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在ㄔㄔ創作♪喫泛
@w2u03
20Friends 6Fans
Karma99.11
Taiwan
最早從《Ib》入坑恐怖RPG,
也喜歡各種獨立遊戲作品、小品和AVG!

常駐狀態:潛水lo娘、DBD、
小孩育成lv4、微攝影、宅宅ACGN都可以聊
出沒在偷偷說跟人狼村,河道偶爾發廚( ̄▽ ̄)
最近看了《我推》,滿腦子都是OP跟ED的旋律
桃園天照大神神社相關

1938年日制時期蓋的日本神社,1945後國民政府改成忠烈祠,是屬成公產。現在市府卻因為有人說去年鄭文燦把日本神請來桃園的神社是數典忘祖,一批評張善政就把日本神社拆了。

看到噗浪上整理的消息只覺得這種文化遺產不用經過中央,是直接交由地方政府處置嗎……
台灣一直以來對文化遺產保存這一塊的資源就不多,之前去台灣文學基地的時候也看到裡面羅列出日制時期的遺址到現在大多已被拆除。
深刻感受到一棟充滿歷史跟故事的建築是多麼艱難才保留下來。

跟朋友說了桃園神社拆除的事情,朋友說他平常在fb沒看到什麼討論度。
一搜發現幾乎都是政治人物的發言。
什麼時候政治人物只要當網紅,在自己的粉專講講話營造同溫層就好?

到近現代政治似乎變成互相用意識型態在互相爭鬥,看了有種無力感
今天也在ㄔㄔ創作♪喫泛
1 years ago 4 @Edit 1 years ago
也許一直以來我選擇的不是對我最好的,而是怎樣能在當下能讓自己好受一點

什麼是自由?什麼是獨立個體?
自由是如此虛無縹緲
於是我也選擇不去在意

也許能讓自己自由的方法就是不再去在意是否自由
也許我只能不去在意
至少逐漸轉向認同自我
哪個是糖果子彈?

厭倦了生活中的各種角落
那裡沒有我

試著把體溫留在自己身上 才感覺到自己是如此羸弱
今天也在ㄔㄔ創作♪喫泛
1 years ago 2 @Edit 1 years ago
最近發覺自己陷入一個循環
好幾次會因為有興趣就去嘗試某件新事物,但熱情消褪之後往往會一直看到事情的缺點,最後就會因此放棄持續下去。

通常在放棄前,會有一個階段開始思考現在很痛苦、要不要繼續堅持,思路就會漸漸轉到自問為什麼喜歡這件事,或試著回想一開始為什麼會去做這件事。
不過最近發現一個新的視角。
有時候紀錄一下過程中的感受跟新發現,動力反而會持續更久,想放棄的時候也能反思自己的熱情是從哪裡開始淡去的。

至少這在獨自堅持做某件事的時候挺有幫助的,算是找到可以跳脫「一直嘗試新東西又放棄」這個迴圈的突破點。
感覺又跨出了一步、稍微更加了解自己一點,這樣一想意外地覺得踏實。
今天也在ㄔㄔ創作♪喫泛
2 years ago 102 @Edit 2 years ago
開村 延滿

這是一個未解之謎,關於「進了家門就再也沒有出來的縫紉機」我思索已久,如果沒解出來大概會成為人們各執一詞的羅生門吧。

因此,邀請在座各位進村說出你們的覺得縫紉機所在的地點,幫忙推測通靈縫紉機的下落
今天也在ㄔㄔ創作♪喫泛
2 years ago 3 @Edit 2 years ago
久違看到讓我省思的文章,尤其在這個階段的我特別有感。

身為一個共感能力很強的人,我可以理解ㄌㄌㄕㄙ文章中描寫的身為人母的苦。
畢竟我在當了母親後深深體會到,在成為「母親」之前我們也是一個人。

也許在ㄌㄌㄕㄙ的文章裡點出很多人母的潛在壓力,像是社會對母親這個角色的眼光遠比父親嚴苛,母親必需溫柔。
即使在每天被吵得沒睡好,半夜氣到把睡的很香的先生吵起來,也會被指責怎麼可以放小孩一個人哭。
即使在先生協助育兒的時候去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也會聽到路人說「你的小孩呢?」「先生幫你顧小孩,這樣不錯啊」等等無心的言論。
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不同人對母親這個角色賦予的想像,對我而言太過沉重。

但是對文章共情、想起當母親的苦是一回事,面對小孩又是一回事。
#2022魔女的衣櫃

先謝謝主辦,在萬聖節還能參與這麼有趣的活動
講到魔女的主題,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黑色系,猶豫好久才決定派出Eden家的米蘭大教堂
https://images.plurk.com/5dN7yf8Kh9ggc37u9XJoCu.jpg https://images.plurk.com/6bQqoIbLHPRICPofULUw9A.jpg
旁邊是葬禮SK,兩個色系意外地很搭
只是想找機會晒一下

這件收來很久一直沒找到機會穿,上半身是露肩跟繞脖的設計,雖然很愛但平常沒有勇氣穿出門
https://images.plurk.com/4dly7iqEL77k4rQ7iNvDu3.jpg
今天也在ㄔㄔ創作♪喫泛
2 years ago 109 @Edit 2 years ago
開村
原本計畫今天要去討糖果,但後來睡著了 (rock-paper-scissors)猜輸的進村名為糖果,猜贏的可以化身為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
平手的跟我一樣暫停一回合再重擲一次骰
今天也在ㄔㄔ創作♪喫泛 覺得
2 years ago 2 @Edit 2 years ago
也是蠻好笑的
可以得罪原住民,但不能得罪台灣人

https://images.plurk.com/2BnvPApWP2LMIw6XAZWyzX.jpg
在頒獎典禮上說「我們都是原住民」引起爭議,再解釋說是因為有人「心理認同不是台灣人」而用「原住民」代替「台灣人」,關於引起部分原住民不滿這點,又說他的感言不是說給他們聽的……

近年看到的創作者對原民文化的敏感度都偏低,在我看來「我們都是原住民」這句話,跟之前炎上的愛莉莎莎「第一次跟原住民約會」影片裡講了好幾次的「我真的超喜歡原住民」、「我也好想變成原住民」這些言論一樣平面,都是對原住民抱持著刻板印象,而沒有實際了解他們的歷史淵源跟現在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