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週都來聽課,肯定讓托爾金很難受,他只想趕快結束課程,回去寫《魔戒》(那個年代的教授可以這麼做,即使沒有學生,還是照領薪水)。任憑他喃喃自語、臉貼著黑板說話,我還是固執地坐在那,逼他每週講解如何從簡單的冒險敘事,逐步變化,最後成為複雜迥異的喬叟作品『賣贖罪券者的故事』。」
── Diana Wynne Jones, Reflections: On the Magic of Writing x
── Diana Wynne Jones, Reflections: On the Magic of Writing x
瓊斯的多年好友尼爾‧蓋曼也提及這段故事:
「(那時是1950年代,托爾金正在寫《王者再臨》)黛安娜每週都去聽課,最後只剩她和一個男生。托爾金希望他們退課,因為如果沒有學生,他就能用剩下的學期專心寫作。所以,他的課對學生並不友善,很難聽見他對黑板說的話(他唅著煙斗,既無法觀察嘴形,講課也聽不清楚,感覺就像自言自語)。
但是,黛安娜告訴我,C‧S‧路易斯簡直是搖滾明星,他在牛津大學最大的講堂授課,學生多到有人還得掛在屋椽上。
如果這段故事改編成電影,黛安娜會是托爾金課堂上唯一的學生,和托爾金達成不來上課的協議,條件是在課外學習故事的奧妙。
「(那時是1950年代,托爾金正在寫《王者再臨》)黛安娜每週都去聽課,最後只剩她和一個男生。托爾金希望他們退課,因為如果沒有學生,他就能用剩下的學期專心寫作。所以,他的課對學生並不友善,很難聽見他對黑板說的話(他唅著煙斗,既無法觀察嘴形,講課也聽不清楚,感覺就像自言自語)。
但是,黛安娜告訴我,C‧S‧路易斯簡直是搖滾明星,他在牛津大學最大的講堂授課,學生多到有人還得掛在屋椽上。
如果這段故事改編成電影,黛安娜會是托爾金課堂上唯一的學生,和托爾金達成不來上課的協議,條件是在課外學習故事的奧妙。
不過,我喜歡黛安娜靠自己成為最出色的魔法作家,或許也是最棒的兒童文學作者。她不需要托爾金或路易斯的魔法,只需受不了唸給孩子聽的故事,決心寫得比這些書更好。她寫了幾本才達成目標,但她真的做到了。」
── Neil Gaiman
── Neil Gaiman
話雖如此,根據傳記作家漢弗萊‧卡彭特(Humphrey Carpenter)描述,托爾金講授《貝武夫》的課應該很有趣:
「他靜靜走進來,凝視聽眾,接著突然用盎格魯撒克遜語大聲朗誦《貝武夫》的開場詩句,大喊一聲『Hwæt!』(原詩的第一個詞),一些學生以為他在說『安靜!(Quiet!)』。與其說是朗誦,不如說是戲劇表演,就像模仿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宮廷詩人。好幾代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發現:《貝武夫》不僅是為考試而讀的課文,更是一篇強而有力的戲劇詩歌。」
多年後,詩人威斯坦·休·奧登(W. H. Auden)向他的恩師回憶:「我從沒告訴你,聽你朗誦《貝武夫》有多令人難忘。那正是甘道夫的聲音!」
───────
「他靜靜走進來,凝視聽眾,接著突然用盎格魯撒克遜語大聲朗誦《貝武夫》的開場詩句,大喊一聲『Hwæt!』(原詩的第一個詞),一些學生以為他在說『安靜!(Quiet!)』。與其說是朗誦,不如說是戲劇表演,就像模仿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宮廷詩人。好幾代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發現:《貝武夫》不僅是為考試而讀的課文,更是一篇強而有力的戲劇詩歌。」
多年後,詩人威斯坦·休·奧登(W. H. Auden)向他的恩師回憶:「我從沒告訴你,聽你朗誦《貝武夫》有多令人難忘。那正是甘道夫的聲音!」
───────
雖然無法聽托爾金朗誦《貝武夫》,在這推薦中世紀音樂演奏家Benjamin Bagby的詮釋。古老的語言搭配古豎琴,又是朗誦,又是吟唱,彷彿回到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開頭那聲「Hwæt!」聽起來真的很像「Quiet!」,但其實是「聽啊!(Listen!)」的意思。
───────

開頭那聲「Hwæt!」聽起來真的很像「Quiet!」,但其實是「聽啊!(Listen!)」的意思。
───────
托爾金這樣算被學生賣了嗎www
另外想聽托爾金本人聲音的可以聽聽看他朗讀哈比人和唱歌
的音檔,真的有夠糊但也很有甘道夫的味道
J.R.R. Tolkien Reads from The Lord of the Rings and ...
另外想聽托爾金本人聲音的可以聽聽看他朗讀哈比人和唱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