綾Aya
@shigure3321
15Friends 35Fans
Karma52.68
Taipei, Taiwan
興趣使然的拍照寫字,有一堆分靈體,是隻文化學研究生​

文化研究|性別研究|女性主義|日本文學

平時生活在 ▸Instagram◂
還有生活在 ▸Facebook◂
各式長評文在 ▸Medium◂
綾Aya
1 years ago
幾年前就看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說:愛具體的人,不要愛抽象的人,要愛生活,不要愛生活的意義。

這話早已銘記在心多年,這些年也確實在我多次快失控的時候將我拉回。如此反覆幾次後,我想自己現在確實已經可以十分堅定的說,是的,我是真的發自內心深深的明白到了這句話的重量。
綾Aya
1 years ago 1 @Edit 9 months ago
【劇評】 #初戀

初戀似人的再度初生。以愛戀對象為介,我們首次越過了個人,以最為親暱的形式,觸碰生命的複雜廣闊。感受初次的情動美好,體會初次的未知衝突;學適時僭越的分寸,尋恰到好處的止損;後在與他人的邊界處理中,行自我覺察和認識。我們探索邊界分線,探索自我他人,探索愛與被愛,所以初戀才是那句歌詞:I’ll remember to love, you taught me how.

然而,當《初戀》作為一部再現了極多現實元素的作品,講述了人物群像跨越著時代的生存時,卻勢必也提示著觀眾,這套劇無從與雜質滿佈的現實境況割離的處境⋯⋯

#日劇 #firstlove《初戀》:跨越年時的生存,勢必無法純愛 - 綾Aya - Medium
綾Aya
1 years ago 1
對於深度理解女性主義的男性而言,他們對「成為男性」這件事在身分認同上的強烈迷茫,以及即便如此仍在努力解決這樣的迷茫以達到父權的真正解體,我在接觸到越來越多研讀性別研究的男性後越發能夠共情到

我想那像我在《芭比》一文寫到的:若說迄今為止,所謂「完美的男子氣概」只是社會建構出的神話、所謂「真男人」不過是虛構的幻象,當男性的身分認同不再如過往那般簡單明確到近乎暴力時,且當女性也已不願再作為男性確認自己主體身分的客體時,那對「男人到底是什麼」這一問題的追問也變得極為迫切

這是我真真實實在現實中看過且感受過的具體的認識的人正在經歷的掙扎。但我想說的其實是,對於他們的糾結與努力,我在感情上感受到的是一種欣慰跟感動。不管旁人想怎麼說,但這確實是我很真實的感受

《芭比》:擁抱芭比與肯尼,當代女性的粉色創世紀 | Medium
綾Aya
1 years ago 2
公主電影最愛的三首歌
冰雪奇緣《Show Yourself》
阿拉丁真人版《Speechless》
海洋奇緣《I'm Moana》

不只是純粹的對旋律的覺得悅耳的喜歡,而是一種在感情皈依上得到的共情的喜歡,有事聽的時候是真的會哭那種

真的認識我的會知道其實我是一個quite emotional的人

但我想若當一個人對歷史發展有所認識,對女性敘事要被大眾訴說及可見的整個歷史過程有多不易,那確實是很難不為之動容的

Idina Menzel, Evan Rachel Wood - Show Yourself (From...
綾Aya
1 years ago 6
#旺卡
先說結論
全然期待外れ

https://images.plurk.com/53BkOSXJyz4bs2PkW8Lz7r.jpg
綾Aya
1 years ago 4 @Edit 1 years ago
以前因為覺得自己還沒有想清楚這點,所以我想我是不會說出這種話的,但也所以我一直都在尋找足夠的依據能讓我能夠對這個問題下出判斷

而在這幾年的找尋跟思考過後,我想現在我確實可以說:是的,人若一生放任自己長成一個腦袋空空、從不思考,只是漸漸走向死亡而不問其目的的生命的話,這絕對不是什麼值得去頌揚的樣貌

這份結論源自於以下:华妃的娇妻养成之路。“爱情”是怎么捧杀女人的?_哔哩哔哩_bilibili
綾Aya
1 years ago 1 @Edit 1 years ago
唉又沒事看到了一個仇女粉專,頭好痛
不得不說有些用字用詞齁一出來就知道一定會吵起來
人的情緒真的是很好被操控的,不論是說話者還是接受者都一樣,常常看到對自身情緒的敏感度跟反思能力都極低的言論

所以一直覺得「表達」是要基於一種自我的道德要求的,尤其是議題辯證這種事更是要求用詞的妥當嚴謹,不然就都是情緒發言到處噴而已

所以我說這種天天到處噴情緒發言的人真的有想解決問題嗎?
大概也沒有吧
綾Aya
1 years ago 1 @Edit 9 months ago
【書評】 #逃避自由

可以說在今日,『常識』給了我們一個錯覺,即覺得『人類渴望自由』似乎是一件不由分說的事實。然而佛洛姆卻早在其1941年出版的著名著作《逃避自由》中,提出了對這一『常識』的深刻反思,並給予了一個極具前瞻性的理論提出:極權主義得以興起及被鞏固,實則源於整體社會大眾的一種渴望逃避自由的心理根基。

#法蘭克福學派 #社會心理學佛洛姆《逃避自由》:服從權威、盲目從眾,人何以如飢似渴的獻祭「自由」 - 綾Aya - Medium
綾Aya
1 years ago 1
現在一想才發現真正會讓我發自內心能夠在身分認同上做投射的形象幾乎都是歐美女性人物/角色⋯

劇集的話就是《SKAM》的Noora,跟之後各國改編版裡的這個角色,尤其是比利時版的Zoe和義大利版的Eleonora;還有《性愛自修室》裡的Maeve

動畫的話就是《Frozen》的Elsa跟《Arcane》的Caitlyn了吧

真的好喜歡她們
綾Aya
1 years ago
諸如「女人頭髮長,見識短」、「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心機重」、這種父權詞句,突然想到真是有個形容可以精闢比喻

就像有一群人明明什麼努力都沒做也不用做,只是因為幸運而能生下來就被允許享有地位財富話語權這些特權,然後抓了另一群較不幸運的人,把她們關進籠子、禁止接觸外界後,一邊在籠外笑她們「妳們就是天生低等沒有見識,才只能被關在這裡等待奴役」;或把她們放進角鬥場,規則定為贏的那方能獲得主人賞賜,然後一邊在觀眾席觀看這些「娛樂」時,嘴上又說著「唉,果真就是野蠻心機的低等物種啊」

噁心的是哪一方不言而喻了吧

最近正好飢餓遊戲上映呢,大概就是那個社會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