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陸委會在這件事情所犯的錯誤:
1.欠缺對社會氛圍的掌握
連日來隨著疫情更加嚴峻,國人每天見到疫情指揮中心,都不斷加碼宣布哪些人暫緩來台,我們的國境政策是不斷緊縮,從未是改為「開放」。也因此當前幾天禁止所有中國籍人士來台、僅開放有居留權的陸配,所造成陸配子女可能被拆散家庭的疏失,如今要彌補時,「開放」這個動作無論是開放了多少,都必定造成民眾恐慌。
1.欠缺對社會氛圍的掌握
連日來隨著疫情更加嚴峻,國人每天見到疫情指揮中心,都不斷加碼宣布哪些人暫緩來台,我們的國境政策是不斷緊縮,從未是改為「開放」。也因此當前幾天禁止所有中國籍人士來台、僅開放有居留權的陸配,所造成陸配子女可能被拆散家庭的疏失,如今要彌補時,「開放」這個動作無論是開放了多少,都必定造成民眾恐慌。
2.欠缺對數字的掌握
陸委會官員在下午第一次宣布政策調整時,僅說到領有專案居留證或探親證者有2千多人,但問題是,這2千多人明明多數應該都還在台灣,真正這時候在境外進不來的孩子,應該是少數中的極少數,而且是能每一個個案掌握的數字。然而一直到晚間的記者會,連主委本人都講不清楚究竟多少人。
陸委會官員在下午第一次宣布政策調整時,僅說到領有專案居留證或探親證者有2千多人,但問題是,這2千多人明明多數應該都還在台灣,真正這時候在境外進不來的孩子,應該是少數中的極少數,而且是能每一個個案掌握的數字。然而一直到晚間的記者會,連主委本人都講不清楚究竟多少人。
3.欠缺說白話的能力
下午的記者會在疫情指揮中心舉行,現場多半是醫藥或生活線的媒體,但現場的官員對著媒體這些唸出「持社會考量專案長期居留證或長期探親證的國人或陸配的中國大陸子女」,這段話,我想多數人連看文字都看不懂究竟是在說誰了,更何況是要非兩岸線或非政治線的記者去理解這段話。於是,各種誤讀成「開放陸配」、「開放親友探親陸配」、「開放陸配子女」就紛紛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下午的記者會在疫情指揮中心舉行,現場多半是醫藥或生活線的媒體,但現場的官員對著媒體這些唸出「持社會考量專案長期居留證或長期探親證的國人或陸配的中國大陸子女」,這段話,我想多數人連看文字都看不懂究竟是在說誰了,更何況是要非兩岸線或非政治線的記者去理解這段話。於是,各種誤讀成「開放陸配」、「開放親友探親陸配」、「開放陸配子女」就紛紛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4.欠缺政治判斷能力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陸委會新聞稿為何稱這些人 「入境」?卻不是用「返台」、「回家」,明明這些已取得專案居留的陸配子女,取得的資格就是必須在台灣生活、就學滿一定的年限,為何不能用更直白表示他們是被困在境外、急欲「返台」的方式來描述。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陸委會新聞稿為何稱這些人 「入境」?卻不是用「返台」、「回家」,明明這些已取得專案居留的陸配子女,取得的資格就是必須在台灣生活、就學滿一定的年限,為何不能用更直白表示他們是被困在境外、急欲「返台」的方式來描述。
此外,主委所敘述的小明故事也不夠完美,明明日前還有具體的陸配帶尚未取得台籍的女兒去日本旅遊,結果媽媽能回來、女兒回不來的故事,更能讓人理解。
最後,既然個案極少,為何不從一開始就以專案處理而非通案表述?為何需要在全國收看的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特地宣布,而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
最後,既然個案極少,為何不從一開始就以專案處理而非通案表述?為何需要在全國收看的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特地宣布,而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

陸委會是不是併到外交部底下比較好啊......
好想把文章內的陸配都改成中配,
pfge說
當疫病或動亂爆發時 應該另立一個限縮方案 而不是把更多的人收納進來
長居於台灣之非本國籍或持有本國居留證者,在疫病(動亂)發生後,仍執意前往疫區(動亂區)或出國(由第三國轉往),即自動喪失在台居留權,不得返台。
長居於台灣之非本國籍或持有本國居留證者,在疫病(動亂)發生後,仍執意前往疫區(動亂區)或出國(由第三國轉往),即自動喪失在台居留權,不得返台。
上面說的是滿好的啦......。
哀,現在的說法是這些子女本來就是在台灣生活,只是因為不知名的考量沒有台灣國籍,但已經有居留資格吧。
專案能成的事情就要搞成大爆炸。
然後這種國籍問題只能看看現在的執政黨有沒有空補洞了,要補洞說不定國民黨跟加蔥跟檳榔黨會跳出來說沒有人權呢,ㄎㄎ
哀,現在的說法是這些子女本來就是在台灣生活,只是因為不知名的考量沒有台灣國籍,但已經有居留資格吧。
專案能成的事情就要搞成大爆炸。
然後這種國籍問題只能看看現在的執政黨有沒有空補洞了,要補洞說不定國民黨跟加蔥跟檳榔黨會跳出來說沒有人權呢,ㄎㄎ
把回在別人噗的資料貼回來
76年政府開放兩岸交流,嗣81年7月制定公布「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內政部依該條例之授權,旋於82年2月8日訂定發布「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施行迄今計歷經23次修正。
移民署中文網-修正「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
至於探親證這東西,可能要看中華民國政府甚麼時候發布日施行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許可辦法的。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全國法規資料庫
第49條 大陸地區人民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日至一百零五年一月十五日期間曾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長期探親。
76年政府開放兩岸交流,嗣81年7月制定公布「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內政部依該條例之授權,旋於82年2月8日訂定發布「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以下簡稱本辦法)」,施行迄今計歷經23次修正。
移民署中文網-修正「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
至於探親證這東西,可能要看中華民國政府甚麼時候發布日施行大陸地區人民進入台灣地區許可辦法的。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全國法規資料庫
第49條 大陸地區人民於中華民國一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日至一百零五年一月十五日期間曾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長期探親。


公務員體制很難說阿。
pfge: 3Q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緊急撤回昨日陸委會宣布的陸配子女有條件來台措施,指揮官陳時中強調,該決定主要是以「國人優先」,因為本國籍要處理的問題就非常多了。他也坦言,一開始是可以選擇國籍的,既然已經選擇了他的國籍,沒選台灣國籍,那現在就必須自己做安排、自己做承擔。
小明回不來「原因曝光」 陳時中霸氣吐4個字! | ETtoday新聞雲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緊急撤回昨日陸委會宣布的陸配子女有條件來台措施,指揮官陳時中強調,該決定主要是以「國人優先」,因為本國籍要處理的問題就非常多了。他也坦言,一開始是可以選擇國籍的,既然已經選擇了他的國籍,沒選台灣國籍,那現在就必須自己做安排、自己做承擔。

查了法規,"依兩岸條例施行細則第4條第1項第4款及第5條第2款規定",台灣人在中國生的小孩也可以取得我國國籍,要件:
❶不能在中國入籍
❷出生後一年內回台辦理戶籍
❸如果沒有一年內回台辦戶籍,即認定為中國大陸人民
我方不承認兩岸雙重國籍。所以出生後一年內得決定國籍。選過就不能改了。
@kentan - tuzzi: 對回不來的人來說很殘酷,但國籍就是這回事
❶不能在中國入籍
❷出生後一年內回台辦理戶籍
❸如果沒有一年內回台辦戶籍,即認定為中國大陸人民
我方不承認兩岸雙重國籍。所以出生後一年內得決定國籍。選過就不能改了。

各位LINE上的朋友大家好,今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國內防疫優先,撤回陸配子女入境方案。
從昨天下午開始,有許多網友透過臉書、LINE、IG等平台,傳訊息給我,表達對陸配子女入境管制措施的疑慮。謝謝大家即時提供這些訊息,我們都有列入參考,我知道大家對防疫工作的重視,也擔心風險是不是會增加。
從昨天下午開始,有許多網友透過臉書、LINE、IG等平台,傳訊息給我,表達對陸配子女入境管制措施的疑慮。謝謝大家即時提供這些訊息,我們都有列入參考,我知道大家對防疫工作的重視,也擔心風險是不是會增加。
站在防疫工作不能有閃失,全體國人健康安全必須被充分確保的立場,我請指揮中心同仁就防疫專業的考量,對昨天提出的方案再做檢討。指揮中心評估後認為,考慮當前中國武漢肺炎疫情蔓延,正處於關鍵的高峰期,為了降低來自疫區的人員流動風險,這項方案已經撤回。
謝謝大家,請幫我轉發給親友,告訴大家!非常時期,防堵疫情是我們最優先的考量,請大家放心。
👉指揮中心記者會直播:
2020/2/12 13:00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記者會二級開設時,指揮官官階跟其他部會是平行的,所以除非有大TROUBLE,否則中心內其他組的工作,指揮官不大會問細節。
所以陳時中出來收拾是對的:建立指揮官的權威,就是二級開設也是指揮官
@liuchienyi - 所以,你也是讓陳時中決定?
謝謝大家,請幫我轉發給親友,告訴大家!非常時期,防堵疫情是我們最優先的考量,請大家放心。
👉指揮中心記者會直播:

所以陳時中出來收拾是對的:建立指揮官的權威,就是二級開設也是指揮官

正因為有諸多委員的陳情案,陸委會法政處才就類似案件做規劃因應,但據了解,主要問題在於,法政處在決議之後,並未進入防疫體系、防疫指揮中心討論就暴衝,結果才釀成大火。
[新聞] 多位立委陳情案釀陸委會暴衝 蔡英文拉回
[新聞] 多位立委陳情案釀陸委會暴衝 蔡英文拉回

還有誰啊
想看懂中籍配偶子女取得台灣國籍問題的可看:
移民法規解惑,小明為什麼沒有身分證?
要解這題,不能只抬出國籍法原則啦,真正的規定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入出國及移民法、戶籍法、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及定居數額表。
賴中強
@ElleryKid - 賴中強律師的整理,這裡再將結論白話濃縮一點。 在台灣跟台灣人生的孩子,本就要出...
移民法規解惑,小明為什麼沒有身分證?
要解這題,不能只抬出國籍法原則啦,真正的規定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入出國及移民法、戶籍法、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大陸地區人民在臺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及定居數額表。


#武漢血友病童母的發文事件
當初台灣花了多少人力資源千辛萬苦的接力,才把藥物交到這位母親手上⋯⋯卻沒有得到她任何一句感謝 ⋯⋯直到最後才補上一段⋯⋯唉!
不評論⋯⋯只希望妳生病的孩子不要因此受到無辜的波及⋯⋯😔😔😔
#台灣問心無愧沒人虧欠妳😡😡😡
#不懂感恩之人自求多福
#選擇妳愛的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仁至義盡了😤😤😤
#別把台灣當備胎🤨🤨🤨
郭昱晴
當初台灣花了多少人力資源千辛萬苦的接力,才把藥物交到這位母親手上⋯⋯卻沒有得到她任何一句感謝 ⋯⋯直到最後才補上一段⋯⋯唉!
不評論⋯⋯只希望妳生病的孩子不要因此受到無辜的波及⋯⋯😔😔😔
#台灣問心無愧沒人虧欠妳😡😡😡
#不懂感恩之人自求多福
#選擇妳愛的並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仁至義盡了😤😤😤
#別把台灣當備胎🤨🤨🤨

#中國國民黨 賣台
https://www.facebook.com/...
果然是馬英九時期開的後門。
=====
衛福部卻以公告方式,把各類入出境許可證,都擴張認定為「居留」證明,逐步放寬中國人投保資格,已有六萬多人得利。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定中國學生來台就讀為「停留」而非「居留」,如不修法,中生就無法納入健保。為此,立法院內政與教育委員會日前才初審通過修正案,將中國學生來台就讀身分由「停留」改成「居留」。
https://www.facebook.com/...
果然是馬英九時期開的後門。
=====
衛福部卻以公告方式,把各類入出境許可證,都擴張認定為「居留」證明,逐步放寬中國人投保資格,已有六萬多人得利。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明定中國學生來台就讀為「停留」而非「居留」,如不修法,中生就無法納入健保。為此,立法院內政與教育委員會日前才初審通過修正案,將中國學生來台就讀身分由「停留」改成「居留」。
其實單單就國民黨立委提出的嚴刑峻罰不能處理問題的根本,還有馬英九拿他當年把兩公約(2009)以及兒童人權公約(2014)國內法化的事情出來講,這些立意的確良善且符合長期的人權目標。
但從過去迫害人權的國民黨口裡說出來就非常可笑,馬英九更是,當你的執政團隊對非正式住居受害者求助時講出違建戶沒有人權,當年的人權審查甚至要求兩公約國內法化這點必須在司法系統裡實現時,馬政府豪無作為,到了現在卻把這點做為政治算計提出,真是不要臉到極點。
@inckice - 其實單單就國民黨立委提出的嚴刑峻罰不能處理問題的根本,還有馬英九拿他當年把兩公約(...+
管仁健觀點》「給中國人吃到飽還要被罵白痴」的健保 | 政治 | 新頭殼 Newtalk
@ironyaria2 - [健保/馬英九/醫療崩毀]醫療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切莫慷他人之慨。 台灣的醫療...
但從過去迫害人權的國民黨口裡說出來就非常可笑,馬英九更是,當你的執政團隊對非正式住居受害者求助時講出違建戶沒有人權,當年的人權審查甚至要求兩公約國內法化這點必須在司法系統裡實現時,馬政府豪無作為,到了現在卻把這點做為政治算計提出,真是不要臉到極點。



全臺灣最大亂源就是陳佩琪
-
台灣的政府為了保護在台灣的兒童權益而採取暫時性禁止武漢台商回台,以免增加台灣本地兒童感染肺炎的風險,完全以台灣兒童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哪一點做錯?
-
拿出妳的良知良心譴責中國照顧不好自己的國民自己的小孩才對,憑什麼拿中配中國籍小孩來指責台灣?陳時中顧台灣顧成這樣還不夠?就妳出一張嘴的厲害?就妳道德最高尚?呸!
舒琪大戰又起! 陳佩琪引「鐵達尼號」再槓陳時中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台灣的政府為了保護在台灣的兒童權益而採取暫時性禁止武漢台商回台,以免增加台灣本地兒童感染肺炎的風險,完全以台灣兒童的利益為優先考量,哪一點做錯?
-
拿出妳的良知良心譴責中國照顧不好自己的國民自己的小孩才對,憑什麼拿中配中國籍小孩來指責台灣?陳時中顧台灣顧成這樣還不夠?就妳出一張嘴的厲害?就妳道德最高尚?呸!

徐正文今日上午還在臉書上指出,由於國民黨低迷情況,過去他一直隱忍不願攻擊黨中央「7人小組」宣布不實的情形,而且他也從未以國民黨的身份召開記者會,當時林榮德知道、理解並同意他用台北市家長會長協會總會長與湖北台人自救會名義身份進行包機記者會,這樣可以降低政黨包彩,真正為人民爭取返台,而且也與國民黨切割,如果萬一有什麼問題,不會影響國民黨,「我之前得到當時國民黨代理主席同意召開記者會,何罪之有呢??」
武漢包機返台被停國民黨權 徐正文曝錄音:黨中央同意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Silentsubmarine - 徐正文今日上午還在臉書上指出,由於國民黨低迷情況,過去他一直隱忍不...
@SOSOBI -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因為過去在武漢台胞包機返台過程中多次主動發布訊息,而遭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