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最近在寫同人文的時候,意識到有些作品特別難形成一個具體的故事,雖然腦子裡面大概會有個想寫的方向的雛形,但是會覺得非常的朦朧,無法具象化。
早上突然想通,是因為無法把那個朦朧的形象與現實生活橋接起來的緣故。因為現在比較傾向用非言語語言來塑造角色關係跟情緒狀態,如果對當地文化與習慣沒有一定了解,會很難建構生活化的行動。
這個技巧是我在美國的時候學會的,但我一直覺得台灣的生活方式,因為比較跟環境抽離,訊息又很亂,目前還沒有找到可以消化台灣的外部訊息到可以轉化成氛圍的程度。不過想到這裡也突然明白為什麼台灣很多作品給人的感覺很飄也很朦朧 ,是因為沒有現實生活的錨點去固定跟建立人對時空和生活的共同經驗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