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讀嘛讀嘛
#BLM
#黑人
【心得】泰利的街角 | 爸爸你在哪?
貧窮的生活型態代代相傳,讓人很自然地就把黑人的家庭生活,看作貧窮繁衍傳遞的溫床。黑人家庭幾乎已成為依賴他人度日的下層階級(lower-class)都市家庭的標準典型,也成為政策制定者與搶救貧窮作戰計畫的主要目標。
全文下收
書名:泰利的街角(Tally's Corner: A Study of Negro Streetcorner Men)
作者: Elliot Liebow
出版社:群學
譯者:黃克先
繁體中文出版年:2009
latest #15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來一首相關的歌鎮樓。
Stromae - Papaoutai (Clip Officiel)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儘管社會科學相關的書籍並不算出版大宗,一年裡總有幾本市場反應極佳的著作。著作暢銷是一時的,要長銷可就要拼作者預測目光的精準,以及理論是否承先啟後了。
《泰利的街角》就是這麼一本目光敏銳、(在當時)理論新穎的經典社會學書
,它出版於 1966 年的美國,旨在探討美國下層階層黑人男性的生活。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作者 Elliot Liebow 以猶太白人的身分成功與華盛頓內城區的黑人建立友誼,並以近乎文學的優美文筆、夾雜真實敘事,寫成了這本研究論文。雖說這本書是作者博士論文的改編本,完全沒有知識背景的人也能輕鬆看懂,並且對美國黑人
現狀
有進一步的了解。
立即下載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是的,是
「現狀」
,距離這本書出版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但美國黑人處境卻沒有改善太多。如同作者在開頭寫的「
很高比率的窮人是黑人,更高比例的黑人是窮人
」。美國有各式職業運動的黑人球星,但這不代表黑人在美國社會的情境已經改善,或者說夠好了。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貧窮跟基因一樣會遺傳
,想要破解一代傳一代的循環,就得先找出原因。童年的成長經驗對一個人的發展十分重要,試問一個男孩若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經歷母親更換伴侶、缺乏好的教育;身邊的男性經歷不斷失敗、不斷被社會否定的迴圈,他會長成像他身邊的人一樣?還是達成社會所認定的成功?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作者發現,當時政府的調查以及家庭訪談往往集中在女性身上,黑人男性因為「總是不在家」,成為了社會制度制定的死角,一個被忽略的病因。簡而言之,當時的美國對影響孩童重大的男人與女人,並沒有想對等的研究與了解。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那麼那些從家庭中隱形、在街頭晃蕩的男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作者從黑人男性們的工作、孩子、家庭、情人、朋友出發,來試圖勾勒這些黑人男性的生活。故事從一台開過貧民區、應徵臨時工的卡車開始,一如刻板印象中的故事,只有幾個人肯上車,其他男性則持續在街頭遊蕩,留下了黑人男性都好吃懶做的形象。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他們不接下那份工作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第一,那些工作通常十分吃重,有人體力負荷不了;第二,這份工作
「完完全全」
得不到能夠讓他們養家的薪水(如果去當商店店員,他們只會得到一份預設你會偷東西,所以羞辱你的薪水);第三,這份工作並不是一份多有尊嚴的工作。(儘管如清掃垃圾這種重要到不行、沒有人做就會有可怕後果的工作,社會並沒有賦予其多少價值)。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不過對美國黑人男性來說,市府清潔隊員也是高不可攀的工作,從事這份工作的大多還是白人,相關討論可見《垃圾天使:清潔隊裡的人類學家》(2014)這本書。)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到底誰會接下又髒又累沒有錢沒有尊嚴的工作?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就算真的有人想要奮發向上,人生裡的失敗經驗也很可能使他退縮。
他們會不斷回憶起不小心未婚懷孕的伴侶、一個換過一個工作與伴侶、沒錢養活的家庭、同樣失敗的黑人男性們。他們的經驗裡沒有一件事情是成功,所以他們很自然推斷自己目前所從事的工作或經營的關係,最終只會走向失敗一途。而他們是如此害怕失敗,於是有時乾脆轉過身去不想面對。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這裡可以注意的是,美國白人往往認為低階層黑人有一套不同於中產階級的價值觀,作者認為這其實是一種假象,因為
黑人男性所有的失敗源頭就是他們想要在主流社會價值觀體系之下成功,卻經歷不斷失敗。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他們也渴望能夠符合伴侶的期望,有份能夠好好養大孩子、經營家庭的薪水;從事體面有尊嚴的工作,但這些東西對他們來說實在太難得到了。於是他們逃離會讓他們顏面盡失的家庭,群聚到街角來
虛構一套規避主流社會要求的價值觀與文化
。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在街角,他們有男子氣概的證明不是養不養得起家,而是會不會一個接一個和不同的女子上床;會不會利用對他們有好感的女孩子,把她們當提款機。能夠證明他們真的是一家之主的,可能只剩下暴力的拳頭。他們避談一切會讓他們丟臉的工作與家庭,藉此維持所剩無幾的尊嚴。這其實是最原始的保護機制,維持如薄紙般的自尊是讓他們持續在那樣的環境裡生活下去的唯一方法。
妮爾波莎 | 許深
4 years ago
書裡敘述的是 1966 年的美國景況,但也許我們光憑經驗就能深刻感受到,那樣的男性心理與狀況是跨國、跨文化下層階級共通的(如同最前頭那首 Papaoutai ──爸爸你在哪)。沒有人會天真以為能夠立即改善現狀,但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指引、一些了解,以及,一些關懷。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