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寂しい
@murasakikabin
0Friends 1Fans
Karma81.16
Macau
口寂しい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4V2KUwf5NA1ww8k0UUDWXZ.jpg

聽,永遠比說重要。

說,是一個往外輸出的過程

在說的過程中,她的焦慮就已經轉移到了孩子那裏,她自己就會在嘮叨中感覺輕鬆些。

在聽媽媽嘮叨的孩子,成為一個接收者,成為母親焦慮的容器,他不得不把母親的焦慮接過來、存起來,幫母親承載她自己無法代謝的種種情緒。

當他所接受到的這些情緒垃圾無法代謝時,他可能就會出現各種身體症狀或是行為問題,因為只有這樣,他的情緒垃圾才能找到一個出口。

全家人坐下來,認真聽孩子說話;父母只是聽,不要做評論,也不要試圖說服他;哪怕他說她想殺人放火,只要他不會行動,就不要阻止他說,因為那是他心裏積壓了太久的憤怒,他需要一雙傾聽的耳朵來幫助他承載。
口寂しい
5 months ago
語言是一種可以經過意識修飾的東西,它是可以與內心真實的想法不一致的。但是,一些非語言資訊,因為沒有經過意識的管理,往往更接近潛意識,更接近真實。而我們的情感感受系統會非常敏感地捕捉這些非語言資訊,它是非常強大接近潛意識的途徑,所以我們的感受會帶領我們去領會對方的情感系統。
口寂しい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思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思考的能力往往來自挫敗、痛苦的經驗。恰是我們要擺脫痛苦的動力,讓我們開始思考改變的可能,而改變就是成長的起點。哪怕是朝向失敗的嘗試,只要在改變,我們的生命就保持着活力,就可能在不斷嘗試中,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最糟糕的狀況就是停留在原地,除了抱怨、憎恨之外,什麼都做不了,那會使我們的生命就像綁上了大石頭一樣,不斷下沉、下沉。

至少,我們可以在這時候停下來身上,還可以為自己做點什麼。當我們的抱怨並不能逼迫世界滿足我們的時候,我們不能忘記的一件事情是:明白自己還可以放棄什麼,還能為自己做點什麼。
口寂しい
5 months ago
每個人最終會因為自己對待他人的方式,而收穫相應的對待方式,不能夠善待他人的人,最終的生活狀態未必能好,就像不慈之父難以養育出真正具有感恩能力的孩子一樣。我們每個人最終被世界所對待的方式,恰恰是我們自己對待世界的方式。

在這個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是批評別人;最難的,是反思自己。
口寂しい
5 months ago
當一個孩子在成長中與養育者互動的時候,大概是這樣一個過程:這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是一杯有沙子的水,這個孩子需要讓沙子沉澱下來,清除出去(分裂、投射),這些沙子被清理到媽媽那裏(壞的部份投射給媽媽),媽媽將這些沙子接收下來(母親允許並接受孩子的各種焦慮,而不是提供拒絕性的話是懲罰性的情緒感受),並且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向孩子的杯子裏注入情緒(提供愛、尊重、信任、接納等情感支援)。

孩子不斷從與母親(主要養育者)的互動中吸收愛與安全感, 當他的水杯中清水足夠多時,他也就有能力允許有一些沙子存在,因為他已經從與母親的互動中積累了足夠多的安全感,他可以意識到:我的杯子裏就算是有沙子,我也不會失去媽媽對我的愛。

這就是一個高自尊的孩子,他可以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可以是有瑕疵的,同時我是安全的。
口寂しい
5 months ago
面對挫敗他的媽媽,他會將自己思維一個不那麼好的孩子,因為自己不夠好,所以才無法得到好的對待。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互動,是因為當一個孩子將未得到好的對待思維是源於自己不夠好時,他就可以感覺事情是可控的:只要我足夠好,就可以找回好的對待。

而這一切的發生,基於一個最基礎的過程:生命最初的健康分裂能力。健康分裂的能力關係到之後人格發展中的區分內在與外在、他人與自己、情感與行為、幻想與現實等諸多功能的發展。
口寂しい
5 months ago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寒冬是逃不掉的,沒有人可以出生後不經歷任何痛苦,只在春風中長大。

這既是人生最大的遺憾,也是最大的財富吧。

從臍帶被剪斷的那一刻開始,一個孩子注定要經歷的創傷人生就開始了。每一個人都是帶着累累傷痕長大的。在生命早期,各種因為要適應這個世界而發生的痛苦,既考驗了這個孩子,也豐富了這個孩子的生命經驗。但是寒冬並不會一直停留,內在的成長力量會引導我們走向春天,除非這個人就像一顆已經熟了的種子,內在世界裏再也沒有一點生機,這樣的嚴重精神病理狀態的人,其實很少。
口寂しい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有時候是這樣的:痛,但是沒有痛到跳起來時,就會心存幻想,也許再忍一下就過去了,於是痛還是痛,什麼都沒有發生;痛到實在無法忍受時,就豁出去改變一下試試,這一試,也許就試出了一番新天地。

對大多數人來講,嘗試新東西就是一種冒險。如果內心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是不敢去嘗試,所以在嘗試之前,他們需要積累足夠多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一個完整的精神分析過程,往往會花上好幾年,這是因為改變是在緩慢的累積中發生的。每一點改變的發生都不容易,剛剛積累一點成功經驗,又遇上了新的困難,無法處理這些新困難,就會再度退回之前熟悉的狀態裏,重新累積、嘗試,一直到積累了足夠的勇氣,一舉突破那個僵局,然後再次於一個新的起點上,繼續積累、突破、發展。其實,這也是一個孩子生命前幾年,尤其是第一年所經歷的過程。
口寂しい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每個人長大的路都不容易走,我曾經有一個來訪者在談到她心中的痛苦時說:「給我一個活下去的理由。」我說:「我們每一個人的出生都是一個奇蹟,也許,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利去終止這個奇蹟。」
口寂しい
5 months ago
人內心只有建立起充分的安全感,才有可能放棄對控制的需要;也只有人內心普遍存在信任的能力,社會的基本安全感才能普遍存在。社會的基本安全感存在,誠信、利他等社會需要才有生存的土壤,而這些又可以反過來促進我們人類建立內心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