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仔碎碎念
12 months ago @Edit 12 months ago
《FF16英文台詞小考察 - 主線選段翻譯9》

<克萊夫與叔父拜倫相認>
(照劇情順序這段應該要放在前面,但因為不破壞克萊夫和吉兒之間的故事發展,所以這段我把安排在這邊)

故事章節
英:闇黑火焰 - 末段
日:討伐黑騎士 - 末段

*防雷,譯文下收。一些關於譯文形式說明請看選段翻譯閱讀小提醒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重逢段落之一,同時也覺得應該FF16劇情中期演出非常細膩且出彩的一段,當初在看這段時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這個段落不管是英日文台詞兩版演出都很精采感人,特別選這段來翻譯僅是想讓噗友們體驗一下英文版的演出,畢竟劇中句台詞裡融入了些古英文詞彙,那個中世紀的氛圍一下就拉滿了~
latest #11
湮仔碎碎念
12 months ago @Edit 12 months ago
(日翻中-戲中戲台詞)

克:我乃聖騎士克蘭德爾•卡美洛——
聖女西碧兒的使徒!
在遠處的人張大耳朵,在附近的人就靠過來,睜大你的眼睛!
瑪杜!邪惡的咒術師!我要在神聖的誓約下,接收你的項上人頭!
拜:唔……可恨的聖女西碧兒……連死後都要跟我作對嗎……
好吧……我就用咒術的力量,把你從天上拉到地獄深淵!
湮仔碎碎念
12 months ago
英日台詞主要差異&個人心得
立即下載
湮仔碎碎念
12 months ago @Edit 12 months ago
*我想差最多的應該就是中間克萊夫演戲時自報名號那一段,我猜測應該是兩版台詞因為斷句的差異,所以日文台詞裡多了一段號召周遭人等聚過來的台詞。而在一開頭拜倫還沒進來之前,英文版的克萊夫是猜測叔父讓他們輕易就進來宅邸的目的,但在日文版裡卻很肯定地說「請君入甕再親自下手,是我叔父的一貫作風。」

還有戲中戲內英文台詞的瑪杜比較兇,用比較難聽的字眼咒罵聖女西碧兒XD另外再提一個我覺得在英文版裡可愛的小地方。在拜倫認出克萊夫後,他提到因為克萊夫很喜歡聖女這幕戲,縱使他也想演克蘭德爾爵士但克萊夫總是不讓他演。其實日翻中的台詞也是提到「我一直都是負責演壞人」,意思差不多,但個人感覺整體語境上英文台詞呈現出「叔叔也想演英雄但克萊夫不給演」的感覺比較強烈XDD
湮仔碎碎念
12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我很喜歡克萊夫直接用一段小時候與叔父共演的戲劇來勾起叔父的回憶,這樣的處理比起直接用說明來表現,更加深刻且暖心,而且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就描繪了兩人之間深厚的親情。
湮仔碎碎念
12 months ago
其他不同&備註
湮仔碎碎念
12 months ago @Edit 12 months ago
*儘管很愛這段,但也是真的是非常、非常難翻,翻譯過程中只覺得為什麼要做死自己……各種you之古英文文法的格式thy, thou, thee和一些中世紀用詞,我就盡力大概翻翻,意思有到就好,文雅什麼的就算了 如果有英文系的噗友路過也歡迎指正~以下都是些有關英文台詞的細節註釋,沒興趣的噗友可以跳過XD
湮仔碎碎念
12 months ago @Edit 12 months ago
*克蘭德爾的稱謂英文原文是"Sir Crandall of Camelot",這裡的"Sir"英文翻為爵士,但在日翻中的台詞中其稱謂則譯為「聖騎士克蘭德爾·卡美洛」,個人猜測會不會是「卡美洛」這個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亞瑟王與圓桌武士的傳說,所以我想這邊日翻中的台詞才會是這樣翻(但我不確定日文原文是什麼)。不過在查過維基百科是有提到:「在英國,「爵士」是對騎士的正確稱呼,地位在貴族之下,爵位非世襲。」所以我還是選用爵士。另外提一下,為了確認這邊是否真的引用了圓桌武士這個梗,因此也特別找了圓桌武士的列表,但其中並沒有Crandall這個名字,因此我想這邊就是一個團隊小小的致敬。
湮仔碎碎念
12 months ago @Edit 12 months ago
*英文台詞裡聖女西碧兒稱號為"Saint Sybil the Unshod","unshod"這個字就是指光著腳的意思,而日文裡是直接省去這個字直接喚其為聖女西碧兒。
湮仔碎碎念
12 months ago @Edit 12 months ago
*瑪杜咒罵西碧兒的原文是"infectious flax-wench",flax是亞麻,而在中世紀時期的英文裡,"wench"這個字是指年輕女子,之後還出現了妓女、位於低下階層甚至是奴隸的女子這樣的貶意。而在這段戲中戲的段落中,拜倫飾演的是反派角色,所以就選用了偏負面的意思來翻譯。另外在瑪杜的身分上,英文多了一個細節"Madu in the Twins",因為沒有上下文我沒辦法很肯定這個"the Twins"有沒有特殊意涵,所以還是選擇用最直接的意思翻成雙胞胎。
湮仔碎碎念
12 months ago @Edit 12 months ago
*戲中戲的標題,英文原文是"The Saint and the Sectary",這裡的"Sectary"是16世紀的字,比較是指某一種宗派或流派的成員或是追隨者。而在日翻中的台詞裡是翻為「使徒」,使徒的英文應該是"Apostle",意指「受差遣者」,意義上其實是有點不太一樣的,因此在英文台詞裡我還是翻為《聖女與追隨者》(不過日翻中的台詞從頭到尾都用使徒這個字,所以邏輯上是沒問題的,就只是看日文原文裡用的字到底是指什麼)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