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嘛讀嘛
#一句話摘要 :笨蛋!問題在「減少不義」
書名:《正義的理念》
作者:阿馬蒂亞•沈恩(Amartya Sen)
出版社:商周出版
推薦度:👍👍👍👍(內容太硬微扣一星)
*一句話摘要是精簡的說法,認真摘要請看留言區
(下收簡介,欸嘿)
(歡迎各路旅人糾正、指導)
latest #9
快速讀了《正義的理念》,書中涉及太多議題、論證,很難用隻字片語講清楚。但其中有幾個突出且立場鮮明的論證,值得我們重新思考正義以及達到正義的方法、途徑。
首先,他批評的對象就是羅爾斯所代表的正義契約論,他認為契約論途徑企圖規劃、描繪一個完美正義的體制,藉由此完美正義的體制才能真正達成正義。而多數契約論的完美正義通常非常單一、絕對。
他認為這樣的途徑,除了知識、智識上有啟發外,對於社會現實的幫助不大。他認為,針對正義最重要的事情,並不在規劃一個完美正義與完美體制,而是減少明顯的「不義」(injustice)。減少不義的方法並不像是契約論者所想的完美體制,而是可以針對現有環境提出不同方案,從各種方案做出選擇。因此,他把這種途徑稱為「社會選擇」,著重現實以及不同方案的比較與選擇。
換句話說,契約論者要規劃唯一且完美的正義體制,但社會選擇論者卻是可以針對特定議題,列出各種方案,並從中比較,減少明顯的不正義。後者的方案,必然不似完美正義一般周延、完備,但確實可以改變糟糕的現實。
更重要的是,作者他其實跳脫了數理性質極強且有僵化疑慮的社會選擇經濟理論,而把他應用在「正義」上,反而凸顯不同正義原則都有其說服力,不似契約論者只論證出單一的理論以及方向。體制當然是正義達成的重要元素,但如果個體沒有能力與相應的行動,再完美的正義體制都無法實現原本正義的目標。作者因此用「能力途徑」(capabilities approach)去涵蓋更多正義的範圍,而不僅單單聚焦於各項資源的重分配與不平等,也不走向經濟學全數價值轉為單一效益(utility)的路線。
「能力」一詞較為籠統,但作者就是藉由「能力」去盡力涵蓋社會選擇面對到的不同社會脈絡以及可能的解決方案。若要直接對比資源分配的正義,以「能力」出發,就可以看到更多不正義在單純資源分配下無法顧及的部分。若只重視資源分配是否平均、平等,卻沒有顧及能力,那有些無法將資源有效轉換為幸福或是機會的人,就會在資源分配的正義中被忽略。例如:身心障礙士(作者的例子)需要另外一套正義的方法,才有可能克服能力不同的問題。另外,「能力」也不像是資源分配正義的觀點,較重視結果,能力途徑也重視選擇的過程是否自由,也就是程序上的正義。
但以上作者所鋪陳的正義理論與社會選擇途徑,都必須以「論理」、「審議」的理性傳統為準。作者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在這個議題上。他自稱繼承自啟蒙運動的理性傳統以及社會選擇途徑,但他一方面也指出不同文化、文明也有相同的理性論理的實踐經驗,因此理性論理並非西方人的傳統,而是在各方社會討論正義、達到正義的必然過程。
我們可以粗略總結作者的論點:作者認定社會中有不同且多元的正義原則,彼此都深具說服力,但不管何種正義論理都必須經過批判性的論理與檢視,最後依據社會現實做出改善不義的方案,提升深陷不義群眾實現幸福、自由的「能力」。
作者以「減少明顯不義」為重要目標不讓人意外,一方面是作者經濟學家的背景讓他熟悉各種不同學科傳統而能跳脫哲學分析與經濟福祉分析的盲點,另一方面他的印度經驗更是讓人必須面對西方世界之外各種急迫的正義問題。而作者也因為其非西方國家的身份,讓他得以看見更多正義的可能性與多元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