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小黛
1 weeks ago

#如何培養快樂而強韌的孩子
#讀嘛讀嘛
「就我來說,我已發現在我能真正開始去養育快樂、富同情心、自信的孩子之前,我得先具備某種平和、具有自我意識的心態。」(p.31)

latest #14
Dian・小黛
1 weeks ago
這週大概就是個「情緒智商養成」研讀,昨天剛(終於)讀完《該隱的封印》,是從學校的觀點切入
他們的「情緒語言養成」步驟,改天我再整理出來,有興趣自己看的 在26頁。

今天這本《如何培養快樂而強韌的孩子》則從家庭教養者出發,本來也是我父母的書。
Dian・小黛
1 weeks ago
蠻有趣的是,他的第一章,讓我想到我六月、七月在看的《過得還不錯的一年:快樂生活提案》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 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10週年紀念版) | 誠品線上看來「如何先把自己顧好、變快樂、維持穩定」真的是從自我生命探索,到養育、教育者都適用的基礎之最
Dian・小黛
1 weeks ago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潛意識挑的書、跟理論都有某種共性?

我以前讀過一個心理學理論,說「大腦每天都會重新評估我是否處在安全的環境」;@ashley92090 - #內在療癒 最近聽到很喜歡的一段描述: 「為什麼這麼多痛苦會浮現? 這是因...
而這本書裡同樣提到:

「將快樂視為一連串慣性行為的結果,而非遺傳的特性,似乎較為適切。」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透過調整外在與內在的慣性(行程、思維模式、情緒模式⋯⋯),去改造我們的環境,進而改變我們的安全感與快樂程度。
立即下載
Dian・小黛
1 weeks ago
與《快樂生活提案》試驗生活小妙招的取徑不同的是,本書走的是社會科學基礎,比如它討論冥想的方式:

「不久前的神經科學還認為,人不再長高時,人腦也長得差不多;如今我們知道, 人腦比較像肌肉,大量使用某個領域,會使那部分區域成長。 ⋯⋯對西藏僧人的研究顯示,冥想是 讓紀錄正面情緒的腦內部位 成長的極有效辦法。」
Dian・小黛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小孩精於察覺,但遜於解讀。」(p.51)

書中很肯定父母關係對孩子快樂程度的影響,無論父母是否離異,或起衝突;

選用建設性的方式處理、修補自己所面臨的衝突、或生命選擇,並「始終嘗試敬重地談論對方」,都會給孩子起到最好的教育示範。
Dian・小黛
1 weeks ago
這個好像無論是父母或師長,對孩子的影響力都比較相似。

「大聲吼叫」、「傷害性管教」通常起不到它們期待達成的效果,反而會因為孩子尚未學習到「如何釋放、處理自己生起的情緒」,而使得這些情緒的動能,轉化作「行為上的躁動不安,或偏差叛逆行為」,這些其實是孩子的coping mechanism。

讓我想到昨天看《該隱的封印》,它說這些躁動的肢體行為,雖有助於降低情緒的強烈度,卻無法消弭情緒本身,會累積,除非我們能找到源頭並好好處理它。
Dian・小黛
1 weeks ago
第三章我覺得蠻酷的,它肯定「人際關係」對於快樂的重要性,建議反而是:

傳授孩子「交朋友/維繫友誼的技能」,以及「與長輩們的大人際社群保持關係

就是一個讓孩子意識到他們有社會安全網的概念XD
Dian・小黛
1 weeks ago
但我覺得更有意義的部分,其實在後面的「衝突是件好事」這一篇章。

傳統上,社會觀感似乎都給予衝突負面評價,但正如本書說的:「智力、情緒、乃至道德方面的成長,都少不了衝突⋯⋯孩子不知道如何以建設性的方式解決紛爭,除非我們教他們。」

大人的「只管止住爭吵」方針,讓「大部分孩子避免衝突或試圖壓下反對意見;超過六成小孩靠大人出面解決衝突」。

作者歸納出她的兩個女兒,用來解決衝突的三種有害方式:
用蠻使強
退縮、避開
讓步

其實我們也常在成年人之間的衝突上,看到這種初期衝突應對策略。或許我們也沒有被好好教導過遇上衝突,該如何建設性的去面對,把它轉換成雙方成長的機會。
Dian・小黛
1 week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1nA5muPRQcMyFZeTE03cza.jpg https://images.plurk.com/1qQumj6AlH8gstV6VDEJur.jpg https://images.plurk.com/5QsaXcAouGNpliUciwDOuF.jpg
Dian・小黛
1 weeks ago
這本書的步驟三(第三章)在討論「快樂與成功」的問題,我還蠻喜歡她的思路,很紮實:

我該稱讚自己的孩子聰明、還是努力?:「固定心態」vs「成長心態」

失敗是個經歷,不會使人就此不得翻身:建設性的看待失敗,提取經驗,實驗生活

完美主義不是通往頂尖的道路:別讓自己或孩子不敢冒險、不敢挑戰、隱藏失誤、無法慶祝自我的成長與成功
Dian・小黛
1 weeks ago
「如果我們未能看到過失、失敗、半途而廢的正面意義,只擔心孩子的差勁表現會讓自己抬不起頭,我們就是在塑造追求完美的小孩。

如果發覺自己竭盡所能防止孩子失敗——把孩子忘了帶的作業帶去學校、熬夜幫忙重寫報告、爲了讓自己孩子占優勢而暗中搞鬼——請退一步想想, 你是否真的不想讓孩子自己學習處理挑戰和過失? (p.112)
Dian・小黛
1 weeks ago
這一段讓我想到今天稍早,跟一個學生操場邊的短暫聊天。

說:當我們面對「有些事,此刻想要改變也已經太晚」的處境,首先要做的是負起責任。

負起責任,意味著「看見自己此刻站在哪裡」,而非苛責自己、或認為自己就此失敗;

把這一次的經驗當作資料庫數據,去評估自己此刻的能力、採用的方法,再去探索、找尋別的方法或題材,來重新制定路線。

「你此刻的年紀,沒什麼好覺得自己失敗的。你甚至都還未見識過世界,你處在的,是正在為「開始旅程」打基礎,蒐集資料的階段。」
Dian・小黛
1 weeks ago
不擔心失敗的小孩,不需要別人的肯定也能自在過活。他們能根據較高的原則——感恩或尊敬之類美德驅動的原則或真誠至上的原則——來處世。他們能笑著面對自己的過錯,最重要的,能從中得到教訓。

如果在孩子快要犯錯時出面干預——防止小事故發生或乾脆讓他們更容易辦成事——就等於向孩子傳達了以下訊息:

在某方面不行或失敗會讓他們的心靈無法承受。

幫助小孩的好方法之一,是協助他們弄清楚哪裡出了問題。如果他們似乎困住,我們可以幫忙擬定計畫,幫他們找到達成目標的新方法。

討論可採行的辦法,給他們改進意見,但讓他們自己去改進。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引導小孩入門,讓他們知道我們希望他們全心投入、用心學習,若犯了錯,表現不好,無妨。(p.113)
Dian・小黛
1 weeks ago
噢我好愛她這邊列出「該教孩子何時該認輸退出」的好理由跟壞理由,而且都是建築在紮實的身體科學fact上,像是:

堅持太過會提高壓力激素濃度
犧牲睡眠休息,把身體與智力成長置於險境

腦神經科學已知,大腦形成神經迴路的要件包含:使用專注力標記,並在睡眠時重塑神經元連結。睡不連續,這個過程就無法完成。

作者建議,讓孩子了解如何評估「何時該收手」:

好理由:繼續下去所產生的壓力和代價,大過可能的獲益。
壞理由:怕失敗、擔憂挑戰帶來的批評與地位/評價喪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