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口月
@wyc513
14Friends 407Fans
Karma82.07
female Taipei, Taiwan
1.稱呼隨意
2.愛心、轉噗、手動轉隨意,以前的噗或一次按多個都無所謂
3.關於留言
(1)不需敬稱、不會打擾,直接討論就好
(2)但請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不接受「我只是開玩笑」、「我隨便說說而已,幹麻那麼認真」的說詞、不接受人身攻擊
(3)經提醒而不改善者,不會再回應,或視情況刪留言、黑單
4.書噗:@wyc513 - 書噗置頂 閱讀雜食,不過以社會科學、心理勵志、自然科普為主。大致上是按照博客來的分類...
川口月
1 years ago 45
#讀嘛讀嘛
重讀《脆弱的力量》脆弱的力量
在有很多很多情緒時、在失控不安時,我總會想做點什麼來擺脫不舒服的感受。
但這個時候我直覺採取的行動,通常會帶給我更多的麻煩與痛苦。
「先好好感受情緒就好」是能幫助我安定下來的咒語,提醒我將注意力從「向外行動」轉向「向內投注心力」,讓我當下的身心能量可以有效發揮。
「脆弱的力量」為此階段的感受命名、並賦予正面意義,讓我們在練習時能更有覺察、掌握。
-
之前的心得是將「脆弱」當作補充《這是愛女,也是厭女》的內容,沒有掌握「逃避痛苦」的問題核心,所以對於「脆弱是情緒核心」、「脆弱性是人類建立連結的關鍵」等概念似懂非懂。@wyc513 - #讀嘛讀嘛 《脆弱的力量》 //《脆弱的力量》是世界知名情感與同理心專家布芮尼.布朗...
川口月
1 years ago 13 @Edit 1 years ago
#雜@ijei2 - 之前看的時候還沒出台灣版,今天發現有之後就買了順便分享,一併附上當時的感想:對這篇漫畫有不同看法。

漫畫中,需求(被愛)、給予方式(擁抱)、評價(偽善)、公平性的內容皆有待釐清,卻被一個限定框架(拯救)的提問總結、引導思考。
-

1.「偽善」
在道德心理學中,偽善指未能遵循自己所表達的道德規則和原則。
偽善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漫畫中,被評價為「偽善」的行為是「行動時有『想拯救那個女生』的目標」、「知道還有許多相同煩惱的人存在,而想出來只能拯救那個女生的方法」。

前者情形,「做出符合『拯救者』的行為,以成就自我價值」的行動意圖與「幫助他人」的道德原則確實有別,或許可說是「偽善」;後者則不確定。
川口月
1 years ago 6 @Edit 1 years ago
‎在 Apple Podcasts 上的《違章女生lalaLand》:S10 EP3|醜小鴨長大為什麼要...
這集《違章女生》好聽到不行,
從《直到夜色溫柔》本身的討論(圖像如何轉譯文字、物品的象徵、視線動態的安排、肉體皺摺紋理等)、
創作的心路歷程(基於溝通而非復仇、參考資料、如何讓角色不刻版奇觀化、王道漫畫的構成與超越、改編作品的擔憂)、
身為創作者的思考與煩惱(內在惡評、出版後的私訊騷擾),
到人生經驗(女性的英雄之旅、容貌焦慮、「愛自己」),
最後在《醜大鴨》的故事中,總結了作者對身體、對性、對人群的溫柔態度,也回扣《直到夜色溫柔》所欲傳達的核心精神。

聽完直接下單買書,好期待
川口月
1 years ago 45
#讀嘛讀嘛
重讀《信任的療癒力》信任的療癒力:修復受傷的信任感,擁抱真正的愛與親密
初次讀《信任的療癒力》時,是在我踏上靈性追尋的起頭階段,因此有許多概念、知識都似懂非懂,也有一些抗拒跟疑惑。@wyc513 - #讀嘛讀嘛 #正念 《信任的療癒力》 //信任的反義不是「不信任」,而是無法信任的「...
這次重讀,能用後續理解的心理學、腦科學、心理勵志書籍、佛教概念來體會作者的意思,而發現作者說的每一小段落都能再多延伸、詳加討論。
是本需要反覆閱讀、不斷與自身生命經驗連結的書籍。

作者以較偏樂觀、積極的面向敘述信任,我的心得會較偏向「放下出於恐懼、焦慮的解讀」。
川口月
1 years ago 8 @Edit 1 years ago
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先撇除不知所謂的「女神/女王節」,我滿喜歡將Women翻成「婦女」的。

「婦女」比起「女性」,更容易讓我聯想到歷史悠久的勞權論述*。
在婦女節這一天,我們不只慶祝女性的存在,同時也回顧我們爭取人權一路走了好久。

或許會覺得稱之「婦女」把年紀叫老了,但是怎樣算「老」呢?「老」又怎麼樣呢?
若以字義為準,「婦女」為對「成年女性」的稱呼。成年對女性而言,就算「老」嗎?為何女性年紀增長,是對於女性價值的貶損呢?
當社會仍舊對女性年紀、外貌改變嚴苛檢視與嘲諷,我的選擇是奪回賦予意義的權力。

在婦女節,慶祝吧。
慶祝作為女性的經驗,歌頌我們彼此的獨特與團結。
回顧世代婦女的努力,從中感受同在、獲得熱愛與勇氣。
而我們也會傳遞下去。
川口月
1 years ago 12 @Edit 1 years ago
#讀嘛讀嘛
《滅頂與生還》滅頂與生還
因為逃避痛苦會帶來比感受痛苦更多的傷害。
-
迴避談論苦難、極權暴力,我們得以不去感受傷慟與絕望,但我們也把恐懼種在心底、讓羞恥感傳承下去。
「事情不都過去了嗎?每年都出來吵根本愛生是非」的指責與蔑視,讓我們免於回應「對苦難漠不關心、袖手旁觀」的責問、逃避「當國家暴力發生時,誰有責任去阻止、抵抗、究責」的負擔。
但未能意識到防衛機制運作而不在當下就好好處理痛苦,因逃避而持續積累的苦痛終將壓垮我們、釀成大禍,帶來比感受痛苦更多的傷害。
川口月
1 years ago 32 @Edit 1 years ago
#讀嘛讀嘛
《為什麼沒人告訴過我》為什麼沒人告訴過我
維護身心狀態的日常練習。

很適合作為日常的提醒書:
狀態好時提醒自己不要忙到忽視練習、維護身心,才能熟能生巧、在危險時刻派上用場;
狀態差到無能好好對待自己時,溫和提醒自己不要再踹倒在地上的自己一腳,去做一些微小但確定的行動,讓自己在痛苦時也能是安全的,不至於陷入惡性循環。

關於動力的迷思、身心惡性循環的描述非常切合我的經驗,因心理狀態不佳而只想蜷縮休息,但活動量大減、人際退縮使我心理狀態更形封閉,導致更失衡的身心狀態。
狀態不佳的時期延續得很長,又讓我將狀態佳的時期視為難得良機,眼高手低地安排過多行程,除了一不小心又過勞、進入狀態不佳期,也因無暇維護狀態讓自己對身心不佳的因素毫無抵抗與復原力。
川口月
2 years ago 13 @Edit 2 years ago
#讀嘛讀嘛
《心適力》
心態一切換,人生變簡單。牛津大學心理學權威親授,...
「心適力」,接受並適應變化的能力。
心適力四大支柱:靈活性、自我覺察、情緒覺察、情境覺察

覺得部分內容滿有趣的(靈活性、情境覺察),但其他部分新資訊較少或方法不太適合我(自我覺察、情緒覺察)。

其中,就訓練直覺提供了比「去多練習、培養經驗」更具體的方法,原理易懂、在人力所及範圍,比較容易檢驗效果、判斷成功或失敗原因。
川口月
2 years ago 58
#讀嘛讀嘛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暢銷新版):40年心理治療師親授,破除現代人10種心理防衛機制,擁抱最真實的自己心理防衛機制能幫助我們遠離當下的痛苦。
但當抗拒痛苦所帶來的惡果,遠比痛苦本身造成的問題還多,防衛就會成為問題。
作者從心理防衛機制的本質說起,再介紹常見的防衛種類,最後提供建議,幫助我們健康地與防衛機制共處。

其中讓我最有感觸的是逃避羞恥感shame的部分。
原先我雖為完美主義、拖延症而苦,但也不認為高標準有何錯處。直到看到了「完美主義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只要我夠完美,就可以避免羞恥、指責、評價』」的描述,才發現我之所以常常覺得焦慮、不足,並非未能達標的失敗感受,而是受困於害怕羞恥、逃避羞恥的焦慮循環。
川口月
2 years ago 3 @Edit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6goWrCFaK8iRfUT72k4puO.jpgMOHW of Taiwan 衛生福利部 on Twitter看到這個還滿有感的。
身為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過敏的人,雖然手邊還有備用的普拿疼,但看到搶購新聞多少有點緊張。
知道政府有在監控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