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樹說
弦音樹說
影片訪問的余建勳先生是石虎保育協會的顧問,
林務局,森林與自然保育專業,石虎米推動者之一,
2010年的資料提到,擔任過火炎山自然保留區管理站站長。
協會的各地演講、志工培訓、家鄉導覽等等都會有他。
林務局,森林與自然保育專業,石虎米推動者之一,
2010年的資料提到,擔任過火炎山自然保留區管理站站長。
協會的各地演講、志工培訓、家鄉導覽等等都會有他。
弦音樹說

摘錄
任職於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的余建勳,在石虎保育戰中,正是擔當這樣不可或缺的後勤角色。
余建勳鍾情於保育工作,卻堅定表示不靠熱情做事。他理性的處事準則,讓活水資源持續引入,滋養前方衝鋒的保育者們,也讓民間團體能夠將信任賦予政府單位。
「我覺得媒體報導石虎的好事壞事都OK,主要還是希望民眾知道石虎的存在。」無論如何,都勝於民眾對於牠們無知、不覺。
余建勳表示,有些事需要大眾才能做到,如同他當初在決定要投身石虎保育時,先做的第一件事:思考自己擁有的資源、強項、在保育上可怎麼發揮等。
弦音樹說
弦音樹說
一開始先介紹余建勳先生第一次親眼看到石虎的故事,虎妞。
虎妞是2012年時、三義有人砍樹後發現的小貓,被好心的大姊帶回去養,一個月之後才發現不是貓而是石虎,於是就送到了林務局。後來送到特生中心做檢查,再後來送去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並成為陳美汀博士第一隻野放訓練的個體。
陳美汀博士之前在星之所向茶館的演講也有提到這隻虎妞,不過故事沒有這影片說得這麼詳細。
虎妞是2012年時、三義有人砍樹後發現的小貓,被好心的大姊帶回去養,一個月之後才發現不是貓而是石虎,於是就送到了林務局。後來送到特生中心做檢查,再後來送去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並成為陳美汀博士第一隻野放訓練的個體。
陳美汀博士之前在星之所向茶館的演講也有提到這隻虎妞,不過故事沒有這影片說得這麼詳細。
弦音樹說

摘錄
野放地點非常重要,要考慮當地居民的友善度等等。
第一隻野放的虎妞,因為在野放地點待不夠久(前期都在屏科大),所以她沒有把那裡當成自己的領域,後來就跑去別的地方了。
也是因為這樣,之後才會直接在野放地點的山上搭建移動式籠舍,來增加石虎在野放地點的熟悉度。
陳美汀博士講了很多訓練野放的故事,然後好幾隻都被人類捕捉...
弦音樹說
石虎差不多是從2014年,因為苗栗三大開發案與環保署抗議才開始慢慢廣為人知,在這之前,民眾會無法分辨石虎,我認為是還算合理的事,畢竟當年並不像現在有這麼多人會幫忙宣傳石虎的特徵等等資訊。
石虎的三大特徵雖然是個很好理解、可能許多人覺得不太重要的事情,但是在通報與後續的幫助上是很重要。
石虎的三大特徵雖然是個很好理解、可能許多人覺得不太重要的事情,但是在通報與後續的幫助上是很重要。
弦音樹說
余建勳先生說他2010年開始進行石虎保育。
雖然影片裡只有提到一句,不過上面那篇聯合報鳴人堂的專訪有相關的故事,關於2010年底連林務局都不知道的國有地開路,苗50線的故事。公視我們的島的石虎之路那一集也有相關資料。
雖然影片裡只有提到一句,不過上面那篇聯合報鳴人堂的專訪有相關的故事,關於2010年底連林務局都不知道的國有地開路,苗50線的故事。公視我們的島的石虎之路那一集也有相關資料。
弦音樹說
話說對人類的防備心低,是野生動物最大的缺點,因為人類是所有動植物的天敵...
所以特生中心跟陳美汀博士等有關人員,在進行野放訓練的時候,都會特別小心不要讓石虎跟人類過於親近,甚至為了讓石虎在野放後不會主動接近人,還會需要進行所謂的驚嚇訓練。
所以特生中心跟陳美汀博士等有關人員,在進行野放訓練的時候,都會特別小心不要讓石虎跟人類過於親近,甚至為了讓石虎在野放後不會主動接近人,還會需要進行所謂的驚嚇訓練。
弦音樹說
這就讓我想到中國的貓熊保育,因為放任太多民眾去把野外貓熊抓起來,導致野外族群愈來愈少,然後圈養族群喪失回去野外生活的能力,最終只能成為人類的玩物。
母石虎對野外族群的貢獻度除了可以生出小石虎以外,我想也跟石虎的習性有關:小石虎在出生後甚至連走路都無法,非常仰賴媽媽的餵養,另外也需要媽媽教導在野外生活的技巧。
然後我就想到因為石虎媽媽被車撞死,後來出門的小石虎姊妹也都死掉的故事 QQ
母石虎對野外族群的貢獻度除了可以生出小石虎以外,我想也跟石虎的習性有關:小石虎在出生後甚至連走路都無法,非常仰賴媽媽的餵養,另外也需要媽媽教導在野外生活的技巧。
然後我就想到因為石虎媽媽被車撞死,後來出門的小石虎姊妹也都死掉的故事 QQ
弦音樹說
雖然余建勳大哥在影片裡說現在沒有復育的計畫,但特生中心其實從2007年開始就有在準備復育,但成效不好。
根據陳美汀博士的演講,石虎在野外1年可以生1次,每次生2到3隻,如果小石虎死掉了還可以同年再繼續生。但是從特生中心的研究來看,石虎在圈養環境內的生育率是很低的,至今過了12年,但好像還是只有集利集寶這個成功案例...
石虎是活動範圍很大的領域性野生動物,特生中心在照護孤兒石虎的過程中還發現會因為圈養環境不夠大而造成精神問題,在圈養環境內,石虎的行為會不同是很可以想像的。
根據陳美汀博士的演講,石虎在野外1年可以生1次,每次生2到3隻,如果小石虎死掉了還可以同年再繼續生。但是從特生中心的研究來看,石虎在圈養環境內的生育率是很低的,至今過了12年,但好像還是只有集利集寶這個成功案例...
石虎是活動範圍很大的領域性野生動物,特生中心在照護孤兒石虎的過程中還發現會因為圈養環境不夠大而造成精神問題,在圈養環境內,石虎的行為會不同是很可以想像的。
弦音樹說
2014/7/24
石虎野放命運多舛 復育路迢迢 - 社會
摘錄
特生中心從2011年起和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進行石虎保育研究計畫,嘗試讓3對收容石虎進行配對。2013年3月1日傳出喜訊,石虎媽媽「阿姓」產下1公1母的小石虎,公石虎取名為「集利」,母石虎取名「集寶」。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說,如果有機會,當然會想繼續石虎復育跟野放的工作,但配對的3對石虎,至今只有1對成功交配生子,石虎的繁衍困難重重,突顯復育石虎面臨的挑戰。
石虎的復育和野放非一蹴可幾,更無法完全取代野生個體,因此重視「野外族群的存續」,更是石虎保育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
石虎野放命運多舛 復育路迢迢 - 社會
摘錄
特生中心從2011年起和台北市立動物園合作,進行石虎保育研究計畫,嘗試讓3對收容石虎進行配對。2013年3月1日傳出喜訊,石虎媽媽「阿姓」產下1公1母的小石虎,公石虎取名為「集利」,母石虎取名「集寶」。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林育秀說,如果有機會,當然會想繼續石虎復育跟野放的工作,但配對的3對石虎,至今只有1對成功交配生子,石虎的繁衍困難重重,突顯復育石虎面臨的挑戰。
石虎的復育和野放非一蹴可幾,更無法完全取代野生個體,因此重視「野外族群的存續」,更是石虎保育現階段最重要的任務。
弦音樹說
2007年的新聞就有提到「傾向於飼養長大後做繁殖復育研究」,2011年開始進行配對,2013年集利集寶出生,然後現在2019年了。2018年,本來集寶回特生中心要準備進行下一次配對,但卻突然死亡,而她是有持續被獸醫師們仔細檢查與評估的。
除了特生中心之外,苗栗縣政府在2018年底也有送一對石虎過去台北市立動物園,嘗試進行配對復育,但至今也是仍無成果。
除了特生中心之外,苗栗縣政府在2018年底也有送一對石虎過去台北市立動物園,嘗試進行配對復育,但至今也是仍無成果。
弦音樹說
所以,目前雖然有持續在進行復育的研究,但目前更注重在野外棲地的保存,讓野生的石虎們能夠自然繁衍並生活。
就算石虎有再多隻,如果沒有了棲地,牠們也無法回歸家園。
之前也看到有人說,無法人工培育的生物非常非常非常的多,科學家也不可能扛起整個人類社會對生物的迫害,像是黑鮪魚、綠繡眼跟鰻魚等等,雖然研究資料很多,但都還是得仰靠大自然。
就算石虎有再多隻,如果沒有了棲地,牠們也無法回歸家園。
之前也看到有人說,無法人工培育的生物非常非常非常的多,科學家也不可能扛起整個人類社會對生物的迫害,像是黑鮪魚、綠繡眼跟鰻魚等等,雖然研究資料很多,但都還是得仰靠大自然。
弦音樹說
余建勳大哥提到,如果養在研究站裡面再帶出去野放,石虎會因為環境突然轉變而驚慌亂竄失蹤,所以後來陳美汀博士都是直接在山上搭建臨時籠舍,然後跟小石虎一起住在山上。
這件事情陳美汀博士在之前的演講有提到更多細節跟相關的小故事,總之是慢慢慢慢讓石虎熟悉環境的作法。
這件事情陳美汀博士在之前的演講有提到更多細節跟相關的小故事,總之是慢慢慢慢讓石虎熟悉環境的作法。
弦音樹說

陳美汀博士的文章。本文介紹了保育人員如何帶領孤兒小石虎重回野外。藉由野化訓練、野放和監測,不僅讓小石虎在野外安身繁殖,保育人員也更瞭解了牠們的習性,幫助後續保育工作。
弦音樹說
從食物鏈的角度來解說為什麼要保育石虎。如果金字塔頂層的肉食動物滅絕了,草食動物就會增加,植物就會被吃得亂七八糟。植物死了草食性動物也沒辦法活了,最後生態系就會垮掉。
頂層的肉食動物們雖然數量少,但是是很重要的。
話說我之前被陳美汀博士在演講時抽問,也是回答差不多的內容。我是說石虎死了老鼠變多,人類就得用更多老鼠藥來滅鼠(根據研究還滅不掉),最後整個環境被破壞,反饋到人類身上。
這個概念有很多相關研究與理論,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關鍵字:關鍵物種、基石物種、營養瀑布、保護傘物種、黃石公園的狼。
頂層的肉食動物們雖然數量少,但是是很重要的。
話說我之前被陳美汀博士在演講時抽問,也是回答差不多的內容。我是說石虎死了老鼠變多,人類就得用更多老鼠藥來滅鼠(根據研究還滅不掉),最後整個環境被破壞,反饋到人類身上。
這個概念有很多相關研究與理論,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關鍵字:關鍵物種、基石物種、營養瀑布、保護傘物種、黃石公園的狼。
弦音樹說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保護石虎
摘錄
無論是石虎或狼群,這些食物網中的高級消費者,是食物網中的重要角色。光是數量上的變動就能大幅牽動整個食物網的結構。這一類容易牽動食物網的生物稱為基石物種。基石這個比喻自拱門中最中間的那顆石頭,一但將其移除,整個拱門就會崩解。
我們對於生命世界仍舊充滿未知,難以預測哪個成員的消失和參與會對這個系統有多大的影響。生態系統中,任何成員的消失,就是不可逆的永遠消失,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挽回。
摘錄
無論是石虎或狼群,這些食物網中的高級消費者,是食物網中的重要角色。光是數量上的變動就能大幅牽動整個食物網的結構。這一類容易牽動食物網的生物稱為基石物種。基石這個比喻自拱門中最中間的那顆石頭,一但將其移除,整個拱門就會崩解。
我們對於生命世界仍舊充滿未知,難以預測哪個成員的消失和參與會對這個系統有多大的影響。生態系統中,任何成員的消失,就是不可逆的永遠消失,造成的影響也難以挽回。
弦音樹說
這段在講台灣雲豹的滅絕對生態的影響,台灣最大型的草食哺乳動物水鹿,牠的唯一天敵就是雲豹,而因為雲豹滅絕了,水鹿變多,造成草跟樹木減少,導致森林退化。
還有提到相關的補救措施,像是在山上多種樹(但很困難)、保護樹皮跟小樹等等,但代價很高。我猜這些是林務局的相關措施。
還有提到相關的補救措施,像是在山上多種樹(但很困難)、保護樹皮跟小樹等等,但代價很高。我猜這些是林務局的相關措施。
弦音樹說
提到流浪貓狗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貓會跟石虎競爭食物,狗則會成群結隊攻擊野生動物(這個不只是台灣,其他國家也有相關案例),寵物身上的病毒也有會造成野生動物的大量死亡,並舉了非洲獅子跟北美黑足貂的案例。
之前也有研究團隊發現,在17隻路殺石虎個體中,高達14隻個體感染了食肉目動物小病毒,其感染率高達82.4%。而且就算個體未遭遇路殺,因感染小病毒而致死的風險仍然很高。
其實不只野生動物,美洲原住民也曾因為與歐洲人的接觸,感染他們沒有抗體的病毒而大量死亡。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病,一碰上完全缺乏免疫力的族群,總是成為攸關生死的流行病。
貓會跟石虎競爭食物,狗則會成群結隊攻擊野生動物(這個不只是台灣,其他國家也有相關案例),寵物身上的病毒也有會造成野生動物的大量死亡,並舉了非洲獅子跟北美黑足貂的案例。
之前也有研究團隊發現,在17隻路殺石虎個體中,高達14隻個體感染了食肉目動物小病毒,其感染率高達82.4%。而且就算個體未遭遇路殺,因感染小病毒而致死的風險仍然很高。
其實不只野生動物,美洲原住民也曾因為與歐洲人的接觸,感染他們沒有抗體的病毒而大量死亡。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病,一碰上完全缺乏免疫力的族群,總是成為攸關生死的流行病。
弦音樹說
一般民眾最常發現石虎的場合就是路殺或受傷石虎,可以撥打1999,並最好拍照與定位、通知石虎保育協會。
前幾天一家三口全家都被撞死的石虎一家的媽媽,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訊,所以過了幾天之後屍體才被發現跟做後續處理。
前幾天一家三口全家都被撞死的石虎一家的媽媽,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訊,所以過了幾天之後屍體才被發現跟做後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