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近期的這些那些。一些事和想法。

1. 六月看了故宮的《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區只有 301 一間,不大,但研究員王亮鈞的文字有滿滿的愛。
https://images.plurk.com/Gfr4flSmdPaP3OJrmP6Wp.jpg

2. iPhone 新增越南文輸入法後,英文輸入法直接被摧毀,切英文輸入法打字時會跳出越南文候選字:
https://images.plurk.com/11yILPl5KHW7yxmraNVxyI.png

3. 因為學了越南語,六月看《西貢小姐》時突然想知道究竟婚禮在唱什麼,方知原來遲至 2017 年才重新填詞,尊重文化的路果然還很漫長。The Wedding Ceremony | Miss Saigon Wiki | Fandom
以前在合唱團也唱過西貢小姐組曲,當時照著英文 "Bui Doi" 唸,如今知道實際上是 "Bụi đời",doi 跟 đời 母音差多了。
latest #19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4.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了,但蒙古奧運隊的隊服真的好看到我要冒著 OP 的風險再分享一次……Mongolia’s Olympics uniforms have set the internet a...instagram 放的圖可以看出細節好多有夠喜歡QQInstagram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5. 勸世三姊妹完全是現象級作品,華文音樂劇竟然也能有百老匯音樂劇或演唱會等級的求票文,未來是否充滿ㄌ希望(?

二刷的兩款不同面紙合照一下:
https://images.plurk.com/4c6nNZYnkfiTI7XYRiebj3.png

能讓大家一起帶著長輩進場聽牽亡歌簡直文化奇蹟,meanwhile 牽亡歌也走上了文化奧運,不過平衡報導一下,臺灣舞臺的電子花車風格也有一些民眾表示不喜歡。
文化部的介紹:Facebook牽亡歌真的有趣到基督徒 me 即使看了會頭痛(物理)依然會找相關的資訊XD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6. 以下是各種亂七八糟的思考碎片,並且可能會散發出一些精英主義的味道。

故事要從 threads 說起……

就算自己並沒有主動去找(也並不想看到),threads 上的各種奇葩言論還是會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想大家也都看多了,我就不找例子了。

總之,身為一個資訊焦慮者,看到這些人熱衷於傳遞錯誤資訊讓我更焦慮了XD

以前提過我是個每次發噗都會先進行查核的人*,我希望我能為自己網路上所發之言負全責,因此,有時候訂正或更新時也會留下紀錄。

*可見這兩噗:@heterogeneous - 看到了說「上心」是支語的那個噗,竟然轉噗跟愛心都這麼多真真嚇壞我,而且...@heterogeneous - 想介紹一下可以透過國家公共資訊圖書館資源去查報紙歷史資料,臺北市立圖書...
這兩噗其實說一大堆,最主要的訊息只有一個:大放厥詞的人可不可以多讀點書多增進視野再說話?
立即下載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我可以理解每個人生長背景、接受的教育、接觸領域、身處環境都不相同,問題是如果有我不熟悉的議題,我會先閉嘴,開始研究做足功課後才敢說話,但為什麼這麼多人可以在完全不具備相關知識的情況下就以自己的片面理解來說話,且因為所謂「演算法」,讓世界都看得到他們的這種言論。

又,掌握「演算法」真的重要嗎?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threads 剛出還是一片藍海時,使用者可以有早期進入的優勢得到更多的關注,那所謂曝光度有什麼用處呢,商業上大概就是可以未來靠名氣出書出周邊接案子接業配接代言接團購割韭菜,或者,撇除商業的考量,更純粹一點的,我們是不是都有被凝視的慾望,所以開始書寫,開始期待被閱讀。
書寫的價值在於自己真心喜歡自己書寫的東西?還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有其獨特性?還是單純因為自己想被看見?
在大家都在書寫、高聲呼喊自己的理念時,是否也越來越少人願意靜下來閱讀、默默聆聽了?

總之 threads 上無知(卻自以為有料)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其實也不只 threads。

前幾份工作很閒的時候,我有一個很詭異的嗜好是回應噗浪偷偷說,看到錯誤百出的內容時留言提供正確的資訊,完全是愛說教的怪人,我印象很深的其中一個是「不每天洗頭的人請注意,一天沒洗頭就會有油味了好嗎」之類的,但我就有認識三天洗一次頭還是看起來清爽乾淨不油不臭的人啊,到底憑什麼概括化所有人呢?

基於害怕自己成為以管窺天的小丑以及不樂意「被其他人代表」為理由,我的噗浪會各種加註,例如下面這噗的:「我的觀察只代表我,不代表任何我以外的其他人。」@heterogeneous - 看到蘇西的這噗,想到一些事情,回應比較長,所以自己開了一噗,加上自己之...
但各種社群平臺上所見者往往不是這個樣子。

看過太多太多的人會很衝動地說出自己以為正確的話,之後被人更正才會轉彎硬拗,雙贏就是他贏兩次的那種,何不一開始就先確認再發言呢?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說到衝動跟轉彎,媒體搶快也是一樣的道理。

之前 4/3 大地震有出現過「新北停班課」的新聞誤傳,當時也是搶快抄新聞,搞到像是 4/1 愚人節一樣,根本記者大型智力測驗現場(順帶一提,真的不要抄批踢踢八卦板新聞,那邊一堆唯恐天下不亂的……)

記者搶快發獨家,網路創作者也在找流量密碼,現在很多 youtuber 的觀看數雪崩式的下滑,同樣是直接地影響收益。

雖然扯遠了,不過既然都自己下標說是思想碎片了,就允許我當成樹洞延伸發散吧。

上述種種或許只是很發散的想表達一件事:整個社會被目光所綁架著。

再繞回被關注的渴望這件事。

之前讀過一篇很戴晨志風格的寓言小短文,在說一個惡事做盡的人,受到的終極懲罰是當他破紀錄時,周遭沒有任何一個見證者也無一人能分享。

「被忽視」一直都是可怕的,像是日本的村八分就是其一。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為了不讓自己陷入這種等著被凝視的社群數字焦慮,我從很早就放飛自我了,舉例來說,我停用了 instagram,而我的電腦版噗浪隱藏了追蹤人數,某程度可以避免我自己為了去追求那個數字而調整自己發噗的風格。

之前有朋友無法對我的臉書粉專按讚,他以為是我自己去關閉這個功能的,「感覺就是你會做的事。」他是這麼說的。

我是個塞不進主流框架的人,從看的書到聽的歌都跟其他人有點差異,某方面是因為同擔拒否無法融入大眾,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樣的生活很快樂,then why change?

我一直都過得很任性,也找不到不任性的理由,且我對自己的品味很有自信,甚至有優越感XD

當然還是有人會以「這個你怎麼不知道?」來戳我,但如同我說的,每個人生長背景、接觸領域都不同,我有涉獵的領域你也不一定了解,戳這個很無聊。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前陣子噗浪的網友用一段話描述我,他感覺我是「照著自己的步調在探索世界」,能收到這樣的評價我簡直是再雀躍不過了,彷彿又獲得了繼續保持任性的籌碼。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再講講演算法這件事,有些人覺得噗浪這種自己挑選河道組成的方式很理想,但其實也有點危險。

雖然它避免了虛假平衡,避免自己看到異溫層的內容,卻也造成了迴聲室效應,讓大家走向極化。

有關極化的介紹,真的誠摯推薦赫緒曼的《叛離、抗議與忠誠》,好看到不行。@heterogeneous - #讀嘛讀嘛 書名:叛離、抗議與忠誠 作者:阿爾伯特.赫緒曼 類型:社會...
我自己很討厭媒體或長輩的亂貼標籤,什麼「暴力者沉迷電動」這類的,相信大家也一樣,但現在大家卻又常常在做一樣的事,某某人做錯事,底下常常是「某黨不意外」、「追某網紅不意外」、「聽某 podcast 看某影片才會價值觀錯亂」。

可能是,卻也可能不是。

夜深了很難整理出什麼有條理的大道理,只好推薦強納森.海德特的兩本著作:《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以及《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最近批踢踢因為板務站長事件被很多人討論,有不少沒在用批踢踢的人嚷著關站。

身為一個資深鄉民兼某個小小的看板板主(順帶一提我討厭那位鬧出滿城風雨的板務站長很久了)卻也覺得很無奈,這些人沒真正用過批踢踢,可能只知道八卦板,就全盤否定其他正常看板的討論價值。

毫無相關的題外話:
kodomo 板我也是從上次被炎上就看到現在,事實上我覺得它走到現在這個地步真的可以關一關,甚至早預測它又双叒會再炎上一次,快了德州媽媽一步。
https://images.plurk.com/HTkJp6XNipynzFbYfbD65.png

真的建議大家不要再曬小孩ㄌ……

看兒童體操啊拉筋啊之類的來意淫實在有夠噁心,之前聽過另一種是:疫情期間,有些學校的體育課會需要上傳運動影片,有人會專門找那種影片來看。

太噁心真的好噁心嘔嘔嘔嘔嘔嘔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前陣子朋友跟我講了大坦誠被炎上的事(根本不知道他是誰),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我之前在看 Netflix《超 Q 特攻隊》時寫下的話:
「有些玩笑你在社群內部開是可被接受的,但是把它攤在陽光底下,就會變得非常的政治不正確,大概就是黑人可以自己講 N word,但其他人不行一樣。

「舉例來說主角姓 Maryweather,當恐同者稱呼他 Mary 的時候是歧視,但社群內稱呼他 Mary 時只是熟人的暱稱,而這種差異在短短的一集 26 分鐘內沒有被表達出來,只能看到表面上社群內/外的人表現一致,更深度、根本原則上的差異消失了,讓整體就像是個綜合各種最恐同、最保守、最傳統的歧視偏見集合體。」@heterogeneous - 光是預告就被罵爆的 Q force (超Q特攻隊)今天在 Netfli...
有時候實在很感謝自己話癆,想說的話都已說破,可直接複製貼上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我在現實生活中熱愛開客家人玩笑,畢竟我自己身為客家人,如果你要代替我被冒犯,你至少客語能力要超過我(?)
(但如果有人對我開不好笑的客家玩笑,我依然是會被冒犯到的,我是客家人我才能開!)

可是我在這個噗浪帳號卻很少開客家玩笑,主要是性質不同,這邊相當的政治正確。

就像我不懂怎麼可以不做功課就大放厥詞,我也難以理解怎麼會把只能留在朋友間的玩笑發到公共專頁,發出這些內容究竟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凝視?

……對,說到這個也要提到最近的飲料店事件 x2 以及冰櫃事件,做這種事還發上網,依然是透過被凝視得到了更惡意的滿足感。

在這個世界活久了就越來越厭惡人類了。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發這噗的目的到底是不是為了滿足自己被理解的需求?好像也只是想要繼續任性的傾倒一些自己憋很久的五四三而已,受眾始終是自己。
一直在左右思忖著這些便是這麼多日子沒好好發一個長噗的理由之一。

當然最大一部份的原因是懶,不過確實找不到要發公開文的動機,反正當作練自己的打字速度也好,看看一次寫這麼一大坨,之後還心得債是不是會比較勤奮XD

不過寫到這裏,還有好多牢騷沒發,包含了:

A. 最近上客語班,很多阿姨都會直接和我有肢體接觸,我社交能力超級透支;大家也是各種難以溝通,想到老人家們長這樣,不難想像這個鄉愿又自私又奸詐又容易受騙的社會從何而生……

B. 還是好討厭學生家長把小孩作業貼上網批評教育無用,也不想想自己連在/再都不分,到底有什麼資格反對教育,或是認為《一字千金》很有文化收穫良多,卻不想想這是學校有教的。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C. 討厭一邊用空耳字幕唱臺語歌一邊說臺語沒文字的人。

D. 取得知識的先後這件事似乎也是某個焦慮的 trigger,像是朋友傳給我一個我自己已經知道的新聞連結,就會馬上回應「看過了」,以前還會直接跟我朋友說「批踢踢連結不用傳給我,我比你宅,高機率比你更早看到」,這點至今還是很容易焦慮,「我比你早知道這件事」能帶來的優越感還是很強烈的。

寫到這邊差不多也該把樹洞埋一埋了XD
用一個我之前針對「貼標籤怪罪得到宣洩出口」寫下的文字收尾吧。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我們很不會面對失敗,也不太會處理挫折的情緒,不管是自己的或別人的。
所以看到小孩跌倒,我們難過卻無處排解這種情緒,我們只好對他說「地板壞壞」或「你怎麼那麼笨」;
所以看到任何意外的發生,我們去檢討當事人自己沒注意,那些過勞的、剝削的太困難太複雜了先不要去想;
所以我們不願意相信有人走在路上會被強暴,於是我們指責「是你自己穿得太少」、「你幹嘛不報警」以及「怎麼笨到要去走這種無人小徑」。
總是要找到一個出口來宣洩,這樣會讓自己好過一些,畢竟找犯人總是比改善社會結構要容易上一些。
翾刖🖋️
5 months ago
雖然我的研究很大一部分跟海德特有關,雖然我讀他的研究論文時總是拍桌讚嘆這傢伙腦袋應該是有病(稱讚意味)才會想出這些材料,但我讀完《好人總是自以為是》之後真的超討厭他的⋯⋯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好想說願聞其詳但我們的睡眠時數好像都滿可怕的,我們還是把時間拿來睡覺比較好XDDDD
二維資料框
5 months ago
剛好看到小林村學者那篇文章的闢謠文,轉一下:Facebook
留言有人提到很好奇到底編這種故事的人目的為何,我也很想知道……

自從廣大興便當文事件之後真的都不敢輕易相信網路文章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