綾Aya
@shigure3321
15Friends 35Fans
Karma52.68
Taipei, Taiwan
興趣使然的拍照寫字,有一堆分靈體,是隻文化學研究生​

文化研究|性別研究|女性主義|日本文學

平時生活在 ▸Instagram◂
還有生活在 ▸Facebook◂
各式長評文在 ▸Medium◂
綾Aya
1 years ago 6 @Edit 1 years ago
發現社科背景的人寫的作品文本分析很常有一個問題(如果這算問題的話啦),就是時常會缺少針對那個具體文本做具體分析的部分,結果只是讓作品變成了社科理論的再次證明跟附庸,而作品的特殊性蕩然無存

比如可能要以女性主義立場分析某一部作品,但結果只是攤開作品,然後點出這裡、這裡、這裡體現了女性壓迫或父權觀念。說真的,這樣的分析在人文領域是無效的,或者說無聊的。應該說,那是社科在做的事,但人文學應該著重的部分其實是:要先共情,然後闡釋、分析出這個人物或角色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過程跟原因,進而達到對人性的理解的目的
綾Aya
1 years ago @Edit 9 months ago
【書評】 #本命燃燒

是以我所在的名大日本文化學課程講座討論紀錄,結合自己的觀點而成的文。

文獻、引用多。主要是圍繞著《本命,燃燒》這一文本,探討的目前在學界被討論的一些粉絲文化裡的幾個問題:與女性主義的關係、推し活這種粉絲的自發活動的對女性的情感剝削問題,以及該文化裡人們的自戀心理機制的作用、排他性攻擊性產生等等的東西

不過看之前一定要再再再聲明一次:我的立場永遠是批判體制而不是批判個人的阿阿阿

#日本文學宇佐見鈴《本命,燃燒》:沒有偶像,我的生命毫無意義?粉絲文化裡的自戀、情感剝削、與「消費者女性主義」騙局...
綾Ay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年輕作曲家常常在沒有完成學校課程情況下就陷入實驗音樂的深淵,這是騙局。⋯不徹底研究舊世界,就無法探索新世界。」

被拉赫這段評論引起強烈共鳴,雖然他是在針對古典音樂做評論,但我覺得這概念其實更傾向於是一種普世規律。必須對舊有的規則有扎實的掌握跟理解,才能真正有能力去思考哪些規則是可以/應當打破的,否則大多往往只是一種近乎幼稚的天真臆想罷了。

【解说】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必须发自内心/年轻作曲家常常在没有完成学校课程情况下就陷入实验音乐的深渊,这...
綾Aya
1 years ago 7
最近天冷ㄌ
所以在重溫第二性
(???)

//

「人們就是這樣撫養女人,從來也不教導她親自承擔生存的必要性;她便隨波逐流,依靠保護、愛情、援助、他人的領導;她讓自己受到迷惑,希望能夠什麼事也不做,便實現自己的存在。」

https://images.plurk.com/6Wpn7loV7ru1rlLW4Yi6Ws.png
綾Aya
1 years ago 1
這個頻道做文獻綜述+學術知識的大眾化傳播真的是妥妥的可以耶,推推推

總的來說當前社會的總陽剛化是很危險的
我確實也在不少女性身上看到過這種「渴望陽剛化的厭女心理」,當然很多最後都把自己用的遍體鱗傷。

想到之前看過一篇文獻,最後總結的地方有一條很明確的結論,就是不要想去「趕上」權力者,因為這反而是一種掉進了對方陷阱的行為。比如在父權的框架裡,權力者所推崇的可就是一種將冷漠和暴力視為「優良品質」的價值體系裡,而當你一旦想「趕上」它時,就意味著你也認可了這套價值體系,結果就是你只能照著它的遊戲規則走,最後再次複製了體制。而若只是如此,至少對我來說,那絕對不會是我相信的女性主義。

約炮的社會學研究|破除一些關於暈船、女性高潮、性愛分離的迷思|Lisa Wade. "American ...
綾Aya
1 years ago 1
#memo 〈失落的女性世界:論當代大眾影視劇對女性意識的殲滅〉

節錄:
在女性主義者看來,將女性進行神化、奴化和弱化的目的就在於將女性固定在客體、被動的附屬物上,從而不僅在文化心理結構上進行控制,更要征服其思想意識的深層,從而建立一種精神上的支配和被支配關係,實現男權霸權。據香港學者的調查發現,電視對觀眾的認知有著強烈的影響。「電視劇集中男女角色的形象、行為和表現的塑造確能影響現代男女的價值觀」。「研究結果顯示,電視加強了性別特質、家庭角色、消費習慣和特徵的社會刻板塑造,也即是說我們的符號世界或文化產物對社會的影響比現實世界更大,文化產物的生產與自我生產不斷擴大其對社會結構的影響」。

https://images.plurk.com/4dF8Z8kfRWd8n5YaqducKi.jpg
綾Ay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總的來說:其一,文學理論無所不包,從最核心的哲學,到更細分的美學、符號學、敘事學、語言學,或是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等,全部都是文學理論必須要討論的範圍;其二,文學研究要求的是廣闊的視野,以及擁有一副炙熱的心和冷峻的目光

不過這篇文其實應該可以又名:我這幾年到底都看了些什麼東西 啦

關於日本留學這事#3:文學理論怎麼讀 | Medium
內文包含:
泰瑞‧伊格頓《如何閱讀文學》
楊寧「文學理論課程全集」
楊寧「西方文論課程全集」
泰瑞‧伊格頓《文學理論導讀》
班納迪克.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
柄谷行人《近代日本文学的起源》
和其他諸多日文文論專書
綾Aya
1 years ago 2 @Edit 1 years ago
雖然自小生活離不開奇美,但真正開始對這個企業的故事有意識的關注其實是因為宇謙的緣故。當時喜歡上宇謙,查找了他的小提琴學習經歷,才知道他是受到奇美創辦人的贊助才能去美國深造。

總之每每在看向這些真正有所成的人們的生命故事後,回到的還是對自身的思考。如許文龍先生這樣終身愛著文化、愛著藝術的人,即便身處的不是這些領域的所謂「圈子內」,但只是以心中永遠保持的那份熱愛,也足以讓他以一生做出了那麼多的實踐。

這正好也跟我這幾年一直在想的一件事掛鉤吧。在想的是,最終能夠實踐著理想的應當不是哪個體制,而是「人」本身。是真正在思想上擁有自由意志的「人」自己,才擁有真正行動的能力,也才談得上實踐、談得上實踐理想的可能性。

瓦力/許文龍琴聲義重 溫柔巨人始終如一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綾Aya
1 years ago 1 @Edit 9 months ago
【書評】 #接近無限透明的藍

通篇醉生夢死、吸毒濫交的情節,其實總歸一詞「喪失感」。

村上龍自己後來寫下的簡短後記頗有意思,尤其若對日本文學史略有接觸的更能品味出個一二。他說當時《藍》 被批評不夠日本近代文學。我想也確實,畢竟著重內心描寫或揭露個人、家庭與國家之間的衝突確實是日本近代文學的普遍特徵之一,而這些都是《藍》所缺失的。

所以如果要我說,我確實同樣認為《藍》算不上日本近代文學,因為要算的,也應該得是日本現代文學。

畢竟總的來說,「喪失感」這種情緒其實是十足的後現代式情緒,也所以再次總的來說,我對《藍》這作品想說的也不過只剩一句「歡迎來到後現代社會」,以及對此難免只能產生嘆氣跟苦笑的反應。

#日本文學
https://images.plurk.com/3PpVsuxZfcGRcpnG0Mup03.jpg
綾Aya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人類歷史還真是愛不時重複一下

「費德里奇傾向認為,女巫運動的結束並非因為啟蒙時代來臨,而是因為歐洲秩序重新回穩,女性重新回到了君主希望她們處的位置上—— 也就是從中世紀佔有一席之地的專業領域退場,重新回到了家庭或農場,負責生育以及照顧男性工人生活起居的位置上。

以女代賑:社畜秩序的第一塊拼圖|Silvia Federici “Caliban and the W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