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餐飲」的商業邏輯,最一開始其實是從餐飲的特性以及使用者情境出發。

使用者的需求依照情境不同非常多樣,一個人吃、幾個人吃、和誰吃、上班日吃、周末吃、節日吃、發薪日吃、月底吃……等等需求全都不同,甚至只是「心情」不同,需要的體驗也不同,實體店能滿足的僅是其中的少部分,而且很受地域以及觸及範圍的限制。

另外,要滿足這些需求,消費者能忍受的等待非常短--餐飲的需求體驗非常重視「快」,畢竟餓著肚子誰能忍太久?但餐飲的本質是難以事先大量標準製造(頂多先做好半成品,還是需要時間加熱或組合、客製),在送到消費者手上之前,需要有前置準備,而非標準品出貨,且送到消費者面前時還需要是熱騰騰的,所以長久以來只有「實體店」比較容易滿足「快」與「體驗」的需求,且營運效率一直很難提升(麥當勞倒是做到某個極致)。
#摘文 (連結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