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哲學系教授對新政府的呼籲 讀了很讓人難過的公開信。薄弱的說理,完全看不出「愛智」的訓練。
信中強調哲學的「領頭羊」地位,但舉得出名號的哲學人就只有殷海光和鄭南榕,其他則是「多數沈默讀書人」。這如果不是哲學人曖曖含光、不敢為天下先,就是公開信的執筆人自己也不清楚、不關心整體哲學人的發展。
哲學教育不等於思維訓練,而思維訓練也不為哲學教育所獨佔。將兩者綁在一起,就像把英語文練習和英文系等量齊觀一樣,不能說全錯,但也夾雜以偏概全的謬誤。其實,我認為高中生需要的是通識型的思維訓練,而不是專門化的哲學教育。
就算高中新增哲學與思考訓練的相關課程,我也不覺得能提振哲學系招生,更看不出如何能「有助於安定哲學系大學生、碩士生對未來彷徨無措之心,讓他們能學以致用,在進入職場後發揮所長……」一者,學生難道不會想說,高中學到的已經足夠,大學時更可大大方方選擇實務導向的科系?再者,高中端的改革並未觸及哲學專門知識及思維訓練與各項工作所需的專業能力間的落差,又怎麼能減輕高等教育在學者的「彷徨無措」?
立即下載
我可以體會,人文科系迫於招生壓力和社會的功利思維,常必須放大邊際效益,有意無意避談各學科未必有利可圖的核心價值。但我還是得說,過度放大邊際效益,無異於詐欺,這又怎麼能怪學生在申請上後辦理轉系呢?再怎麼樣,人文科系總得有點辦學的風骨。風骨闕如,就真的是窮得什麼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