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虹之境裡的蕾蕾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6mq21RKybL88YkpK0D8KiW.jpg https://images.plurk.com/6zNrI5QWX6gDcy2cqtBNUa.jpg https://images.plurk.com/4pUyC3CA2DzZXtZqqP8gYI.jpg

昨晚買了《為了這個家,我殺了我自己:兒少照顧者的重生日記》電子書。這本書內容非常好讀,看得出來作者為了畫這個題材,做了不少實地採訪、收集資料的功課。

原來一個人同時面臨兩種以上的生活重大變動(例如:換工作、搬家、結婚、生子、照顧生病的長輩),就很容易因壓力過大而引發精神崩潰和憂慮。

原來日本每五人就有一位曾有過精神疾病,每十七位就有一位兒少照顧者。

和另一本書《老公怎麼還不去死》有相同的社會觀察角度是——在家庭照顧上,往往都是弱勢的角色,尤其是媳婦或女兒來擔任照顧者。

(留言有內容劇透,慎入。)
latest #7
書中的小女孩直到高中才因解離症狀入院治療,她長期以來一直把自己當成沒有情感的機器人,畢竟感覺到母親對自己的恨意、父親對家庭照顧的冷漠實在太可怕了。

也因為如此,她在梳理過往的回憶時才發現,比起媽媽,她最恨的是不管事,把家事責任、照顧母親的責任丟給她的父親。

明明還有弟弟,但父母只選擇把資源投資在弟弟身上,沒人替她的未來設想。
於是她下定決心要搬離原生家庭,為自己的未來努力。

一路上看著主角慢慢地長出自己的力量,治療創傷、活出和自己父母不同的人生,真的滿欣慰的。
其實不只是日本,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

即使日本有兒少照顧者的扶持機構,但陷入家庭生活困境、必須要扛起照顧父母的責任的孩子,通常不會知道自己是兒少照顧者。這個就非常仰賴身邊的其他大人引導和協助。
立即下載
「說出家中的事情,會不會給父母親添麻煩?」、「其他大人會不會討厭我,不想聽我說我的處境?」

這是兒少照顧者難以啟齒自己困境的最大原因。
書中也提及,家庭組織在這幾十年來有很大的變化。以往是大家族住在一起,資源比較豐富,親戚們會互相幫忙。

但現在社會則是小家庭或是兩代同堂家庭,女性為了工作、育兒、長輩長照三頭蠟燭一起燒的生活到處奔忙而精神衰弱的例子,實在很常見。

當媽媽沒辦法承擔照顧責任時,孩子變得不得不拾起照顧者的角色。
看完這本書,真的滿感慨的。

我身邊有些朋友從小也是強迫自己長大、為家人付出,而那些朋友比起感受自己的情緒,反而更重視身旁人們的心情,非常的體貼又聽話。

但也是直到長大成人後,才能慢慢找回自己的情感,願意為了自己哭和笑,變得越來越有自信。
雷小亞
3 months ago
這本要買起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