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 電影心得: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巨匠永恆的追尋7/05《米開朗基羅:無盡之詩》官方預告4.17《罪:米開朗基羅》國際中文版預告租了兩部米開朗基羅的電影來看,
看完滿震撼的⋯⋯
latest #31
奇亞
2 months ago
第一部《無盡之詩》用順序法講述米開朗基羅一生創作過的作品。

透過傳記作者的口述 + 米開朗基羅的自述,穿插作品賞析串起整部電影。

半紀實、半故事的風格可能對不少期待是「劇情片」的觀眾來說,會稍顯無趣。然而卻可輕鬆接觸、認識藝術家的每件作品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第二部《罪》則是劇情片,但可以更清楚地透過鏡頭看見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與羅馬的情景。

以及米開朗基羅複雜、矛盾的性格,他既細膩又粗獷、既固執暴躁又卑微退後⋯⋯然而這一切皆起於他對自己、對世界、尤其對作品那份「絕對誠實」的堅持。

在《罪》中,可以看見他的衣著、工作環境、城市街景都新舊並存、骯髒紛亂。然而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就像蓮花一般,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嚴謹、一絲不苟、高雅挺拔卻不失柔軟。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誠實」,是我在北藝負責帶創作課的老師,耳提面命的一個詞。

對作品誠實,簡單說是無論金費多寡、無論時限、無論難度⋯⋯作者心中有什麼樣的圖樣,就得盡己所能地忠實呈現、創造、執行。

追求自己心中的最高圖樣,不能偷懶、苟且、敷衍、應付。

光聽就曉得這有多難
立即下載
奇亞
2 months ago
展覽時限將近、材料太貴、技術力不夠、人力不夠⋯⋯完成一件作品絕對不是只有「作品本身」的難度而已,要考量的方面很多

舉凡場地租不租得到、器材夠不夠力、廠商有沒有開天窗、自己是不是快沒錢了⋯⋯任一個環節爆炸,都會採取妥協、先過再說的方法。

於是「誠實」有多難?

誠實簡直是無論面對什麼困境,目標都得定在那,然後拚命靠近的一條最高指示。創作者得排除萬難靠近他,像一份執念、不斷突破的戰鬥力。
奇亞
2 months ago
然而米開朗基羅的一生,就像一位無視難度「戰鬥、燃燒」的創作者。

他被後世譽為天才(喔天啊能畫、能雕刻、還能蓋建築不是天才,我也不知道是什麼了⋯⋯),然而他不愧對天賦奮鬥的一輩子,才真正讓我震撼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因為名子太長,後面就簡稱米開朗基羅為「米哥」

先從《無盡之詩》開始好了!
電影中不斷提及「永恆」、「死亡」這一概念很有趣。

開場沒多久,就透過米哥自述說道:

「我才20歲時,就掌握了死亡的奧秘。
爾後,我相信我能用藝術對抗死亡。」
奇亞
2 months ago
後面也陸續透過米哥的口白說道:

「我從大理石中釋放出永恆生命。」

「我對死亡充滿恐懼,卻想對抗。但我,卻已失去對抗的力氣。」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整部電影將「雕塑」與「生死」議題相連,其實也呈現出米哥整個人呈現出來的氣質。他就像一名沈重且不易討好的哲人,透過雕刻追逐生的意義。

比起藝術品完成後呈現出的視覺本身,看完電影我反而更困惑他到底在追求什麼?

雕刻可以說只是他的一條途徑、透過創作他突破身體與精神極限,去成就心底一幅又一幅的美麗圖像,更透過創作煎熬的過程對自己提出叩問。

創作行為本身,更像只是他叛逆的方法。米哥想要的,似乎遠勝於藝術⋯⋯
奇亞
2 months ago
所以在電影末尾,傳記作者的口白說道:

「他厭惡非純粹美麗的事物。」

「無論他做什麼,都能使其復活,並灌注永恆的生命。」
奇亞
2 months ago
讓我想起埃及文化也是將「永恆」注入巨大雕像的文明,四季不變的沙漠風景,永遠存在的尼羅河。

法老透過「並非呈現真實樣貌」的石像,向子民傳遞他永恆掌權、身為神明之子的意義。
奇亞
2 months ago
而電影末尾,引用羅丹談米開朗基羅的一段話作結:

「他所有的雕像作品,都充滿痛苦,彷彿想從石頭禁錮中解脫。
但米開朗基羅直到晚年,才真的從中解脫。
因為藝術已無法滿足他,他追求的是永恆。」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其實想想也不難聯想為何這樣一位藝術家,後人會在他身上看見「永恆」的哲思。

他整個人幾乎一輩子就是為了創作在燃燒

米哥擁有異於常人的毅力、耐力、精神力,逐一攻克一件又一件難以想像、大規模的創作任務,aka 徹頭徹尾的工作狂

我是完全傻眼的⋯⋯整幅《創世紀》天頂濕壁畫「一個人」完成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這件作品可以說是「恐怖案主」跟「要我畫不熟的東西、很難拒絕又沒拿多少錢的爆肝接案人」故事。

但米哥竟然自己花了四年多(應該沒記錯)、成天待在十幾公尺高的鷹架上獨自彎曲著身體、一筆筆畫完

這件案子結束時,他的身體也壞了,看東西還得舉高來看(然而他還是文藝復興三傑中活到最後的⋯⋯

雖然達文西本來就是三人中年紀最長,但還是很佩服米哥這樣搞自己,還能順利活到老。
奇亞
2 months ago
會變成一個人畫也是因為他的堅持跟固執,發現請來的助手做不到自己的標準,便全部遣散了。記得還瞥到一筆資料說連鷹架他都自己重新搭過⋯⋯

可謂將「不如靠自己」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恐怖完美主義魔人,還真的什麼都做得來。全才型教育也不是這樣用的吧?難道有教繪畫、雕塑、建築就真的人人都會繪畫、雕塑、建築嗎⋯⋯

如果我活在文藝復興時期,可能什麼案子都接不到吧 呃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米哥不會為了人情世故上的不如預期、生命中無法掌控的挫敗掙扎、預算驟減、計畫被無情更改而「妥協」作品需要的精緻度與完成度。

他就像一位蠻恨固執,卻永不妥協,眼神堅毅篤定的公牛,直視心中的紅旗且直直往前衝去。把自己推到極限,渾身粉塵沾滿顏料、蓬頭垢面還很不重視生活品質。

光看他的人,就能看見他身上的刻痕,以及全身心都投注到目標裡的專注。好似生活中其他一切都沒能進駐到他的心裡。

他雖然不好相處,卻也是最認認真真完成每一件作品的人。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查找米哥資料,清一色是大家對於他「壞脾氣」的介紹

暴躁易怒、神經質又提心吊膽,然而他同時也是可以寫出情緒豐滿、熱情詩句的詩人。

敏感又細膩,還是個徹底的柏拉圖式戀愛、專一的男子。這些形象鮮明的關鍵詞落到他身上,形成了矛盾又反差的特質。

我實在太好奇他的人格展現,於是又接續看了第二部電影《罪》。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在《罪》中,可以從第三視角觀覽米開朗基羅這個人。

當他完成《創世紀》時,卻仍覺得它不夠好,想重新畫過。被迫要拆鷹架結案時,還羞愧地逃走,自己躲起來不想見人。

當徒弟跑來找他,將他拉回群眾、聽見眾人的激賞與讚嘆時,他才敢稍微相信自己畫好了一件作品。並將臉埋在手裡啜泣

老實說看《罪》我看得好心疼,又好有共鳴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他雖然拿了大筆委託預付款,卻幾乎大半都拿來供養家人。資料上米哥的爸爸是個會嫌兒子騙他錢的人(希望沒記錯),然而家人的土地、莊園又幾乎都是米哥買的。可見他的家庭狀況也不容輕鬆

電影裡米哥的錢需要分配給家人、徒弟闖的禍、實地到卡拉拉礦山的交通費、石材費、搬運石材的裝置製作費⋯⋯

光「購買大理石」就得耗費大大小小的金額,米哥為了用最好的石頭,自己幾乎還只吃麵包配水,根本沒花幾毛錢在身上。

簡直是個創作狠人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當家人指責他時,他只有躲在角落避開紛爭才能稍微感到平靜,卻永遠沒有一個真正的休憩之地讓他可以依靠。

當案主派人來催件時,他也只有躲到工作室角落才能說出自己請款請不到、沒錢無法工作的委屈。

局勢變換、兩大家族奪權鬥爭時,米哥也被迫夾在中間得罪了一堆人,然而身為接案者的他也沒什麼決定權
奇亞
2 months ago
比起他的才能,後世評論家更是將他的人生視為「痛苦」一詞的體現。

他本人也像一塊美麗的石頭,經世事刻畫、留下一道道鑿痕。

年輕時身為美麗的樸石他心高氣傲,但世界並沒有回以他「可以就是如此」的待遇。他並沒有因此被譽為「很有個性」,反而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奇亞
2 months ago
如果說拉斐爾能活成「大家都喜歡的人」,可能源自於他善於經營自己、對世事圓滑應對、長袖善舞(我猜。

那米開朗基羅就像是個需要經紀人替他擺平案主、金源的工匠型藝術家。

他言詞直接鋒利、不討人喜歡,又容易得罪人。然而這與他對作品「誠實不妥協」之間又有一份連結⋯⋯他沒學會委婉的說詞,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用笨拙的方式愛人。

電影中有一幕很可愛,當米哥發現徒弟溜到拉斐爾那裡吃飯,氣得直接叫他打包走人。但當徒弟真的走了,米哥愣在原地沈默許久。

結果又跑出去追著哭哭啼啼的徒弟安慰他,説「你想吃什麼我都買給你,想要羊肉?還是兔肉?」

電影中呈現米哥柔軟一面的畫面其實不少,但一般我們很難穿透這層銳利的殼去看見他的溫柔,他也因此感受深刻的寂寞與自卑
奇亞
2 months ago
如果說靈魂都有自己想學習的課題,那米哥這一輩子,幾乎就是來學習自我與世界該怎麼共處。要如何信任、如何表態、如何畫好界線⋯⋯

他雖然成就了非凡的作品,但在人間也是個飽經風霜的人。除了天才,他還是個比任何人都要放不過自己的天才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在歷史紀錄中,米哥有位瘋狂傾心的對象托馬索,老年時更結識了精神伴侶維多利亞。

在他寫給兩人的信中,可以窺見米哥豐沛熱烈的情感,與對哲學深沉思考的喜愛。然而在愛與美面前,米哥卻不是那個傲慢的藝術家,他退後、卑微、不敢靠近。

有些研究米哥的人猜測會不會是因為他不修邊幅的外貌,與年輕時被打歪的鼻子令他自卑,才在愛面前如此虔誠,好像他的靠近會破壞了一切。

這樣對外無比強悍,內裡卻柔軟纖細的性格,在電影中也有稍稍呈現出來。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米哥因為想搬運不被裁切、巨大的大理石,研究了一套搬運方式。他訂了堅固的繩索、請鐵匠製造鐵件,給每位工人高額薪資。

然而因為鐵匠偷工減料,其中一位工人在搬運途中不幸被壓死,這讓米哥自責到不行。當其他人都在他身邊說是鐵匠的錯時,米哥第一卻是責備自己準備不夠周全
奇亞
2 months ago
當愛玩的徒弟不小心讓工頭的女兒懷孕,米哥拿出了一大筆嫁妝費用到對方家裡談和,促成徒弟與工頭女兒的婚禮。

事情談成後,他一出門就打了徒弟一頓,卻仍是婚禮上那個笑得柔軟的人。
奇亞
2 months ago
這些小小的、用行動付出,卻拙劣的愛人方式,可以看見米開朗基羅內在的不安跟痛苦。

他是那個暴躁、易怒、嗆人不眨眼的兇狠藝術家,但也是能雕刻出沒有太多審美經驗的人也能感受到震撼的美麗作品。

仔細欣賞他的雕像作品,好像肌肉紋理、皮膚質地是暖的、可以捏出水一樣⋯⋯甚至一件雕塑與空間的關係,比平面繪畫更為複雜,他有光影問題、有體積與尺寸。

雕塑與空間本身就有一層考量,雕塑本身也有諸多空間設計在其中,完全無法想像米哥的腦袋是怎麼運作的。
奇亞
2 months ago
一位能將石塊雕琢得如此溫柔靜謐的人,他的內心真如表象言語那樣銳利鋒芒嗎?

他要有多細膩專注的眼睛,才能記憶所有人體結構與動態,也才能透過肢體傳遞情感⋯⋯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看完這兩部電影我心裡很感慨⋯⋯

米哥的一生很適合獨立創作者、創業者來看,他跟案主之間發生了多少惡事、讓他白忙了多少個年頭,又弄得一身病痛。

如果目標是想要成就驚人的作品,這不是沒有代價的,如同宮崎駿將生命奉獻給動畫一樣,他也讓我想到米哥。他們的努力、活出的狀態真的是我們自己會想要、扛得住的嗎?

米哥完整且徹底地體現了「想要所有規劃、作品如我所願」的極致,然而這要付出的心力、勞力也會是奮鬥層級的挑戰。

雖然眾人說他脾氣壞、難相處,但爬了些資料後我卻覺得他心裡有一份極為乾淨的純粹。

他自己也活成了純粹的模樣,活成了「除理念與目標,別無其他」的模樣。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文藝復興時期並不是風平浪靜的和平期,政權替換、權謀算計也是不少的,藝術家更是跟政壇、人脈牽連在一起。

但米哥身在其中卻好像拿了許多,也什麼都沒拿,他仍然是那個在髒亂工作室裡,一身粉塵的藝術家。直到生命盡頭也在工作

我很佩服他對自己、對作品毫不苟且的態度,這樣的人要不成就也難。在藝術的追求中,他像一名寂寞的求道者,一路與自己戰鬥到最後。
奇亞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我目前正在讀這本書,書寫了米哥的一生,最有趣的是收錄了不少他的書信、情書~文藝復興之神米開朗基羅:跨足繪畫、建築、詩歌,造就無數經典的傳奇天才,卻鑿不出理想的人生
查了下資料發現米哥的情書還有被收錄在另一本書中,很好奇也想借來看XDD世紀經典情書大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