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在強調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反倒讓每個人似乎都不那麼特別的現代,好像越來越多人用更多的什麼來瞭解、定義、介紹自己,例如次文化坑、星座命盤、人類圖、mbti等等。」
剛好用與姐鷗的對話開啟這一篇文:
latest #14
最近發現好多人會在threads的自介上放上自己的mbti,我記得自己最初測到的是intp,但不確定是否有任何一項偏離了,於是今天再測了一次:邏輯學家 (INTP-T) | 16Personalities依然還是intp-t
目前對於觀察到自己在某些情境中,運用了另一種行為模式處世,因而懷疑自己偏離原先的mbti,但測出來實則沒有的解釋是:拿手機來比喻,mbti應該就是原廠設定,而另一種行為模式則是因應不同需求而下載的app
什麼樣的需求呢?回想起自己的成長歷程,大概是在學生時代為了讀書考試而習得一些J,在入職場後必須跟人溝通而習得一些E,在問題解決的歷程習得一些S,在人際交往中習得一些F。
立即下載
屬於intp的刻板印象也許是學術上的天才,人際上的白目。「過去犯的錯誤仍經常困擾我。」我記得測驗當中有這一題,我的確到現在還是常常想起大學或是更早以前在人際互動上幹的蠢事。
假如自己給人的印象有稍稍脫離負面刻板印象的話,那應該是-t的關係? https://images.plurk.com/5kb5YZIlh9c6OwxSA4lZdC.jpg
如果是這樣想的話,好像比較能解釋測驗結果的恆定了,畢竟測驗的是本質。
今天和老公聊天的時候,問他:假如今天神要從你的特質或個性奪走其中一項,你最抗拒的會是什麼?
無欲無求的老公想了一下,告訴我他大概都會接受,然後反問我的答案。我秒答:「聰明」。這是屬於intp式的自戀吧哈哈哈哈哈
最近和一些朋友聊了很多話題,很感謝和我緊密互動的朋友們。
在工作中我發現自己刻意地簡化我的教學和指令,以符合學生程度,幫助理解,久而久之察覺自己日常會使用到以及腦內儲存的詞彙量似乎愈來愈少,變得有些口拙腦鈍、表達不順暢,形成一種隱微的職業副作用。
不過多虧最近經常和朋友聊天的關係,似乎逐漸拾回一些曾經擁有的靈光。好喜歡那些想法與想法相互激盪的時刻。
不知道當下次懷疑自己不是intp,重新測驗卻發現結果依舊不變之後,我產出的解(ㄈㄟˋ)釋(ㄨㄣˊ)又會是什麼。
ξ( ✿>◡❛)瑪奇焦です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更多時候對我來說這些標籤比較接近聊天話題的素材?
當然我也有我不足的地方,因此希望透過認識標籤的分類來幫助我理解自己以外的事情,抽離自己原有的觀點或情緒覺得比較能夠客觀的思考事件,把這些標籤視為一種工具,社交工具抑或是找到問題解答的工具。

比如,如果沒有刻意地透過T/F的範例與解釋,以往我遇到的這些事我只會用「這些人真的很笨,這點事都做不到」去解讀,並且無法給予他人同理心,理解每個人各有長處。但有了這些工具之後,才幫助我理解「這人就是需要慢慢來,不然他沒辦法吸收這麼快」而不是只覺得別人笨

負面的說法可能是:我需要一套公式告訴我人類行為的答案
正面的說法可能是:我就是覺得這些東西很好玩所以才一直拿出來說
ξ( ✿>◡❛)瑪奇焦です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另一個我會想問的可能是~
如果『INTP的刻板印象是學術上的天才,人際上的白目』,那ENTP有什麼說法嗎哈哈

我就是會對各種分類跟說法感到好奇!我覺得這些問題很有趣
姊鷗@人生迷宮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ENTP才是東亞文化下的白目吧XD (我本人XD)
興趣是對公眾侃侃而談,喜歡與人辯論,從與人的交流思想的碰撞上獲得能量。很愛講話很愛交流的社交恐怖份子。

但是對於不想講一堆話的對方、或是不喜歡拋開立場討論異溫層話題的人來說,肯定會覺得我讓人很累...。
姊鷗@人生迷宮
11 months ago
對我來說MBTI就是一個話題,說真的不是什麼很科學的內容
但主要是要達成什麼目的。與朋友的話題?或是找到自己可能較為適合的特質?或是自我介紹上寫自己是I人以軟性的拒絕太熱情的社交?

這些手段和目的我覺得比MBTI的本質更重要。
無論是MBTI也好還是人類圖也好,最欣賞的就是裡面內容都有一定比例的誇誇,非來自於親友的誇誇仿佛被陌生人認同了一樣,無論如何總是會有些人需要這些非親友誇誇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