模控學)家,這場會議中曾由人類學家貝特森打斷並開啟了新的討論「類比跟數位的差別要如何清楚界定」,這個問題的引出打響了心理學家跟神經科學家對於人類的反思,如果說大腦只是某種計算機,那麼它是類比的還是數位的?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11 months ago 2 @Edit 11 months ago
【廢】
為了完善「資訊」這個概念的內涵,這陣子求助於「人類語言起源論」而幾乎要把《從赫德到米德》讀完了,但斷在達沃斯之辯後,在引入海德格的學說前我不得不求助於萊布尼茲和赫茲的邏輯語法學跟布爾的布林算子在模控學與電腦科學領域的貢獻,說到模控學又會牽涉到安培─維納─貝特森的模控學理論中語法與語用的生態學如何既作為一門新興的自然科學又作為一種哲學人類學的研究方法。
中間經歷柯日布斯基的普遍語意學最終才能靠麥克魯漢把海德格對於水利工程學的文章得到一個相較全面的解讀;但我最後其實是要寫「資訊社會」,所以之後還有貝爾跟拉許要念。
我想任何一個有基本素養的研究生都會覺得我這篇文章寫得太雜了;我真的開始覺得我是在寫某種科學哲學史或(資訊)科技社會學的論文了。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1 years ago 6 @Edit 1 years ago
【廢】
有些論文題材挺取巧的,切中當代一些時代所需但學界仍乏人問津的議題因而獲得青睞,還受邀演講。但實際看過論文,與其說是論文倒不如說是文獻回顧,沒什麼特別的論證、甚至包含嚴重誤讀(特註:相對於傳統詮釋的誤讀)。
這種事倒是屢見不鮮,感受微妙的部分是該演講的與談人是自己的諮商師;突然能體會雙重關係為什麼會變成諮商倫理議題了。
(怕被轉出噗浪,上個R18)
【日常】
中秋連假回家要幫忙看五位外甥的我:
https://images.plurk.com/1lqgQfGtvNSMc3DGB4pWzr.jpg
雖然會顧著不讓他們受傷,但他們會自己口角內鬥,而且一致拒絕大人加入調解,一場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太精采了最惡劣的舅舅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1 years ago 5 @Edit 1 years ago
【廢】
一個讀書的建議,在讀McLuhan《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和《媒介就是馬(訊)殺(息)雞》前有三條路徑可以切入:1、從《古騰堡星系》等McLuhan早期的著作去爬梳的他的思想發展史。
2、讀行為科學、模控論與心智生態學去探討在類神經網絡模型出來之前,行為主義心理學(而非神經心理學或科學主義心理學)跟(電晶體至積體電路過渡)時期電腦科學的交互作用(《空之境界》就是走這個路線)。
3、從Merleau-Ponty的《知覺現象學》退回到Heidegger的Zollikon Seminars,最後再回到《存有與時間》之後就能念McLuhan晚期的《從陳腔濫調到原型》,然後逆推回去。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1 years ago 6 @Edit 1 years ago
【廢】
這陣子繼之前「穆斯林可不可以施打疫苗」(因為部分疫苗含有豬肉蛋白),我跟朋友又聊到Chat GPT無法回答什麼問題,對方提到「為什麼我不能參加我父母的婚禮?」;想了一天,我回說在不考慮過度擬合(overfitting)的情況下,做兩到三階段的詞性標記(分出名詞群跟動詞群,再對各群做邏輯上的對稱、傳遞、反身標記),然後去train詞向量分析,應該可以有限度的提升生成式AI的語義理解能力。
會產生這個想法是因為最近開始看《從赫德到米德》,書中提及它作為Apel-Habermas第二代法蘭克福學派學者所提出的第三條哲學史路徑(從R. Kroner的《從康德到黑格爾》與K. Löwith《從黑格爾到尼采》的主體哲學路徑;Habermas的《也是一種哲學史》密契─超驗路徑)。
開水◎無世界漫遊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廢】
朋友為了寫中共匪諜與資訊作戰史的論文,所以去法務部調查局調了一些1945年中國施行propaganda的綱領之文件,但調查局那邊認為這是有一定程度機密的歷史文件,所以限館內電子閱覽,僅允許拍攝顯示器畫面跟抄寫帶出文件。現在我在想辦法用PS濾掉摩爾紋,但效果差強人意,因為文件本身是手寫,又是行書,辨識難度有點高。
我做資工的朋友也說缺乏database,沒辦法幫我train一個電腦視覺文字辨識模型,看來還是只能指望我PS的技術能突飛猛進。
【日常】
今天跟朋友去看了《少女歌劇》的總集篇,我覺得是個對觀眾的知識要求很高的作品,要不是平常對SCP有一點理解,且看過龍騎士07的《鳴泣時》系列,所以能用敘事層的概念去把握整個敘事框架。
另外還在中國的論壇上看到有人用Goffman的理論去把握它的敘事框架。
有另一個朋友表示有感受到情緒張力,歌很好聽,動作華麗,但對它的敘事邏輯表示不理解。希望以後能看到台灣的戲劇、外語相關科系跟ACG研究有人可以寫敘事層理論的論文,感覺會是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