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wdofvictory
@sorwdofvictory
13Friends 69Fans
Karma102.93
male Taipei, Taiwan
古希臘與各式神話相關噗,阿基里斯控(古典派居多)
目前沉迷遊戲有FEH 、東放與LAH
sorwdofvictory 期待
2 years ago 21 @Edit 2 years ago
分享那欄的歸類竟然不能打雙情緒
https://images.plurk.com/2K385GLOoMkgcQG0AdFwBi.png
櫻井光超大型甩鍋與無心工作,騙錢抄襲拿來爽爽賺的資料大集合,置頂是為了提醒自己這個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有可以爽爽過日子的爛人存在。
因此要讓自己過得好好的才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不可以輸給這種賤人
#FGO #櫻井光
結構主義神話學的來源當然是屬於結構主義,其神話學肇始人是來自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集大成者為李維•史特勞斯。
在史特勞斯看來,神話是一種溝通工具,神話與語言有類似性,神話必須要跟其他神話聯合閱讀,才能理解其中的內在含義
結構主義神話學有三個核心概念
1.關係:神話內部有各式各樣的關係,不同版本間也互有關係,單獨存在的一則神話沒有意義。
2.轉換:不同神話間概念的轉換
3.文本:分析神話時,要理解當地文化的組成、集體對象、價值。
按照索緒爾的原則,詞語與概念並非是源於自然社會,而是源於語言(因為我們思考的時候已經在使用語言了)
世界永遠都是雜亂無章的混沌,是語言讓一切維持了秩序:語言的結構讓語言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
神話的語言構成了普遍性,因此才能指向未來。
#《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略》王倩
與伯克特相較而言,查理斯•彭伽拉斯尋找的並非希臘神話與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情節上的相似點,而是兩者「思想」上的共同之處。
他贊同伯克特的時間點推論,並進一步指出兩者在內容上與理念上的一致性,那便是權力旅行神話
總共有4個程序
1.首先指出核心神話的目的是「獲得權力」
2.找出詩歌中神明相關的權力象徵物與情節單元
3.希臘神話,尤其是《荷馬詩頌》與赫西俄德神話中神明旅行的神話,並在情節與主題上相互比較、歸納。
4.最後其結果起因於美索不達米亞神話。
#《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略》王倩
sorwdofvictory
4 days ago 1 @Edit 4 days ago
伯克特的比較神話探討模式有5個步驟
1.在希臘神話中尋找一種故事主題或情節,指出具體的敘述情節要素或主題思想,找出結合希臘的文化特徵,並區分出非希臘文化的要素。
2.將非希臘要素的主題情節,放入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系統搜尋,尋找其是否有原初性。
3.將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情節主題、思想與希臘神話的細節進行比較
4.一一排列兩者的異同,找出希臘神話改編與保留之處。
5.找出希臘神話對外來神話借鑑的文化原因,指出改動的部分是與希臘文化有衝突的部分。
結論就是,希臘文化的東方化是歸功於自身文化交往的結果,也是獨特地理因素帶來的成就。在經歷了希臘化時代時,是因為早就經歷了東方文化的改造,反過來成為地中海文明的潮流。
#《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略》王倩
sorwdofvictory
5 days ago 3
公元前750-650年,這個時期的希臘是全面「東方化」時期,伯克特稱之為東方化革命Orientalizing Revolution。這個時期是指希臘對黎凡特、美索不達米亞文化的全面接受,在東方化的影響下,希臘文化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發展,並取得地中海世界的霸權地位。
他試圖證明東方對希臘的影響只存在於約那個100年的時間點,在此之前,希臘只是高度自治的社會,文化上相對孤立。
美國學者馬丁•伯爾納則認為東方化時期前,希臘早曾是埃及、腓尼基的殖民地,因此希臘從不存在一個絕對純淨的文化保守階段,希臘一直處於「東方化」的階段。
#《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略》王倩
sorwdofvictory
5 days ago 2 @Edit 5 days ago
在這份尋根熱潮中,沃爾特•伯克特顯得特別理智。他並非一面倒的全盤否定西方的學術傳統,單純強調青銅時期西方文明對東方文明的消極反應。也不是一昧凸顯東方文明對西方文明的(尤其是希臘文明)的衝擊,忽視了文化的互動與自我消化的能力。
1995年的 #《東方化革命》與 #《希臘文化的東方語境》 ,對希臘文明的東方源頭與語境做了全面考察。

#《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略》王倩
sorwdofvictory
5 days ago 1
20世紀中期以後在西方學界出現對歐洲文明的尋根熱潮,1950施瓦布R.Schwab的《東方文藝復興》出版。
1978年薩伊德的《東方主義》掀起尋根熱潮。
馬丁•伯納爾的《黑色雅典娜》(Black Athena)在探討公元前兩千年,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000年一千年間,希臘借鑑埃及與黎凡特文化的情況。
朱利安•鮑爾迪的《黑色上帝》認為具有非洲~亞洲宗教體系的「黑色風暴神」與猶太、基督教的上帝是同根同源。
兩者皆認為希臘文明應該是從非洲文明中吸收而來,而不是19世紀學者所說的「雅利安模式」。
#《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略》王倩
sorwdofvictory
6 days ago 2 @Edit 6 days ago
杜梅齊爾的新比較神話學雖然具備劃時代的意義,但仍沒有擺脫語言學和文獻學的局限。他的學說被後來的結構主義神話學繼承,並且沿著另一條道路前進:希臘神話與非希臘神話(埃及神話、西亞神話)的比較。
比較突出的學者有馬丁•伯納爾、沃爾特•伯克特、查理斯•彭迦拉斯Charles Penglase等,他們利用比較神話學的原理探討希臘神話的東方源流,並在文化交流的架構內部討論希臘神話與其他神話之間的關係。
20世紀的考古大發現,嚴重打擊歐洲文明中心主義
1915年,西臺文明與語言發現破譯成功並受學術界認可。
1930年,閃米特語言破譯成功。
1946年,西臺文本《Kingship in Heaven》神話記敘內容與赫西俄德的文本相似但更早
1952年,線型文字B破譯成功。

#《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略》王倩
sorwdofvictory
1 weeks ago 1
杜梅齊爾的職能不是現代人類學功能主義所說的職能,並不具普遍性,僅限於印歐神話與社會體系。
第一:史前印歐社會母體在解體以前,其社會觀念主要特徵是三分法
第二:印歐社會是一個不斷移民的社會,其社會成員成員在不斷遷徙中,將這種觀念帶到了他們移居的印歐大陸各個地方
第三:早期印歐社會的神話與史詩都可以找到三分法的蹤跡,從印度的《梨俱吠陀》到冰島的《埃達詩篇》
不過,這種三分法終究是一種語言學與比較神話學的猜想,並沒有考古證據。
#《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略》王倩
sorwdofvictory
1 weeks ago 1
在安德魯蘭與麥克斯繆勒在自然象徵上來解釋神話間的衝突,英國的新經驗主義崛起也使人類學者迴避這種比較神話學,直到20世紀上半葉,法國學者喬治杜梅齊爾Georges Dumezil提倡的新比較方法,新比較神話學才重現生機。
新比較神話學是指杜梅齊爾的研究視角,他採用比較語言學的方式,理論基礎來自涂爾幹的社會學假說。
杜梅齊爾認為,神話學是社會科學中的單獨學問,神話本身是有意義的存在物。它闡釋人類的宇宙秩序來源,並不是偶然,是在神明的行為與功能中有機生成,並與社會結構產生關係。
按照比較語言學的發現,印歐神話中的神明與英雄形象,按照其結構高低可以分成
僧侶~~~神聖
武士~~~體力
平民~~~豐產
三分法的社會職能不僅存在於史前社會,也存在於結構性的社會意識型態。
#《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略》王倩
sorwdofvictory
1 weeks ago 1
麥克斯•繆勒對希臘神話的解讀是利用語言學的知識來尋找溯源,因此上溯至印度神話。
人類語言發展分為三個時期:詞語形成期、方言期與神話期。同語言發展有三個階段:單一主神教、多神教時期、一神教時期。
單一主神教對應詞語形成期,並是一種物理學宗教:不具備隱喻性功能但有直接的影響力。
多神教階段是所謂人類學宗教,這個第二階段在繆勒那邊被形容是「語言生病了,人類思維的種種失常」,因為隱喻性的曲解導致神話的誕生。
當然,劍橋學派的學者如弗雷澤、哈里森,愛德華泰勒EdwardB. Tylor與安德魯蘭Andrew Lang 堅決反對這種說法。
列維布留爾Levy Bruhl《原始思維》堅持野蠻野蠻人持有一種前思維與前邏輯的思考模式,不僅與理性有所落差,甚至是對立。
#《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略》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