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
今天去看醫生
我「醫生醫生我想問你哦,為什麼憂鬱症患者會想自殺啊?」
醫生「哦,人的大腦有一塊是關於侵略、攻擊性和自傷行為的,憂鬱症會導致大腦的那個部分功能異常,讓部分患者無法停止自殺傾向。嘛,憂鬱症啊,本來就是大腦的疾病哇。」

所以跟一般人認為的「抗壓性不足」、「只會胡思亂想」根本完全不一樣啊!!!
latest #104
Mr.Zombie
7 years ago
啊...啊...
憂鬱症其實抗壓性超高
Aei1019: 國人普遍瞭解不足XDDD
立即下載
Falcon55689: 說實在很多年輕人也不接受
接受的人還會被覺得奇怪
難過 :'-(
大家都習慣用自己的認知去套在別人身上
貓嘴☢低電量
7 years ago
可是超多老一輩的幾乎都被誤導成錯誤觀念
h.s
7 years ago
應該說,那是老一輩的人的「處理方式」。
幹,這個需要高調宣導啊
大多精神病其實都是腦部出問題qq
「抗壓性不足」、「只會胡思亂想」做為表面症狀來說也是沒說錯啦

不過原因是大腦病變就是了

所以老一輩回嗆「那就是(ry)啊!」的時候,可以直接宇智波反彈說「就是因為大腦病變所以才(ry)啊!!」
Timshan
7 years ago
這是解釋憂鬱症為什麼想自殺,而不是解釋憂鬱症的成因,憂鬱症不是單一成因的疾病
千羽:遺憾最生火😎👉😑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憂鬱症是大腦病變,但大腦病變可以是先天基因,或是後天傷害造成
但它就是大腦某部分的病變沒錯
其實已經有學術論證憂鬱症和情緒傳導內分泌異常也有關,而且是會遺傳的,和學術上認為的精神異常又有點不同
不過我覺得跟現在很多其實根本不是憂鬱症卻自稱憂鬱症的人有關吧...
憂鬱症好像是歸在精神官能症
葉凌🐦
7 years ago
一直都是啊,大家對憂鬱症的見解很多就是中二的草莓族
Timshan
7 years ago
大腦病變在憂鬱症嚴格來講算是果,但是對曾經發作過的患者而言,這部分造成的損傷會使得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因為外在的因素造成復發。所以在治療時要把它是作為生理性的疾病來處置,另一方面患者也要透過諮商的方式學習以行為改變來避免復發或減緩病情惡化。
去看"韌性"這本書吧,裡面都有解釋。
timshan: 哦哦!長知識,謝謝你!
Timshan
7 years ago
承上,就像其他生理性疾病的衛教一樣,你對健康的人和生病的人不會用同一套去做衛教,對憂鬱症這件事情的衛教依個人之見其實也該區分開來,現在社會的問題就是把這兩者混唯一談,而這對憂鬱症患者來講是沒有幫助甚至有害的。
水瓶時代@藻
7 years ago
這轉噗某種程度上救了我Orz
2七7ヒ
7 years ago
好可愛的醫生
°°°
7 years ago

正常的大腦與患有ADHD,PTSD,躁鬱症,憂鬱症等病變的大腦功能運作差異。這張圖片在很久之前很大影響了我,雖然很抱歉無法附上原始出處因為這是我存在手機裡很久的圖片了,但上網找其實能夠找到許多相關資訊喔。
千羽:遺憾最生火😎👉😑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Freeslight: 我在猜應該跟「遇到特殊情況是否自傷」的機制比較像?(比如斷臂求生這種)
↑非專業,只是猜
蒂絲
7 years ago
個人關點的話,多數重度憂鬱症、輕鬱症不算是病變,特別以神經傳導物質觀點來看,很腦傷或病變的解釋很難推論到成因層次。
這噗各種長知識,謝謝各位大大!
蒂絲
7 years ago
而且多數患者反而是好轉時容易自殺,其實在生病的低潮時,患者是無力去做的。
淵日。
7 years ago
推薦大家閱讀「我的悲傷不是病」這本書,內容詳細的解說了憂鬱症的研究歷史。人類處於正常悲傷狀態下,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狀態也可能與憂鬱症患者相似,目前並無研究能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腦部病變是造成憂鬱症形成的主要成因。
要看ㄟ,有可能是因有可能是果,醫生這樣講有點太簡短了XD
提醒一下,現在心理學上跟醫學上都已經不用「精神官能症」跟「精神分裂」這類字眼了
僮僮
7 years ago
(路過)呃憂鬱症的病理有點複雜,醫生的說明我個人是覺得有待商榷,但醫生通常會試著用比較簡化(有時有點過頭)的方式來讓你能夠初步了解……無論如何他的說明若能讓個案對於自傷這件事情感到沒那麼痛苦(或罪惡感或一些其他不太的東西(?))(<醫生可能同時評估到這些感受持續累積對個案不是好事),那我猜想這也可能是醫生的目的
搖滾屁屁
7 years ago
(路人亂入)先有憂鬱還是先有腦病變是不一定的,只是腦病變是造成憂鬱症的其中一個原因;同樣的,憂鬱症也未必會造成腦病變、未必會有自殘傾向、未必會有傷害衝動,就像每個個體感染一樣的病原或發生一樣的意外,症狀與輕重也都不太一樣。😐
(路過+1)在諮商與心理治療中的某些學派其實更傾向於憂鬱並非被動憂鬱而是主動憂鬱,也就是當事人選擇讓自己憂鬱,最終才間接導致自己的腦部發生了變化,換言之,對於那個學派而言憂鬱情緒是自己造成的,甚至可以說就是不控制自己的胡思亂想,但至於憂鬱症是否真實存在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但這樣的說法始終無法獲得充足的證明,但這也不意味它是完全沒道理的,就心理這門學科而言近代它一直往質、量化的科學定位發展,但至於心理是否是一門實質意義上的科學我認為仍有待商榷
蒂絲
7 years ago
心理治療的學派中並沒有主被動這類的詞哦……重點都在改變的可能性。
disstar666: 是的,確實沒有,是我讓選擇憂鬱的『選擇』視作是一種主動行為,感謝提醒
我家裡的老人也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接受我的PTSD是腦部疾病……
淵日。
7 years ago
a870506 好奇是哪個學派主張憂鬱情緒是自己造成的?
Amiya三月春遇松玉情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這樣挺不合理的,那一堆為病所苦的,他們不想再憂鬱了,怎麼也不見好呢?但是治療也確實要藥物與心理上相輔相成,那學派單把心理那塊講出來了吧?
exit058102: 現實治療
a9971309: 確實可以說憂鬱症有有別於心理的生理因素,但我目前不曾聽過任何用以對治憂鬱症的藥物能有效的治療憂鬱,但我也不打算否認藥物是完全沒任何幫助的,而這也不是我主要想表達的,我想做到的是不對於任何一種觀點保持完全的信賴,畢竟心理仍是相較於其他領域相較年輕的學科,因此有許多廣為人知的觀點都還有存疑的空間
其實樓上提到的「我選擇憂鬱」也是過度簡化了現實治療的核心信念,現實的確強調人是可以自由選擇的,並且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但我會認為這邊的憂鬱比較像是「因為人選擇相信某個信念」而導致的結果,並不是憂鬱症的原因
又,不好意思,我是認為藥物和諮商雙重進行是最有益處的,謝指教。
(&我其實也簡化很多,但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對憂鬱的人說「是你選擇憂鬱的」><
淵日。
7 years ago
a870506: 謝謝您的回覆,剛剛查了一下,發現自己以前有試著讀過「是你選擇了憂鬱」這本書,但當時只看了一半就無法讀下去了,會有種強烈被指責的感覺,可能對於狀態不好的人來說,先找到自己覺得適合且能接受的治療方式還蠻重要的。但我很認同您說的不對於任何一種觀點保持完全的信賴,有機會也會想再試著重新開始讀這本書,認識不同的學派。
身為一位憂鬱症病患,我無法同意是自己選擇憂鬱的這種說法。附帶一提,那本《是你選擇了憂鬱》的書英文直翻應該是選擇理論
憂鬱症最一開始的徵兆以外人來看很明顯,但當時人本身恐怕很難察覺。雖然我在生病了一兩年後,確實有感覺到不對勁,覺得是否該看醫生,但從來沒有想到是憂鬱症,最後會被確診,也是因為嚴重到整個人瀕臨崩潰。在我開始接受治療好轉了很多之後,我才開始意識到過去很多我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其實都是受到憂鬱症的關係。要說是自己主動選擇憂鬱症,我真的很難認同,這根本無法解釋我選擇了什麼導致我現在的病況。究竟為何會得憂鬱症,我比較認同是腦部內分泌失調加上環境因素和心理問題,人會生病有時候成因很複雜不是簡化成單一因素就能解釋的。(當然很多時候要和別人解釋很困難都會說的簡單點)
有貓有狗萬事足★NёBk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藥物方面我認為確實是有效的,不過要有明確的藥效和找到適合自己的藥,是要花上一點時間。最好的還是要持續就診,並同時接受心理諮商比較好,當然要找到適合的諮商師也要花點時間。我就碰過一個很雷的諮商師,不但沒幫助,還讓我變更慘。
在治療期間和我爸的溝通,讓我發現沒得過憂鬱症的人大概真的很難理解病人的想法,個人認為憂鬱症最可怕的是它會改變一個人的思考模式,讓人完全無法有任何正向的、積極的、快樂的想法。它會完全奪走你的活力,讓人失去對一切事物的興趣,所有的事都變的複雜且難以達成,完全無法去做任何事。
好吧,聽起來超抽象的,具體一點來說,在我又開始陷入低潮的時候,連起個床對我來說都很難,因為我光是想到要起床,我就會開始思考我是否應該折棉被?棉被要怎麼折?被子要放那?電風扇要關嗎?關了插頭要拔嗎?枕頭要不要拍一拍?拖鞋要先穿那隻腳?要梳頭嗎?等等要先刷牙還是先洗臉?洗完臉要用什麼擦手?不對,我應該先刷牙還是先上廁所?先上廁所感覺手會髒髒的,還是要先刷牙?…………然後我的頭腦就會運轉過度當掉不會動了,不管想到要做什麼事都會立刻又感到焦慮和厭惡就不想做了,而且這還是比較好之後,最糟的時候想到什麼都覺得恐慌害怕焦躁全部一起爆出來。但當我的狀況好的時候,我想到什麼事都可以馬上去做,差別真的很大。
當然,每個人的病況不一定會一樣,我目前也還沒 過同樣有憂鬱症可以彼此討論的人,所以我也無法確定是不是所有病人都和我一樣。
以上,大概就是我部分的真實體驗,僅供參考。
葉凌🐦
7 years ago
同為鬱症患者,也無法同意是自己選擇了憂鬱這種說法...
繭之生
7 years ago
好在意如果可以自己選擇憂鬱那可不可以反過來選擇不要憂鬱。如果做不到或很難自力做到選擇不憂鬱,那真的可以說是「自己選擇」憂鬱嗎⋯⋯?
l1105: 無法選擇不要憂鬱啊,不然我幹嘛要吃一堆藥
繭之生
7 years ago @Edit 7 years ago
notebook3820 我的意思就是覺得這個說法很沒道理哈哈哈哈,講得很像患者自己有自主權要生病,但患者不能選擇要好起來的話一開始跟本就不能說是「選擇」生病吧。如果因為沒說清楚讓你覺得不舒服的話不好意思
真的非常謝謝大家願意提出自己的意見,我受益良多,也對噗主感到不好意思,如果有打擾到你我很抱歉 。
我先重申一次我的觀點,首先我認為可選擇的是憂鬱情緒,因此我在上面的回覆中才會說『但憂鬱症是否真實存在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在DSM尚具有諸多爭議和可變動性的情況下,心理近年來透過質、量化甚至是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來試圖讓精神醫學與其他醫學平起平坐,但這仍不意味著我們對於任何的與心理領域有相關聯的疾病有了充分的了解,所以我才會提到任何一種觀點都有可質疑的空間,綜合上述,我們也沒有確切或足夠可信的方式證明不同人所經驗到的憂鬱症是同一種憂鬱症,如同樓上有位噗友所說,生病的成因有時候是很複雜的,那麼在此情況下又有什麼方法證明相同的症狀是源於相同的病灶
l1105: 不會不舒服啦,我覺得你的問題問的超好才會回的。
而這也是我會說憂鬱症可能並不存在的原因,這也導致所有的學說或多或少都有它可採信與不可採信的部分,我真正想做到的是,在心理這門學問真正成熟,也就是能找出疾病與行為間的因果關係時前,不捨棄任何一種可能性或許才是較為妥善的抉擇,而非摒棄任何一種自己所不認同的觀點,因此我之所以以過激(但未必不合理)的詮釋解讀現實療法時,我想喚起的正是這樣的意識,我個人也認同諮商與藥物並重是最好的,我甚至認同在有必要時告訴受諮商者憂鬱的情緒並非來自你自身的選擇這也是相當恰當的,只可惜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證實,畢竟現今心理學的發展仍然有限,但至少卻非毫無價值
(憂鬱症患者) 不過有時候正因為自己的個性堅持一些事情或原則才會一直憂鬱,某種意義上自己選不選擇也算是見仁見智吧,重點不是怎麼解釋,而是大家都能包容並且正視這個愈來愈流行的文明病
蒂絲
7 years ago
a870506: (1)現實治療是去病理化的觀點沒錯,但那是基於患者自己的框架是我有生理疾病時,去談論的。因為現實治療的基礎架構是不去用生心病理化觀點進行諮商/心理治療,若要用這個觀點去進行治療,那該找的是醫生。
蒂絲
7 years ago
(2)現實治療所強調的抉擇不是在我『選不選擇』表現出憂鬱的情緒,現實治療本身不會去刻意談論症狀,並盼患者選擇轉用自我涉入較高的語詞,以英文『being dispressed』(變得憂鬱)為例,這樣的說法無法完整表達當事人自己的整體感受,相對來說『depressing』(憂鬱)這樣的說法較能完整的表達當事人正在發生的狀況(主動涉入性較高)。
蒂絲
7 years ago
「是你選擇了憂鬱」這翻譯完全超譯,書名完全跟英文無關。台灣很多心理學的書籍不是由相關背景出身的譯者翻的,甚至連理論書的翻譯都滿亂來的(看看洪蘭)。特別心理治療相關的書籍需要滿多知識的補足才能周延一個理論
蒂絲
7 years ago
況且選擇理論或並沒有否定當事人的情緒或生理狀態,選擇是一個歷程,我們可以通過選擇來改善我們的生活,但重點在聚焦當人是人如何去選擇怎樣去有效的改善自己的感受、改善自己的行為與想法。
蒂絲
7 years ago
再來憂鬱症不存在的觀點坦白說很難成立,作為一個現像他被命名,且賦予了一定的客觀的標準是相當值得重視的。去病理化的脈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該現象也是社會建構的產物,就部分理論架構中,滿多人認為社會建構論是將一個心理疾病虛構出來賺錢的工具,但那也只是一部分的現實而已。就像網路成癮無法定義成一個心理疾病,但我們無法說那樣的用詞是無意義的,也許是精神病理學上明確的意義,但仍因此需要幫助的人。過去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確實做了一些實驗證明我們很難主觀判斷精神疾患確實存在,甚至今天在台灣,你去醫院只裝得很好,要進入精神病房也沒有這麼困難。但那不代表那些需求人口與需求不被滿足,相對地能建構出這些事物的也不單只是一群醫生開的會而已。
disstar666: 先向你說聲抱歉,由於我個人能力的不足,因此我接下來會使用較為獨斷的語詞,若你無法認同那是理所當然的,甚至你若能找到我自身並未發現的盲點我會相當感謝,因為我想要做的事是試著去澄清我的想法;我之所以會說我的詮釋是過激但並非不合理乃是因為在看了你對於現實治療的論述後我並不認為我的詮釋有任何與之直接矛盾的部分,我所指涉的矛盾是觸犯了邏輯上的形式謬誤與非形式謬誤(或許有觸犯,但我當前沒有看見),因此我認為的詮釋雖隱蔽了該學派真正側重的部分(過激),但它們仍有某種程度上的蘊涵關係(非不合理),假若事實上我的詮釋真有矛盾,這也只意味著我所試圖喚起他人意識的這個作為是失敗且不合理的,但卻不會對我其他想表達的內容造成困難,故我認為這塊並非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尚且《是你選擇了憂鬱》一書的內容也非我所想表達的,因為我不曾主動提及這本書,我甚至沒有看過它,那麼接下來我想針對你的最末段去做出回應
當我在說我認為憂鬱症或許根本不存在時,我並非在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被某個病灶所侵擾著,而是在說憂鬱症是個不恰當的劃分,當我們談及憂鬱症時,這樣的談論會牽扯到諸多而非單一的病因實體,這樣的觀點也呼應了我上頭所說,兩位憂鬱症患者事實上所罹患的是不同的憂鬱症,因此他們所需要得到的處置或對待是有所差異的,簡言之,我想解消的是一個不恰當的定義與區隔,而當今心理領域的不足正式無法清楚的確認憂鬱症背後的病因實體究竟是單一的抑或多元的,即使可以也無法保證每個人都能在此之中獲得改善或回到他原有的正常生活,因此我自始至終皆未提及任何對於心理領域相關疾病的心理或生理治療是無用的
我所在乎的是,它始終只是概然性而不具有必然性的,那些需求人口與需求確實有得到回應,但卻不一定是全然且充分,因此我認為那些未被回應或未受到充分對待的需求正凸顯出當今心理領域的不足,在面對這些人時便不能輕易捨棄任何一種學說與任何一種詮釋方式
Norseland: 不好意思,我用的詞彙可能會有些嚴苛,但在我的觀點下,我所在乎的並非如何解釋,而是在重申那個實然尚未明確下該保持怎樣的態度,而我的觀點與包容並正視這個(些)實然及其現象始終都有兼容的空間
淵日。
7 years ago
「是你選擇了憂鬱」一書是我提的,在查現實治療時想到自己曾經讀過這本書,所以講了一些閱讀時的感受,抱歉造成了誤會。然後用中文書名只是因為台灣有出版,想說方便讓未讀過的人知道是哪本書,謝謝大家幫忙補充說明,台灣確實很多書的書名並未照原文翻譯。
a870506 我覺得辯論如何分類跟為什麼要分類,還有概然性與否是一點意義也沒有的。
那麼嚴苛的定義對需要幫助的人有幫助嗎?所謂的現實不過是每個人應對生活環境刺激而產生不同反應的解讀機制而已,哪裡有真正的現實存在呢?
也因此我覺得你對現實治療的解讀是有危險的。我自己認知中的現實治療與憂鬱是自己的選擇,是讓人察覺到更多過去體會不到,但確實影響生活的因子。讓人能體驗到自己對自己生活實際上的看待方式而那與大眾認知中的現實是有段落差的。
如果你體驗到上面一些朋友與你說的並不衝突,那是因為對方並沒有帶著否定你的意圖。但你的詮釋中卻有否定被涵括在選擇以憂鬱症來形容自身狀況的人們,而那是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的。
你在說著「我所在乎的是,它始終只是概然性而不具有必然性的,那些需求人口與需求確實有得到回應,但卻不一定是全然且充分,因此我認為那些未被回應或未受到充分對待的需求正凸顯出當今心理領域的不足,在面對這些人時便不能輕易捨棄任何一種學說與任何一種詮釋方式」的時候,否定了對方的詮釋權。對於在敘述自己的狀態的人沒有不恰當的定義與區隔,他就只是用他知道的詞彙來向你表達意見。

你所在乎的事跟你想達到的效果是背道而馳的。這是我的感受。
蒂絲
7 years ago
a870506: 先說後面也不是特別回應你,回的部份也就這兩點關於這兩點,打回應時沒分清處了抱歉。
再來我必須說,這樣的詮釋產生了一種直接性的連結,這樣的連結顯然是不洽當的,因為其落在一個簡化後的理論架構了。而且照這樣的聯結模式,選擇性的概念進入心理治療領域後,那些更早期的治療理論也是類似的看法,甚至包含認知行為學派也採取近似於這樣的架構,但並沒有任何一個學派輕易用這樣的連結來教導大眾,因為這樣的約化論無益於理論的發展與運用。我並不是要抓你邏輯上的破口,不然我當針對你的發言做結構上的討論與評價。但我是針對相關資訊去做說明與澄清。這整段的資訊對於想了解的人很重要。
蒂絲
7 years ago
a870506: 再來多數疾病的命名的觀點並不聚焦成因,聚焦的是症狀與其程度。這樣的劃分是為了統合現況,並與一般的正常狀態進行比較而區分出來。其成因可能是概略的、尚待釐清的,但這與它之以被稱做怎樣的心理疾患無關。就以生理上的感冒為例,AB兩人感冒的原因不同,他們得的都是感冒。做為治療者得到的診斷不同,也會去做調整,當然也不一定治的好。但我們不會說感冒也許不存在或感冒也 許是不正當的劃分。相對的這樣的劃分利於我們的生活,故此做為其正當性是存在的。
關於「選擇憂鬱」的問題,這裡的想法是,必須先接受並認同自己的現狀,再尋求改善(去選擇)
比喻的話,就像大石頭落在面前,你必須先接受有它的存在才能去尋找跨越的方法,如果只是純粹不接受,自然無法「選擇不要有石頭」
在這當中,如果症狀過於嚴重,藥物的輔助會有幫助
比方說重感冒的時候,有服藥減輕症狀會比不服藥自己吃飽睡好調養還要容易好,更何況憂鬱症時幾乎等同於無法吃飽睡好的狀態(精神上)
另外上方的辯論,因為用詞有點艱澀,這邊試著用比較簡單的方式說看看
個人理解是雙方都認同憂鬱症的成因解釋很多,處理方式也不見得能夠通用,只是一方的說明容易造成一般大眾誤解才需要解釋,是這樣嗎?
開水想強調的是在這樣的狀況下不能盲信特定理論,而是要考慮所有的可能性
蒂絲想回應的是那段話容易被斷章取義(或是用詞不適切),所以想釐清
但是雙方的概念應該是相同的,只是說明方式不同……?
volenta: 感謝你的批評與指教,但你的言論仍讓我有些不解之處,希望你在看了我以下的言論後可以理解與不否定或澄清你的論述
首先當你說我的解讀是有危險時這蘊涵了兩個層面,其一,的確可以如此解讀,但可能傷害到他人,其二,它不能如此解讀;對於一我並不否認,但在有不同解讀方式的情況下,是否可以依據不同情況選擇出較適當的解讀,若是,那即是在該情況下更為『真實』的存在(我不記得我有特別強調真實這個詞,但我試著去理解所以使用它);對於二,既然我對於某件事的解讀可能有誤,那是否也存在著有人對於自身狀態的感知、理解到表達的過程中有任何一個環節也會是有誤的,若存在則更為真實的現實就存在,若不存在,那我無話可說,但我自己就是對自身狀態從感知到表達的過程中可能有誤的人,故我否定這種人不存在的假說
volenta: 感謝你的批評與指教,但你的言論仍讓我有些不解之處,希望你在看了我以下的言論後可以理解與不否定或澄清你的論述
首先當你說我的解讀是有危險時這蘊涵了兩個層面,其一,的確可以如此解讀,但可能傷害到他人,其二,它不能如此解讀;對於一我並不否認,但在有不同解讀方式的情況下,是否可以依據不同情況選擇出較適當的解讀,若是,那即是在該情況下更為『真實』的存在(我不記得我有特別強調真實這個詞,但我試著去理解所以使用它)
對於二,既然我對於某件事的解讀可能有誤,那是否也存在著有人對於自身狀態的感知、理解到表達的過程中有任何一個環節也會是有誤的,若存在則更為真實的現實就存在,若不存在,那我無話可說,但我自己就是對自身狀態從感知到表達的過程中可能有誤的人,故我否定這種人不存在的假說
在你所謂的更真實的現實存在的情況下,我不否認這樣的討論會造成他人的不舒服,但既然它在某些前提或情況下是更為真實的,且這篇噗是公開噗又有超過千人轉噗,因此在這裡已經屬於公開場合,那麼在公開場合討論一件可能更為真實(但未必是真的真實)的事,這也不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行為;尚且在更為真實的情況存在的情況下即代表著我們不知道真正的真實是什麼,因此真實的概然性是存在的,而我們才需要嚴苛的定義去釐清,如此才得以不使他人感到不舒服或不被獨斷的言論排除其他可能
disstar666: 沒事沒事,這不成問題,還是感謝你的回覆,我也認同用這樣的連結去教導大眾是不恰當的,即使這並非我的本意,但若引起不必要的誤會這也是我的責任,因此很感謝你對於那樣一個資訊的澄清,這是我的疏忽
disstar666: 但我仍想對於我的觀念再做一個細部的澄清,當我使用病灶或病因實體這樣的詞彙時,這就意味著我對於它的理解並非只是如同感冒一般只是但指致病的原因,而是如同傷口(非指那些疾病源於創傷)或腫瘤一般,是在症狀發生後依然促使著症狀持續發生的原因,甚至症狀會導致原因持續加重,以心理層面來說可能是外在環境引發的情緒、不恰當的理解與信念、意志的缺乏、方法的缺乏等,生理則是腦部的異變、創傷、化學物質的不平衡與失調等,當然那些病因實體並非如此單純,而是身心作用的複雜影響與結合,在此情況下有可能出現需要得到的治療方式迥異甚至極端相反但症狀卻是一致的個案,這遍是我先前主張解消憂鬱症的原因,但假若即使如此,疾病的劃分與命名仍是在對於有利於我們的生活上符合最大效益的話,那我便無從反對
Prysline: 事實上我是贊同你的觀點的,我自始至終皆未否定心理相關學科對於當代的價值與成就,我想反對的是對於它有著過高的評價,因為它確實仍有一部分是尚未臻善的,但至於這一部分是大是小我們仍無從得知,因此我才會主張任何一種觀點(包括憂鬱症只是未使用堅定的意志與正確的方法去改善情緒的觀點)都不該全然地捨棄,即使它實存可疑之處;舉例來說,現實中存在著腦部語言區嚴重(至於有多嚴重我不清楚,只是醫生說的)受損的人,憑藉著自身意志從注音與發音開始重新學會語音的人,那麼我們何嘗不能說,有個罹患全世界最嚴重的憂鬱症的人憑藉著聖人般(常人無法輕易達到)的意志治好了憂鬱症,因為我們根本無法證明這樣的情況是否得以真的發生,這即是當代心理相關領域所面對的難題之一,但至於解決難題後是否會有衝擊性的影響,那則是另一回事
因此我單方面的認為,真的是單方面(強調),我和蒂絲的概念大致上是相同的,但我所側重的面向與他不同
a870506 如果你要說人對自身狀態的感知理解表達也會是有誤的,那我沒意見。
然後我沒有認為「更真實的現實」存在,我是認為討論那東西存在與否毫無意義,因為不可能有完全沒有角度或個人觀點這件事。
強調一下,我對真正的真實沒有興趣,也不覺得討論這個有意義(意思是我沒打算跟你討論這個)。另外我看了一下我上面的說法,我自己的認知是我並沒有提到或是暗示你我有所謂的更真實的現實。
你要怎麼解讀或是要如何強調你自己的論述與對真實的追求我覺得沒關係,但不要說「你所謂的」,我沒有那樣說也沒有那樣認為。
你不需要強調完全錯誤與否,也不需要說公開場合如何如何,這都不是當我想你說了我的感受之後,你還繼續堅持說自己的定義能使人不會感到不舒服或被獨斷的言論排除。我不知道你是否有排除我的意思,但從上面我跟你說話之前的你的言論,是讓憂鬱症的我感覺到不舒服且被獨斷否定的感覺。
最後,如果你要提自己的觀點或是支持的理論,不需要把我試圖拉進你的話語裡,那對我來說也是不舒服的。
volenta: 我最後聲明,因此我之後不會再為了任何理由回覆你:
1.我沒有說你認為『更真實的真實』存在,請你自己看清楚
2.是你首先回覆我的,甚至你還在回覆我的留言中提出了數個問句,因此我認為你是有意與我討論的,因此我才試圖回應你的說法,因此我才需要把你拉進我的話語中,不做到這點是強人所難,尚且我在那次回覆你的訊息中通篇只運用邏輯推論來否定你的說法,因此我的否定並非獨斷的,反倒是在你的話語中我沒看到你有效的推論過程,因此你最初的發言是我所意欲排除的對象
3.若我的言論造成你的不舒服我很抱歉,但我並非諮商師,而是試圖去討論一個議題的人,這點請你諒解,而我也不打算對於我的其他方面道歉
淵日。
7 years ago
a870506: 個人認為區分場合跟受眾十分的重要,此噗並非專業研討會的場合,這邊的閱讀者大多是非專業領域的人,不是一個適合用來驗證個人觀點正確與否的地方。且對於剛開始認識憂鬱症或者正為憂鬱症所苦的人來說,突然看到你最開始的那篇留言,很容易產生誤解、不適感甚至會過度自責,導致情緒惡化。
淵日。
7 years ago
即便後來有許多的補充資訊,也仍是簡化的版本,一般人很難從這麼短的篇幅真正去了解一個學派,甚至你提到的許多問題,都是需要對整個領域的發展史有基礎認識的人,才有辦法參與討論。既然無法馬上消化理解,這些字句又容易產生負面影響,那麼堅持在這討論這些專業領域人員爭論數十年都討論不出結果的難題,對於迫切需要改善生活現況的人來說,又有什麼實質的幫助呢?
淵日。
7 years ago
的確以現階段來說,人們對於此領域仍所知甚少,多數的理論也只是假說,但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適合接收的資訊都不同,如果一個觀點能讓患者的情緒感到舒緩,也有助於未來的治療,需不需要使用這麼大的力道來質疑這個觀點,我認為你可以試著思考看看。
a870506: 「在你所謂的更真實的現實存在的情況下......(後恕刪)」這是你tag我的原文。
也是最後,是不是諮商師的身分跟不用為自己的言論造成的不舒服負責是沒有關係的。
exit058102: 你所說的我或多或少曾經想過,即使我最終並未完全實踐,甚至連實踐出來的都難以察覺,誠如你所說,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適合接收的資訊都不同,因此仍有人所需要接收到的資訊是需要被當作是未罹病的人看待、甚至去相信只依自己的意志就能脫離憂鬱而感到平靜,至少在我所知的個案中就有這樣的人,所以我才會提及是否每個人的憂鬱症的病因實體都是不同的,他們所需要得到的對待也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若此噗沒有被這麼多人轉、被這麼多人按喜歡我也不會開始這樣的論述,因為在我的認知中這篇噗及其附和的人亦可能如同你所說的模式對於某些憂鬱症患者造成負面的影響,雖然那樣負面的影響遠遠不及我最初有爭議的發言所帶來的,因此我後續的論述即是我所能想到最好的負責方式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試著想將對於這兩種類型的人的傷害降到最低,因此我之後才會如此強調任何一種觀點都有其可疑之處,但也未致得以完全摒棄的地步,因為這樣的觀點可以讓人繼續相信自己既有的觀點,因為無論何種觀點都不會被完全否定(但這當然是建立在觀點符合邏輯的前提上);所以我之前才會提到『若有必要諮商師或醫生亦能夠對來訪者說你的憂鬱情緒並非來自你自身的選擇』如果這麼說對於他們是有幫助的話;畢竟當局者迷,我並不清楚我究竟使用了多大的力道在論述,因為我的核心價值在於讓每個人相信他所相信的,但對於不相信的也不做全然(獨斷)的否定
淵日。
7 years ago
a870506 我對憂鬱症的成因與治療方式,也是抱持著比較開放的態度,所以能理解你的出發點其實是良善的,也希望可以友善擁有各種需求的人,只是擔心因解說方式不同和談及的範圍過廣,可能使人不易閱讀和理解,反而讓實際狀況與你真正想傳達的核心概念背道而馳。謝謝你的耐心解說。
Amanda
7 years ago
看到社會上對憂鬱症患者的態度真的覺得心理學應該列必修課
exit058102: 也謝謝你的耐心的閱讀與理解,關於你所說的部分我會再檢討與思索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