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A
@batjoke49
0Friends 1Fans
Karma0.0
male Taiwan
ZiA
1 months ago 4 @Edit 1 months ago
年初被《劍邪啟示錄》驚艷到,年尾被格曼劇團的《 #羊之歌 》給滿足。
很不想把今年訂為我的看劇元年:因為這表示我明年會荷包大暴死🐑

心得緩慢補上,跟羊學人走路一樣。

不對,牠學很快。

(日常寫心得就開始語無倫次)
ZiA
1 months ago 3 @Edit 1 months ago
在是否回頭從《仙古狂濤》開始補,和到底要不要繼續看《刜伐世界》之間,我最後選擇了開始看 #天宇

斷斷續續入坑 這麼久,終於要開始接觸影視布袋戲的第三坑了。在此之前,對於天宇的印象是「黃家布袋戲的遺珠」。不知道這印象,在開看後會不會被翻轉或者加深這層遺珠的悔恨感⋯⋯?
ZiA
2 months ago 1 @Edit 2 months ago
嗨!我回來打掃一下了(誤)
其實是想幫忙宣傳一下一個集資專案:《 #無名刀 》(以下直接把Threads的貼文複製過來,然後募資連結放留言)

由新勝景掌中劇團製作的新世代布袋戲作品《 無名刀 》的募資計畫,正式啟動了。

雖然無緣在上禮拜的高雄電影節看到首映,但光從之前釋出的前導預告來看,就能感受到他們有多猛、多具實驗性、多具大膽與創新。

台灣的傳統文化生存不易,想有心將他拉拔出困境的不多,還想往上飛昇的更是少之又少。更別說撇除那些財力雄厚的大集團或家族事業者,用資源胡搞這麼多年(佳作💩作都隨緣),零散各方的中小劇團更需要群眾的支持!

拜託募資達標,讓我看到《大無極》影集

https://images.plurk.com/3z9YqkTYyYTNQQ0g9xsIqB.jpg
ZiA
5 months ago 14 @Edit 5 months ago
這是我第二次看付費的現場版布袋戲。也是從《決戰時刻》一路看到《仙古狂濤》變成雲粉後,第一次看金光的現場演出。

對於《 #六合群俠傳無界之鑰 》,內心有所失望,卻同時感到驚訝。

接著我會在留言逐一分點,有想到什麼我會持續補充。

https://images.plurk.com/4nnUcCNXw5Co9c0F6sbt3D.jpg https://images.plurk.com/1THQVqLzz7LxYevphIsBmw.jpg https://images.plurk.com/5Pwsaa4aaD2wg7Orf99ifF.jpg
ZiA
7 months ago 5 @Edit 7 months ago
#新假面騎士 》的前傳漫畫有夠精彩,根本已經超出普遍tie-in 漫畫的規格與水準了吧。
真可惜很少人注意到這本。雖然我自己也是昨天才找來看的,但就這樣一路從綠川一郎隨著老爸加入修卡,飆看到跑去打美國分部然後進到管理階層了。

AI 作為新騎士版修卡的核心課題,找來以《AI 電子基因》出名的山田胡瓜,真的是很合理又漂亮的操作。甚至也讓山田在電影中掛名腳本協力,可見這本前傳漫畫的重要度之高。
(閱讀進度和心得收在留言)

https://images.plurk.com/4gw47QV451zLrXhZdh3qvf.jpg
ZiA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因為 #哥吉拉-1.0 的關係,我昨天又重刷了《新假面騎士》跟‘54年《哥吉拉》。
’54版我想我在短時間內還是會不斷提到,不急於獨立開一篇文。最近提及‘54的頻率已經高到,我大概會被當成’54廚了。但我也不否認啦,還不是拜負哥所賜,直接堅定了我的「廚意」。
不過《新假面騎士》在這次負哥的推波助瀾之下,我覺得有些想法好像被激盪出來了。尤其負哥中不斷被提到的「反戰」主題,我為何覺得同樣身為一部紀念作,《新假面騎士》的處理更為高明且深具省思。

至於多久後能生出來,我不確定。畢竟我就是個拖延病重症者。加上我還在這個負哥的風暴中載浮載沉,需要給我自己一點時間回血。
https://images.plurk.com/3Cyj4yo5YEr6NjPMXJkIwc.jpg
ZiA
7 months ago 6
#哥吉拉-1.0 訴諸情感的詮釋方式,就註定將這部能討論的空間限縮住了。
在國族認同下,核爆創傷不重要。在民族意識下,哥吉拉創生的來由不重要。在敷島萎靡不振的角色曲線之前,因哥吉拉而導出的反思歷程什麼的都給我讓路。
原本還因為設定在日本剛戰敗後(1945)的時間點,在如此絕望的環境與國情中,馬上就遭遇哥吉拉的無差別肆虐,我還蠻感興趣的。畢竟54年的原版是設定在重建後的日本社會,《-1.0》如此設定算是別有新意。
結果?幾十分鐘過去,直接用蒙太奇的方式進到重建後的日本社會了呢!那你起先將時間點拉到45年有什麼意義——不就為了讓敷島的神風特攻隊背景得以發揮
(留言續)
ZiA
7 months ago 2 @Edit 7 months ago
喬治米勒是出了名的史詩愛好者,《伊里亞德》和《奧德賽》的影子在《瘋狂麥斯》系列中隨處可見。除此之外,米勒是喬瑟夫坎伯《千面英雄》的推崇者,坎伯的神話模板幾乎影響了米勒所有的電影,從《瘋狂麥斯》到《快樂腳》,無處不在。

不過 #芙莉歐莎 大概是米勒以史詩敘事手法重新詮釋「後末日《奧德賽》」,創作得最漂亮的一次——目前。文戲與武戲之間的平衡處理得宜,故事也很明確地將焦點放在芙莉歐莎身上。這是他的成長之旅、他的公路之旅、他的復仇之旅,在這路上的一切,就如同那條驚險的憤怒道:不是瞬間斷定生死的危機,就是過眼雲煙的美麗。不論何者,終將離去。這點,直到《瘋狂麥斯:憤怒道》的最後,才有所轉變⋯⋯。
(留言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