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影劇推薦】
✨Geek Girl/特麗獨行
✨Netflix(2024.05.30推出,台灣也看得到噢。)
✨非常喜歡!從原作小說作者(身兼編劇)、女主角,以及女主角的演員都是泛自閉光譜者的一部劇!
✨關鍵字:YA、喜劇、英國、模特兒行業、(未確診的)泛自閉光譜。
✨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與A Kind of Spark(台灣目前未引進)都是我覺得很寫實的泛自閉光譜青少女呈現。
✨這部的特色是「未確診」、「不曉得自己自閉特質」的青少女主角。我幾乎未曾在影劇或書籍作品中看到探討「未確診」的主角故事。大多都是已確診的。目前第一季,「自閉症」一詞並未被提出,這是作者與劇組深度謹慎討論後的決定。
其餘下收,可能有雷⚠
https://images.plurk.com/6zLcQCoA0wQes59ny2ZCX7.png
#噗浪觀影同好會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15
關於作者與劇組選擇不在劇中以及宣傳時刻意提出「泛自閉光譜」此一名詞的選擇,在國外當事者圈子裡分成兩派。
一派十分認同,部分是覺得不必聚焦在這個名詞,反正特質當事者觀眾看得出來(且作者身兼編劇&主演是當事者就很好了),另一派則是覺得「基本上從未看過『未確診的主角探索自我』這樣的呈現,覺得很新穎也很感動」(我比較偏向這樣的想法);然而,也有另一派當事者觀眾,懷疑劇組是因為市場考量、因為「對泛自閉光譜」有負面看法,才不願正式標明……
其實,無論是原作小說作者本人,或者飾演女主角的演員,都是毫不畏懼地公開談論自己的特質/障礙的公眾人物,因此自然打破「對光譜有偏見才不希望劇集明確指出名詞」的說法。
以下是原作者Holly Smale發的一則推特討論串,我覺得非常精彩,稍微翻譯一下與各位分享。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以下為翻譯內容。「我」=作者Holly Smale。
(翻譯結束後會再拉線告知。)
立即下載
網路上似乎有「Geek Girl一劇未確實提及『泛自閉光譜』一詞」的討論聲音,所以我決定來公開說些話。
這個不提及「泛自閉光譜」的決策,是我與劇組經過來來回回許多討論後所決定的——而這並不是個簡單的選擇。
這背後有許多的原因。
首先,Harriet(女主角)當然是泛自閉光譜者。她並不是隱晦或無意間寫成的(coded/subtly presented as)。
她本就是做為一個泛自閉光譜角色,被寫成這個呈現、也被當事者演員所演出。這之中完全沒有灰色地帶,是確實如此。
我們並未刻意隱藏女主角是泛自閉光譜者這個事實。
這個「不提及泛自閉光譜」的決策,是刻意為之。
在原著小說裡,Harriet也從未被確實指出是泛自閉光譜者。因為,我就是Harriet,而我當時也不曉得自己的特質/障礙。
然而,這個「不知道」的情況,並未使Harriet變得「不是泛自閉光譜者」,或是因此去除了她的特質/障礙。她只是尚未被確診。
Geek Girl系列是以我本身的經驗以及人生為基礎寫下的故事,尤其是我「尚未確診」那段時期的生活,那是個非常不一樣的過程,且是故事的核心主軸。
(註:Holly Smale於39歲才確診為泛自閉光譜者。在此之前,她以自身泛自閉光譜以及模特兒行業的經驗,寫出了Geek Girl系列,後來有讀者解讀Harriet可能是泛自閉光譜者,作者才發覺自己可能也是,並且深入了解特質後受到診斷。)
Harriet無止盡的困惑感、遲疑與自我厭惡,來自於「不知道自己的特質」。「無法被診斷/未確診」是故事最主軸的元素。
更重要的是,80%在Harriet那個年齡段的青少女,時常也是未被確診的狀態。因此,這是一個(泛自閉光譜族群)很常見的情形。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兒時就確診泛自閉光譜。而現在已有許多美好的故事,在講述已確診、逐漸了解自己的泛自閉光譜主角——但這是另一種敘事。
而且,這部劇的劇情時間跨度為一星期。
要Harriet在一星期內發覺自己的特質(了解「泛自閉光譜」定義)、去與專業人士晤談,再獲得診斷,並且還要消化這一切,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個虛構的劇集世界裡。
在英國,與專業人士晤談、接受診斷的等待時間,少說就要三年。
更何況,我們希望人們與Harriet產生共鳴,不是因為她是「一個泛自閉光譜者」,而是因為她是一個「人」。
這不是一部專門講述泛自閉光譜主題的劇集。它是一個講述青少女的故事,只是這位青少女「剛好也是一位泛自閉光譜者」。
有些人或許會和她的焦慮共鳴、有些人則是和她的不安全感共鳴,或是與她肢體不協調的情況共鳴。
Harriet有資格做為一個「尚未被診斷/不知情自己特質」的「人」存在。
所以,Harriet不曉得她是泛自閉光譜者,而這是這樣的她的故事。
但是,在她身邊的大人們呢?
事實是,很多大人可能也不會知道,或者難以理解、難以明白能夠做些什麼。
大人們也不見得會看見(發現)她的特質,即使那是多麼明顯。
這是我切身遭遇到的情況。
這就是真實的情況。
親愛的泛自閉光譜當事者們,我明白你們希望能看到「泛自閉光譜」這個字快速清晰地被點出。
我理解的。
不過我和劇組的討論結果是,至少單就第一季,我們希望不提及「泛自閉光譜」這個詞。
然我從未隱瞞我是泛自閉光譜者這件事。
我們也絕非刻意略過這一點。
這只是第一季,如果我們足夠幸運能擁有第二季的話,或許有些事物(對於名詞的運用等)會改變。
請給我們機會講述屬於Harriet的故事。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以上為翻譯內容,我只是順手翻一下,可能沒有翻得很好還請見諒🙏
至少不是機翻了✨!!!
下面的「我」就回歸我(Miya/小太陽)的個人看法。
Miya/小太陽-資訊分享帳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我真的很感謝作者出來寫這則貼文。
Geek Girl的女主角Harriet完全是按照作者Holly Smale的青少女時期所寫出的人物,或是亦是作者的靈魂雙胞胎。寫下這個故事時,作者並不曉得自己的特質,是後來才意識到的。
因此故事很誠實地呈現了一位未確診、不曉得自己特質的青少女,內心世界的掙扎與外顯的一些困境。
因為我從來沒有在螢幕上看到過「未確診的泛自閉光譜青少女」這樣一個如此真實的呈現,所以非常開心。
然而也有部分泛自閉光譜者,對於作者與劇組選擇不在劇中提出「泛自閉光譜」一詞表示困惑與不滿——這些光譜觀眾擔心作者與劇組是出於對光譜的負面看法而不願使用。然而作者本人從來就是真誠且公開地談論自己的泛自閉光譜特質,而女主角的主演本身也是泛自閉光譜者。
這是作者與劇組嚴肅討論後的結果——他們希望真實呈現女主角的處境,因為劇中女主角也不知道自己是光譜者。
另外,部分觀眾(讀者)時常會希望虛構故事中的光譜者/亞斯帶有某些顯著的刻板印象,方便不了解特質或是只追求娛樂放鬆的觀眾更快進入故事——當然這樣的創作選擇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作為一個青少女時期未被確診,並且與女主角Harriet一樣自厭且充滿困惑地生活著的人,我私心更期盼看到相對真實,但或許對「一般人」而言比較沒有那麼「迷人」、「有趣」,或者相對無法共鳴的主人翁。
我看到滿多觀眾說Harriet很煩人、很奇怪、很討厭、為什麼要這樣或那樣……這些通常便是一般人對於泛自閉光譜者的真實看法(尤其是那些未確診,對自身狀態不清楚且也感到疑惑的人們,或是善於隱藏自己/masking卻仍無法100%表現得跟「一般人」一樣的人們),這是很令人遺憾的。
這是一個很棒的劇,也希望在Netflix上的好成績能讓第二季被續訂。期待後續故事,也希望之後劇組能夠讓女主角Harriet慢慢發覺自身特質。
(預留)
如果想看其他泛自閉光譜或ADHD等主題的影劇,可以參考此清單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