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不停,
四海將盈,
纖塵不拂,
五嶽將成。
──《緇門警訓》
《大般涅槃經》有四句偈:「如煙雲除,月則清明;作惡能悔,亦復如是」,這四句偈的含意是什麼?天上的烏雲散去,明月自然會顯現出來。等於地上髒了,用掃把掃除就會乾淨;桌子被灰塵覆蓋了,用抹布擦拭就會清潔;身體有了汙垢,沐浴後就可以得到身心舒暢。
曾有人說,東方人念觀世音菩薩,西方人也念觀世音菩薩,為了大家求這個、要那個,菩薩常常要「千處祈求千處應」,東奔西跑,怎麼忙得過來呢?還有人說,怎麼這個人有菩薩感應,那個人也有菩薩感應,而自己卻沒有得到菩薩的感應?
修行要修身、修口、修心,尤其修口相當不容易。口,如同無底深坑、無底深海,即使日食三餐,吃得再多也永遠填不滿;口也容易造惡業,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張口經常造很多罪業,不是諷刺別人、毀謗他人,就是不經意地讓人難過傷心。
善護口過,
不說人短,
若人呵責,
自省己行。
──《大方等大集經》
這四句偈,主要是告訴我們善護口業的重要。
作福無願,
無所標立,
願為導御,
能有所成。
——《大智度論》
《華嚴經》有云:「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心,是大道的源流,是功德的慈母;信心能長養善根,可以成就一切。信心的重要,就如同樹木的根本,有信心就能產生力量,信心門裡有無限的寶藏。
淡定形容一種態度。遇事沉穩中又積極果斷,老練裡卻又重視有佳,勝不驕,敗不餒; 淡定形容一種勇氣。行事放鬆自如,從容冷靜,閑看庭前花落,輕搖羽扇城頭;
佛世時,許多修行人為了找尋禪修之地,紛紛遠離繁囂城市,走進山裡、溪邊,甚至塚間,雙腿一盤,進入冥想,享受身心融入自然的寧靜,這處清淨地就叫做「阿蘭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