鈍根智迦
@sam58123
130Friends 166Fans
Karma0.0
male Chiai, Taiwan
(南天台般若講堂)

鈍根智迦 分享
11 years ago 12
諦者,真實正確也。一不可以貢高,二不可以卑下。倘犯此二病,即不能諦聽,即聽亦不能正確。
有人稍研求經論,即自以為通曉佛學,此犯貢高之病;有人高推聖境,以為如此大法,我們如何能解,此犯卑下之病。
貢高是慢,卑下亦是卑慢,如此聽經即不能真實正確。
是以學佛者務須免除以上二病,虛心領受,故云諦聽。既能諦聽,豈可不說。
此語是警策我們,在聽經時,從前知見,必須一切拋開,不可放在心裏。 金剛經講義 江味農居士
鈍根智迦 分享
11 years ago 16
善哉善哉是讚。如汝所說是印。
第一善哉,讚其善契如來本心。數十年示現塵勞,默默護念付囑,絕未有言說,今須菩提獨能見到,故讚之。
第二善哉,是讚其代眾啟請。佛之苦心即要善男女發心去學。然無人能請,今須菩提獨能請問,以完如來本願,故又讚之。
人家不能問,汝獨能問,故第一善哉是讚他之大智。
問法不為自己而為大眾,故第二善哉是讚他之大悲。 金剛經講義 江味農居士
鈍根智迦 分享
11 years ago 37
凡為菩薩,須發菩提心,故先問發心。
初發是心,不能如佛之隨緣安住,故次問住心,意在求佛指示方法,能令此心相應而住。
又以妄心數起,不能似佛之自然降伏,故次問降伏,意在求佛指示方法,能令妄心自然而降。
金剛經講義 江味農居士
鈍根智迦 分享
11 years ago 9
大論云:從因至果,有五種菩提。
(一)發心菩提,即十信位。
(二)伏心菩提,即三賢位。
(三)明心菩提,即初地至七地。
(四)出到菩提,即八地至十地。 (五)無上菩提,即如來果位。 今約能發心,即當第一。約所發心,即當第五。能所合論,貫通初後也。 是知無上屬果,正等正覺屬因,所發之心,通乎因果也。 金剛經講義 江味農居士
鈍根智迦 分享
11 years ago 7
梵語阿耨多羅,此云無上。三藐,此云正等。三菩提,此云正覺。合云無上正等正覺。
正覺者,揀異凡外之不正。以凡夫有我,不能自覺。外道有覺,屬於偏邪,非正覺故。
正等者,揀異二乘之不等。阿羅漢皆得正覺,然畏生死如牢獄,急於自度,缺少慈悲心,不能修善度生,無平等心故。三藐,正指菩薩言。正等者,自覺覺他,自他均等也。
無上,揀異菩薩之有上。菩薩覺雖正等,然尚不如佛之覺行圓滿。無上,正指佛而言。
金剛經講義 江味農居士
鈍根智迦 分享
11 years ago 9
上文諸菩薩即指此善男子、善女人而言。
因其發無上心,即有成佛資格,即可稱菩薩。
善者,善根。發無上心者,非有大善根不可。
凡人皆有善根,若無善根則不能入人道中,亦不能聞此大法。
然若不發心,則虛有此善根,豈不孤負。 金剛經講義 江味農居士
鈍根智迦 分享
11 years ago 9
護念付囑所以俱言善者。護念屬於心,付囑屬於口。
若待起心護念,則起心時方護念,不起心時即不護念。若待發言付囑,則發言時方有付囑,不發言時即無付囑。均不能稱為善。
今以如來入城還園,如如不動,密示住心,以身作則,正是加護憶念。又以食訖宴坐,一念不生,密示降心,令眾取法,正是託付諄囑。
動靜之間,以身教不以言教。隨時隨處,無不為菩薩模範,此真所謂善。
金剛經講義 江味農居士
鈍根智迦 分享
11 years ago 5
希有之歎,固是曠劫難逢之意,然亦含有難得領會之義在內。
此以下文「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諸語觀之,皆可證明信解之不易也。
須菩提意謂我從昔至今,方看出如來之護念付囑。
大眾雖不能領會,世尊總是如此示現,更為希有。 金剛經講義 江味農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