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找樂趣says

一來是「小型動物的毛皮有著良好的嚼勁,猛獸將可享受啃食的樂趣」、「將增進肉食性動物的健康」是否為真?我目前是不反對,但這...不算人道毀滅吧?
二來是我覺得問題是應該是要先讓飼主知道是要被吃掉吧,如果都沒說這些細節而只說"我們會take care的",原有飼主當然會火大吧。
#動物保護權益 #自然生態 #生命教育 #人道銷毀 #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園爭議 #雙重標準 #動物權益 #動物保育新聞 #近親繁殖交配 #優生學 #歐洲育種計畫 #解剖
生活中找樂趣says
(1)
他們認為多數動物園避免讓孩子或遊客看見動物掠食的樣子其實是一種反教育。讓遊客誤以為動物都沒在吃東西,或吃素就好。
他們認為弱肉強食被當場看到是難受的,但是若一直故意不看見或掩飾這種事實,其實無助於生態、生命與環境教育。
他們認為多數動物園避免讓孩子或遊客看見動物掠食的樣子其實是一種反教育。讓遊客誤以為動物都沒在吃東西,或吃素就好。
他們認為弱肉強食被當場看到是難受的,但是若一直故意不看見或掩飾這種事實,其實無助於生態、生命與環境教育。
生活中找樂趣says
(2)
他們認為平常動物園餵食獅子等動物吃牛羊馬肉,都是假手他人宰殺,遊客也沒看見,大家就當成沒事,也沒有人關切牛羊馬這些動物的權益,但是當肉品來源是長頸鹿時,大家的同情心就湧現了。
他們想要藉此告訴大家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利用其它動物來遂行自己的需求;
他們認為平常動物園餵食獅子等動物吃牛羊馬肉,都是假手他人宰殺,遊客也沒看見,大家就當成沒事,也沒有人關切牛羊馬這些動物的權益,但是當肉品來源是長頸鹿時,大家的同情心就湧現了。
他們想要藉此告訴大家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利用其它動物來遂行自己的需求;
生活中找樂趣says
(4)
他們認為現在的動物福利論述已經讓孩子什麼都不能碰,這反而無助於未來動物管理、動物福利與科學知識的發展。
試想完全沒有解剖過、不知道大動物長怎麼樣的人,又如何能夠參與實務工作?
生態保育不是紙上談兵,不是在推特或fb上倡談理念就好。誰來做這些工作?誰來解說長頸鹿的結構?誰來教育大眾如何面對喜歡與不在乎的動物的生死?
他們認為現在的動物福利論述已經讓孩子什麼都不能碰,這反而無助於未來動物管理、動物福利與科學知識的發展。
試想完全沒有解剖過、不知道大動物長怎麼樣的人,又如何能夠參與實務工作?
生態保育不是紙上談兵,不是在推特或fb上倡談理念就好。誰來做這些工作?誰來解說長頸鹿的結構?誰來教育大眾如何面對喜歡與不在乎的動物的生死?
生活中找樂趣says
另外, 約克夏的所謂的動物園其實並不被認為是一個很好的單位,那個動物園似乎被認為類似台中天馬牧場那種等級(圈養動物供觀賞但是並沒有足夠的教育配套),這也就是為什麼哥本哈根不認為約克夏那個單位應該接手小長頸鹿。
生活中找樂趣says
至於長頸鹿因為脖子很長,躺著易致壓力集中頭部,提高手術危險度的問題,費昌勇認為不難解決,因為只要架起長頸鹿,讓牠在手術過程中保持站立,並施打鎮定劑、止痛劑來取代麻醉劑,就可進行絕育手術。
生活中找樂趣says
哥本哈根動物園處死馬里斯的過程,不僅是在大大小小的遊客面前公開進行,還全程網路直播。針對這點,園方認為這是很好的機會教育,不但是一堂生命教育,也讓民眾透過解剖任更認識長頸鹿,而園方平時將牛羊等動物餵食獅子、老虎,把馬里斯屍首當成食材,也只是將平常流程公開展示給民眾看而已。
生活中找樂趣says
「埃及設有殺狗日,那一天可以在街上公開槍殺流浪狗,當然飽受抨擊,因為那是當街教導孩童殺戮。」費昌勇說,從動物權的觀點來看,馬里斯和任何動物都有生存權,不能任意處死,而動物園是不應該存在的。
生活中找樂趣says
為什麼對待動物的方式,可以顯示國家文明程度?費昌勇表示,就在於文明國家會幫助弱勢,而不是依循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因此在小孩子面前殺害動物,或是肢解馬里斯去餵食獅子、老虎,就是在教導血腥的「叢林法則」,這是錯誤的,不應該存在於文明社會、文明國家。
生活中找樂趣says
轉回應:
我童年時經常要負責殺 雞,因為父母忙於工作;社運過程有一段時間做原住民運動,經常在慶典上遇到殺豬場面,大人兒童一起圍著幫忙.....
在許多社會裡,殺豬宰羊也是公開的,並沒有人覺得不妥。例如伊斯蘭宰牲節:

我童年時經常要負責殺 雞,因為父母忙於工作;社運過程有一段時間做原住民運動,經常在慶典上遇到殺豬場面,大人兒童一起圍著幫忙.....
在許多社會裡,殺豬宰羊也是公開的,並沒有人覺得不妥。例如伊斯蘭宰牲節:

生活中找樂趣says
[轉噗] 【RDJ宅~熊熊呆】
丹麥公開解剖動物:教育兒童 | 地球圖輯隊 帶你看透全世界
讓孩子瞭解科學與理性的第一步驟就是脫離無意義的將動物「擬人」,人類沒有比豬更特別,長頸鹿跟牛都很值得珍惜,藉由專業正確的解剖不同動物,建立正向且理性的生物觀。
非常認同哥本哈根的科學主任霍爾斯特(Bengt Holst)的意見:「我的工作是保護物種,而不是個別的動物,『不要把自然變成迪士尼世界』。」
BBC EARTH頻道也有播過「解剖大動物」,當時我運氣不錯正好看到長頸鹿和尼羅河鱷魚那兩集,非常細膩的細節呈現兩種大動物的生理解剖結構,並詳實分析這兩隻被解剖動物的死因。

讓孩子瞭解科學與理性的第一步驟就是脫離無意義的將動物「擬人」,人類沒有比豬更特別,長頸鹿跟牛都很值得珍惜,藉由專業正確的解剖不同動物,建立正向且理性的生物觀。
非常認同哥本哈根的科學主任霍爾斯特(Bengt Holst)的意見:「我的工作是保護物種,而不是個別的動物,『不要把自然變成迪士尼世界』。」
BBC EARTH頻道也有播過「解剖大動物」,當時我運氣不錯正好看到長頸鹿和尼羅河鱷魚那兩集,非常細膩的細節呈現兩種大動物的生理解剖結構,並詳實分析這兩隻被解剖動物的死因。
生活中找樂趣says
學生常常問我有沒有機會解剖動物,我自己學生時代在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都有簡單的學習解剖經驗,魚、蚯蚓、牛蛙、孓孓、鼠婦、馬路和各種蚊蚋水棲昆蟲幼蟲。
這些學習經驗對我的人格與科學態度養成有極大的影響,小時候甚至去菜市場都超認真看魚販雞販與肉販殺雞殺牛殺豬殺魚。
對於現在連高中生物都被取消解剖課,個人覺得非常可惜(但也很能理解教育部這種「能省事就省事」的敷衍態度(呸
但在師生比落差這麼大,教師解剖學專業能力參差不齊的現況下,再加上不少非理性家長的要求,取消解剖課程就成了最省事的做法。
這些學習經驗對我的人格與科學態度養成有極大的影響,小時候甚至去菜市場都超認真看魚販雞販與肉販殺雞殺牛殺豬殺魚。
對於現在連高中生物都被取消解剖課,個人覺得非常可惜(但也很能理解教育部這種「能省事就省事」的敷衍態度(呸
但在師生比落差這麼大,教師解剖學專業能力參差不齊的現況下,再加上不少非理性家長的要求,取消解剖課程就成了最省事的做法。
生活中找樂趣says
基本上對於人和其他生物的關係,我一直抱持「要吃要活,就得承擔殺生」的責任 ,因此對於某些「不見動物形體」(例如只有魚排沒有整條魚) 的飲食文化 ,我個人就相當不以為然。
這樣的文化會助長人類與自然的隔閡、強化人類本位主義,對於整個生態系的維護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君子遠庖廚」也是類似的概念,因此我對孔子的印象一直很不好。
這樣的文化會助長人類與自然的隔閡、強化人類本位主義,對於整個生態系的維護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君子遠庖廚」也是類似的概念,因此我對孔子的印象一直很不好。
生活中找樂趣says
綜合外媒報導,位於丹麥首都的哥本哈根動物園( Copenhagen Zoo )及中部的吉夫斯庫動物園(Givskud Zoo)先後提出計畫,要民眾把即將接受人道毀滅的寵物捐至園區內,作為如獅子、老虎、狼及塔斯馬尼亞惡魔等猛獸的糧食。園方強調,這項作法將增進肉食性動物的健康,並節省動物園在餌料方面的開銷。
生活中找樂趣says
哥本哈根動物園主管埃勒(Ann-Sofie Eller)上週接受丹麥電視頻道訪問時表示,餵食寵物將可使餌料種類性增加,對肉食性動物是一大福音,「總不能永遠餵馬肉或牛肉塊」挨勒說,「小型動物的毛皮有著良好的嚼勁,猛獸將可享受啃食的樂趣」。
生活中找樂趣says
然而,這番言論聽在愛寵物人士耳裡相當刺耳,善待動物組織(PETA)公開批評,當飼主知道他們送至動物園內的寵物,竟然成為猛獸的大餐時,令多數人感到不舒服,他更痛批動物園「不是真正關心動物權益,而只顧著賺錢、節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