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所以才說要細水長流慢慢捐ㄚ...
聰明公益資訊平台這邊可以看到全台有登記的社福單位跟資訊透明評比(注意:會計年度只到2014左右、以及新成立的比較缺)
然後靜下心思考,你捐錢的時候,你想的是什麼...(其他下收)


然後靜下心思考,你捐錢的時候,你想的是什麼...(其他下收)
『
專家們並且檢討南亞海嘯以來的國際間救援經驗,認為:
● 應該了解這個國家是否接受外援
● 捐款前先一一檢視各種不同的公益團體
選擇有過相關經驗與專業的組織
● 不要只因為看起來「超感人」就捐錢
● 不要指定用途
● 不要只看行政費花了多少錢
● 捐款前要確認你捐的組織是合法設立的
專家們並且檢討南亞海嘯以來的國際間救援經驗,認為:
● 應該了解這個國家是否接受外援
● 捐款前先一一檢視各種不同的公益團體
選擇有過相關經驗與專業的組織
● 不要只因為看起來「超感人」就捐錢
● 不要指定用途
● 不要只看行政費花了多少錢
● 捐款前要確認你捐的組織是合法設立的
● 不要期待錢立刻用掉或馬上發給災民
● 要考慮等長期重建期開始再捐錢
● 不要募集物資然後寄去受災國
● 不要自己跑去他國災區當志工
● 該考慮捐同樣額度的捐款給災難應變準備計畫
● 不要支持認養或疏散的孤兒
● 不要認為總會有人在監督和規範救援行動
● 多花點時間在資訊充分後再做決定
』
● 要考慮等長期重建期開始再捐錢
● 不要募集物資然後寄去受災國
● 不要自己跑去他國災區當志工
● 該考慮捐同樣額度的捐款給災難應變準備計畫
● 不要支持認養或疏散的孤兒
● 不要認為總會有人在監督和規範救援行動
● 多花點時間在資訊充分後再做決定
』
1.關於「我的款項跟物資」
你的款項(金錢)基本上會被匯整在巨額的捐款中,同時避免作為宣傳會去掉捐款者資訊,收受者是不會/也不能告知誰捐的(除非所有款項由一人捐出而且還指定用途),而你捐贈的物資也會由承接單位重新分配,優先/自由配給/自由拿取給需要的人...嚴格來說,是大家的款項與物資才對,每個人頂多只佔超小部份
你的款項(金錢)基本上會被匯整在巨額的捐款中,同時避免作為宣傳會去掉捐款者資訊,收受者是不會/也不能告知誰捐的(
2.關於「立刻幫助」
大部分的急難救助、福利服務、甚至是災後就業扶助,都是長期的、分階段的,你不可能對骨折的人說今天給他100萬,要他明天就復原,那怎麼會希望今天你捐的錢,明天就發給受災戶?人家24小時之內還不見得用的完咧...如果用不完還要繳回去,那就會乾脆拿去買奢侈財或3C產品花光喔...嚴格來說,是有效率且長期,重建真的是「慢慢來比較快」
大部分的急難救助、福利服務、甚至是災後就業扶助,都是長期的、分階段的,你不可能對骨折的人說今天給他100萬,要他明天就復原,那怎麼會希望今天你捐的錢,明天就發給受災戶?人家24小時之內還不見得用的完咧...
3.「需要幫助」
所謂的「需要」這個定義,會隨著時空、文化、年齡、性別、宗教、種族而完全不同,需要「什麼東西/物資」也完全不同,災區很多時候物流癱瘓、物資被清空、但是基本生活資源已經滿足時,轉而需要心靈上的寄託以及回歸正常生活的尊嚴...舉個例子,日本311後有位推友講了在玩具店上班的經驗,包括不需要用電池的玩具全都被買光了...

所謂的「需要」這個定義,會隨著時空、文化、年齡、性別、宗教、種族而完全不同,需要「什麼東西/物資」也完全不同,災區很多時候物流癱瘓、物資被清空、但是基本生活資源已經滿足時,轉而需要心靈上的寄託以及回歸正常生活的尊嚴...舉個例子,日本311後有位推友講了在玩具店上班的經驗,包括不需要用電池的玩具全都被買光了...

這跟一般民眾想像中會捐的東西相差甚遠,可是,對兒童或是需要紓壓而遊玩的人來說,很可能是必要的...所謂的「需要」:包含生理跟心理層次,以及回復原有生活樣態,再來,是因為我們懶惰,所以把「幫助」化約為「捐款/捐物資」,甚至避免不公平,才搞得「統一發放固定金額/物資」,但實際上評估「需要幫助」一直學一直改一直以來都不是簡單的事啊...
4.「無法自立的窮人」
假設「救急不救貧」,只要有急難不管貧富,都應當列入救助範圍,並依狀況申請或給予一些優惠,但實際上對一般捐款者而言卻並非如此,我們通常預設「受災戶都是窮人」、「有錢人可以(靠錢)自立」等刻板印象,所以認為捐款就是要幫助「受災並且一直都很窮」的人,這種想法其實排除了「原本富有但因為受災瞬間成為窮人」的人、「一直都很窮但是沒有受災」的人(想到之前的貧窮戰爭只想罵淦~~~)
假設「救急不救貧」,只要有急難不管貧富,都應當列入救助範圍,並依狀況申請或給予一些優惠,但實際上對一般捐款者而言卻並非如此,我們通常預設「受災戶都是窮人」、「有錢人可以(靠錢)自立」等刻板印象,所以認為捐款就是要幫助「受災並且一直都很窮」的人,這種想法其實排除了「原本富有但因為受災瞬間成為窮人」的人、「一直都很窮但是沒有受災」的人(
如果看到FB花蓮人社團裡面(請尊重當地人,不推薦進去發言),花蓮石材產業因為地震所造成的損失需要紓困貸款,我想到的是假設回到921,看見晶圓廠晶圓也這樣砸,我們的評價會比較不一樣嗎?(攤手),我們可以因為討厭石材產業、討厭有錢或沒錢的人,就決定他有沒有資格獲得幫助嗎?
在FB發言中有許多受災網友爆氣回應,在這裡也請給彼此多一點體諒...我其他噗有提到《災難管理與社會工作實務手冊》,「受災者會有負面情緒是正常的,也請不要把災民當乞丐、把救助當施捨」,你是想要盡善心,不是來一起造口業的...除非你是有目的的吵架幫大家宣洩情緒(專業有請)


所以,關於捐錢或捐物資的概念
「我的款項跟物資立刻幫助到需要幫助而且無法自立的窮人」
→「大家的款項與物資、有效率長期分階段地、在需求評估後、提供受助者需要的資源」
這可能會是比較好的思考方向...當然,還是需要隨時隨地不斷的修正才會有彈性,也需要更多人來思考,當自己在捐錢的時候,是否真的只是同情心的衝動?還是已經考量過這些概念上的複雜與曖昧之處,確認即便如此也決定要捐款?
「我的款項跟物資立刻幫助到需要幫助而且無法自立的窮人」
→「大家的款項與物資、有效率長期分階段地、在需求評估後、提供受助者需要的資源」
這可能會是比較好的思考方向...當然,還是需要隨時隨地不斷的修正才會有彈性,也需要更多人來思考,當自己在捐錢的時候,是否真的只是同情心的衝動?還是已經考量過這些概念上的複雜與曖昧之處,確認即便如此也決定要捐款?

為什麼說是收割呢~在921社區營造某些田野案例中,如果政府有給/給很多,有些村里長會說這是自己的功勞,受補助的會很開心說謝謝村里長;如果政府不給/給的少,那村里長會說我有幫忙爭取了都是政府壞壞,不然這樣我拿小明的錢來補,受補助的會很開心說謝謝村里長順便說政府壞壞。誰敢質疑村里長、或是質疑受補助的人、或是為什麼小明又遭殃,受補助的就會很生氣攻擊提出質疑的人誹謗~(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對村里長來說先講先贏、賺了名聲又不是他出錢、創造既成事實又可以指責別人誹謗,穩賺不賠呀!懂?
如果有非營利部門為了重建進駐社區、或是當年卡村里長選舉的時候,就有好戲可看了
不過要讓村里長爆炸的方式也很簡單,「財報跟收支明細表咧?」、「啊會議紀錄咧?」「收據發票呢?」...也就是單純的要求資訊與財務透明化,大概就可以看到村里長花式自爆了不過待過公部門的就比較沒輒了,資料能夠處理的很好就是了,總之,村里長亂放話,鼻要理他但是照三餐(監)督他,才會是比較好的解法唷~ 

這次事件除了對一般大眾跟現實受款單位對捐款概念的不同,另外是,對公部門的信賴度偏低或是不信賴公部門,花蓮王的作為跟發言,其實是衰到所有不管公家救難單位、非營利社福單位(公家外包多、很多單位是吃政府補助的),並且讓民眾把921至今大大小小災難對賑災款項的不信賴加總到這次的事件上... 

賑災本來就有的「企業救助」之「紓困貸款」,被弄的像是某人的功勞跟某人的錢,還有人當真替某人護航...搞得大家因為心情不美麗而不捐...這樣只是衰到下次受災者跟認真做事的單位好嗎...... 

如果不想「捐款看心情」(因為心情不美麗而不捐),請改成慢慢捐、細水長流的捐,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你很快就會知道該單位(不管公家民間)是怎麼看待你的捐款、又是如何(因為錢不多所以必須)有效利用...慢慢捐算下來監督的CP值會比較高但是負責對應你的人員應該會爆炸好幾次,而且單位出包時你受的損害會比較小

如果這些捐款守則、捐款概念跟背後邏輯無法說服您,盍不真的去現場看一看來確認是否是這樣?心態上,不是把災區當觀光名勝,而是因為你真的想去買名產、想幫助那邊的觀光與其他產業(不過像我們這樣的死老百姓大概也幫不到什麼石材產業就算碎片也買不起啦)...然後再回來想想,你捐錢的時候,你想的是什麼?你又是為何而捐的呢?現場(田野)遇到的事情,跟你在遠處(想像災區)的捐款,很有可能完全不同喔...
想幫助人的心是很崇高的,但也要有幫助人的認知與知識;鼓勵捐款一向是很不容易的事,同時也應該監督款項運用與信賴好的團隊(比方有些會在專款夠用後關閉帳戶/再拿去補注其他團隊等)。請不要因為對於某些人的話感到不高興、或是因為不認同工作人員有吃便當的人權、或是看到討厭的人雖然受災卻拿得到錢,就生氣的撤手不管、抵制捐款、或咒罵行政單位或受災民眾...
敏感的主要原因是:畢竟我貼的資訊評論(包含評論者)、跟我的立場,都是站在鼓勵捐款/社福團隊/政府這邊,嚴格來說,不管是澄清概念跟友善呼籲,都是一種「自肥」沒錯...(雖知道有些平台的團體並不喜歡這些文章的撰文者,但是人家真的是勸募專業,但我不想以人肺炎廢言而不引用文章)
其次,我的發言僅能代表我自己與我的田野研究感想,所以只能講一些田野比較常見的狀況、或是經過現實考驗的普遍準則,而沒辦法代表不同狀況或是每個人的差異...要不要相信我的說詞或是被說服,可能得來逛我的仆浪噗浪才能判斷我這個人很幼稚,而轉到其他平台很有可能去脈絡化(觀者不知道這個人是誰也沒看過他的發言的狀況)的因素在...所以希望各位若要引用到其他平台時請加上自己的想法好啦我很孬啦我沒辦法跨平台回覆這些質疑所以請你領回家自己坦啦(羞哭) 

補充:資訊與財務透明化,正好就是之前宗教法所注重的重點之一,然而現實來說,其實有些正正當當的單位,連「提供透明化」所需要的設備都沒有。看到前面貼的照片中,你想福德祠(土地公土地婆廟)會有電腦嗎...廟公/寺廟管理/負責人懂得電子文書或上傳嗎...有時候要小心,先了解該單位的悲慘狀況,請別一鼓作氣把監督的工作跟責難轉嫁地壓給該單位基層員工喔...如果去當平台志工或幫忙key in的話就真的沒話說了而且各單位真的很缺人跟便當錢
啊,看了一下新聞,這個嘛...因為會議決議這四億是「紓困貸款」的「提案」,因為還需要中央政府「同意」,而中央的「回應(而非同意)」是「拿出產業受災統計+有申請再說」「比照台南模式(產業補助趴數很低)」
所以...呃,以「怎麼可以拿四億元給產業」而要求退款,會被指責是「聽信謠言」...因為嚴格來說是還沒有發生的「紓困貸款」提案,而不是真的「直接撥錢」給該產業...這裡歡迎花蓮人報料
然而退款本身,也是一種對執行單位展現的不信任投票,而且是最兇狠嚴峻的作法,我想任何社會福利單位發生這種事情,可能要深切的反省單位管理、營運、財務結構、或公關行銷出了什麼大毛病吧...然後開記者會還是沒有對到民眾電波,你直接道歉還比較有效好嗎(喂)
但是捐大錢再退大錢這種作法,政府單位還可以撐住,小機構這樣玩...他們明年補助跟今年募款大概會全滅,政府會因為「啊看起來有大錢所以不需補助」然後砍經費、募款時民眾會因為「啊有人捐大錢所以不需要我了」而撤手,然後這筆大錢再被「因為不爽我的錢被用在我不高興的地方」的人要求退款...機構負責人真的會跳跳喔...其實營利單位被抽大單也會跳的好不好
NO!請開始照上面的守則進行檢驗!
● 捐款前先一一檢視各種不同的公益團體
選擇有過相關經驗與專業的組織
(甚至是可以專業提供服務而非只發錢)
● 不要只因為看起來「超感人」就捐錢
(不管發錢助人的故事有多感人)
● 捐款前要確認你捐的組織是合法設立的
(去聰明公益查一下啦拜託)
● 不要期待錢立刻用掉或馬上發給災民
(救難不能只有一次性...不然後續重建哪來的資源...)
● 不要認為總會有人在監督和規範救援行動 (誰在監督這個單位團體?) ● 多花點時間在資訊充分後再做決定
● 捐款前先一一檢視各種不同的公益團體
選擇有過相關經驗與專業的組織
(甚至是可以專業提供服務而非只發錢)
● 不要只因為看起來「超感人」就捐錢
(不管發錢助人的故事有多感人)
● 捐款前要確認你捐的組織是合法設立的
(去聰明公益查一下啦拜託)
● 不要期待錢立刻用掉或馬上發給災民
(救難不能只有一次性...不然後續重建哪來的資源...)
● 不要認為總會有人在監督和規範救援行動 (誰在監督這個單位團體?) ● 多花點時間在資訊充分後再做決定
不去改改正公部門的雞歪問題,捐捐退退!退退捐捐!結果還是沒有謹慎評估要捐的單位,那我是不是只要放消息說「安安我這邊有免費的午餐喔~你看大家都吃得好開心啊!你看公家還沒想到要訂午餐!我比較有效率對不對」你是不是就心情好美麗的捐給我啦?這不叫做善良!這叫有錢的傻瓜! 

你想想!受到資助的人以後會尋求誰的幫助呢?他敢反對幫助他的單位/團體嗎?我們敢醮政府或一般NPO,換成私人單位或宗教團體呢?你醮得過股東跟信徒嗎?誰來監督他們呢?如果沒有出事,那一般人是不是就傻傻的相信該單位/團體是有慈善信任的,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啊,你當這些單位/團體是吃素的啊!!!(吃素...等等我沒有要隱射什麼真的)
火黒✦守る世界に君はいるのか: 對,不過如果有看過這篇
[kellerlin] [心得]有關於貧窮...來寫些基本知識... ...
應該會立刻注意到,大部分災難發生時,「需求評估」會壓在「絕對貧窮」這邊
[kellerlin] [心得]有關於貧窮...來寫些基本知識... ...
應該會立刻注意到,大部分災難發生時,「需求評估」會壓在「絕對貧窮」這邊
這也是公部門的補助款申請條件嚴苛到幾乎只有死人才申請的過(沒禮貌),但是好不容易核准下來的補助款經額又少到全家乾脆吃土...你可能要先想像,這筆錢是讓你不要跳跳的(維生基本),但不足以讓你回復原有日常(錢跟資源足夠到可以壞掉的東西都換新)
這時候跳出來指責受災民眾為啥不把錢用在原本的用途上,受災民眾應該會氣到跳出來跟你嗆說ㄚ根本「生食都無夠,哪有通曝乾」?既然補助根本付擔不起原來的用途,那只好買奢侈品ㄚ,至少買得到快樂啊~ 

然後一些捐款者其實因為對貧窮的多元性與狀況的不了解,他們想的其實也沒比政府好到哪裡去(這是人身攻擊),他們想像的受災民眾都是傷殘跟貧窮線下,所以只提供「維生需求(絕對貧窮)」,可是忽略的重建各個過程的不同需求需要在現場的專業人員一一評估才行,只要款項運用跟他們想的不一樣,就會超級氣PUPU...
所以「指定用途」如果只考量「絕對貧窮」,那基本上就是跟政府的「需求評估」一樣,有時候也會對受款民眾產生排擠的問題,也-就-是-因為你已經有其中一方的援助,政府會認為那你應該資金夠了(嗯...)所以申請資格上就會排除,避免資源重複怕被別人質疑圖利,然後受災民眾要嘛覺得「哼不靠政府靠捐款單位就好了」、要嘛覺得「政府你搞屁啊你的錢根本不夠啊!砍我資格是怎樣」...
這也是為什麼公部門的補助款低成這樣、一些捐款者的想法又是那樣,在這樣的言論環境中,其實很難容許「相對貧窮」(正常生活吃穿用手機化妝打扮、活得像個一般人的那條界線)的存在,而變成當需求不是「維生必須」就會招致撻伐,雖然只是希望自己/政府款項不要濫用,但實際上受災民眾的狀況很有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樣時,你捐款的想法夠有彈性嗎?
【開酸注意】【髒話注意】【捏造注意】
【以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皆為巧合】
真正的OS:襙你媽的又是一個看心情捐款的王八蛋是嫌我們單位/機構錢很多這樣玩很開心是不是?幹霖鄒罵今天還要無薪加班就只為了你這個王八羔子要退款,退退退退給你爽啦雞八毛~去好●多秒買秒退至少還在同一時間,就你這個智缺腦包人家講什麼信什麼連退款也揪一起是吧,你知不知道上一個連收據都沒帶喔法克尤,做慈善捐個屁錢就想當自己是白蓮花啊不就好棒棒?幹!
【以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皆為巧合】
真正的OS:襙你媽的又是一個看心情捐款的王八蛋是嫌我們單位/機構錢很多這樣玩很開心是不是?幹霖鄒罵今天還要無薪加班就只為了你這個王八羔子要退款,退退退退給你爽啦雞八毛~去好●多秒買秒退至少還在同一時間,就你這個智缺腦包人家講什麼信什麼連退款也揪一起是吧,你知不知道上一個連收據都沒帶喔法克尤,做慈善捐個屁錢就想當自己是白蓮花啊不就好棒棒?幹!

...在這麼多狀況裡,你捐錢之前,有沒有認真想過連吃東西都在想該食物是不是有機無毒(?)、買東西也會想說有沒有公平貿易、網購都知道要看評價跟交易方式、連玩線上遊戲課個金都會去算中獎的機率,怎麼提到做善事捐個款就變弱智...各位,捐款是錢欸!那是錢欸!!!是你的薪水跟收入欸... 

抽人家單都會有罪惡感了(好吧我想有些人不會),你想退的是善款欸...你因為不了解就隨便捐,然後又因為不了解狀況覺的自己被騙就隨便退,人家單位/機構不想得罪的只好落牙血吞,不爽的跟不怕得罪的,就是這幾天看到的基層發飆咆嘯糾正民眾的新聞了啊...退退捐捐、捐捐退退...你以為是機構的問題,實際上損耗的是你的信用啊,如果該單位是私人公司,早就把你這奧客黑單慢走不送~換成非營利因為必須要這筆錢(捐款佔收入大部分)~所以才只能贛在心裡口難開啊...
謝謝你們願意捐薪水給我們吃便當、捐款維持機構營運、捐款讓我們有機會申請更多服務、捐款讓我們跟更多學術研究合作、服務更多人、維持長期的良好的方案口碑...捐款/勸募,是助人專業最現實但也最扎實的基本,還是要謝謝願意相信助人專業單位/機構的所有人 

不過長輩後來腦羞,說我說的都是唬爛「不要把事情複雜化」,然後繼續跳針「捐款不可以給營利」...我才想講「是你想得太簡單」...大家都知道公部門的申請靠北嚴苛,怎麼聽花蓮王鬼扯,就認為紓困貸款會給工廠A走(台南跟高雄不就被靠北根本拿不到錢嗎)...怎麼就沒人直接去挖花蓮王可能這樣那樣的證據來打臉他啊...
我是支持補助的啦,錢本來多多少少就會用在產業跟營利單位上,只是你知不知道、能不能忍受而已,救股市救晶圓多少錢也沒看你動一跟眉毛,怎麼現在一個紓困貸款就在那邊跳跳跳,然而我想附加條件:佔捐款金額一定趴數如10~20%我能接受(台南的比例算起來其實滿嚴苛的),不要像現在這樣逼近30~40%還在那邊浮動...想要提早自爆也不是這樣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