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在ㄔㄔ創作♪喫泛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久違看到讓我省思的文章,尤其在這個階段的我特別有感。

身為一個共感能力很強的人,我可以理解ㄌㄌㄕㄙ文章中描寫的身為人母的苦。
畢竟我在當了母親後深深體會到,在成為「母親」之前我們也是一個人。

也許在ㄌㄌㄕㄙ的文章裡點出很多人母的潛在壓力,像是社會對母親這個角色的眼光遠比父親嚴苛,母親必需溫柔。
即使在每天被吵得沒睡好,半夜氣到把睡的很香的先生吵起來,也會被指責怎麼可以放小孩一個人哭。
即使在先生協助育兒的時候去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也會聽到路人說「你的小孩呢?」「先生幫你顧小孩,這樣不錯啊」等等無心的言論。
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不同人對母親這個角色賦予的想像,對我而言太過沉重。

但是對文章共情、想起當母親的苦是一回事,面對小孩又是一回事。
無論年紀多小,我都能在跟他們接觸時清楚地感受到他們是一個獨立個體。
小孩有自己的想法,會有明顯的好惡,跟大人相比他們對他人抱持著信任又開放的態度。

因此我不是很能理解會對小孩動手是怎樣的心態。
也許跟小時候成長環境有關?從小沒被當人看,長大後自然沒把小孩當人看,諸如此類的。
但這仍然不構成你打小孩的理由,為什麼會有人去打一個獨立個體呢?

在你會打小孩的同時,你怎麼能說你愛他?還是你愛的是那個乖巧可愛且只存在你想像的孩子?
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愛情,現代也很多人不清楚本質上的差異。
(也有父母的說法是他當了父母仍對小孩沒有愛,但那是一個更複雜的心理議題了。)

在對ㄌㄌㄕㄙ文章共情的同時,我也感受到心裡那個小孩惴惴不安的心情。
留言一片鼓勵,但我看到更多是他的小孩沒有發聲的地方,童年沒有發言權的那種無力。
不同人對於小孩的看法,跟對「母親」一樣是如此多元,以至於在尊重母親跟尊重小孩的觀念幾乎沒有在生活上普及,除非你一開始就有觀念相近且育兒友善的同溫層。

所以不要再理會其他人的說法「你不適合生小孩」「不會顧就不要生」「這種問題生小孩之前沒有想過嗎?」,還有各種帶入童年創傷的言論。
很多事情是真的發生才會知道,就算有規劃也會出現預期之外的狀況。

沒有什麼適不適合,小孩不是你能挑的,已經生出來也不能時光倒流。
育兒跟戀愛一樣,是需要長期相處跟互相理解,只是大人要負擔的更多,要同理又要帶領小孩成長。
打到累了,不知道自己在打什麼。
原來可以打那麼長一篇,自己被嚇到www

放個看到才有感而發的文章。Facebook
套句常見的老話(不知道出處在哪?),
「幸運的孩子用童年療癒一生,
不幸的孩子用一生療癒童年。」

童年沒療癒好當了父母不是罪,但小孩沒有必要因此承擔你的情緒跟創傷。
沒有要過度指責父母的意思(其實對誰都一樣,指責跟打罵並不會有正面效果),但是打小孩、把跟小孩的互動放上社群讓大眾討論真的不是最好的做法。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