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本漫畫《我們的奇蹟》,講西方世紀&前世記憶。滿喜歡這類題材,但是中文目前只出一本,怨念。最近漫畫看很兇,有種在藉著漫畫發洩情緒的感覺。工作上看太多數字,下班後狂看圖+文字。
今天去圖書館翻了馬可波羅遊記,終於開始這本了ˇˇ 但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文言,加上只有假日能去看,大概要花個半年才能完成這本吧0.0
看完大崩壞後,對Jared Diamond起了興趣,因此借了另一本著作,《第三種猩猩:人類的身世與未來》。在大學時雖知道這本,但當時對猩猩興趣缺缺,這次的動機在於想知道此種猩猩的未來(被八)
日本在德川幕府時代採取保護樹林政策,相較於台灣,土石流造成災害的新聞不斷發生。但日本只是改從國外進口,把問題轉移到別人身上。整體來說,問題仍舊沒有解決。有時候感到商業活動不斷重複,很方便的影印機也不過是無聊的複印,這對樹木造成了不少困擾吶~
《大崩壞》這本書舉了很多古今文明的例子,從來不曉得復活節島滅亡的可能原因會是過度破壞環境,看到現代毫無節制的浪費,步上前人的後塵也不無可能。現在工作的產業對環境也有相當程度的破壞,或許說人類的活動對環境多少都有影響,要如何才能產生正面影響,與之共存呢?
完成唐朝的閱讀筆記後,借了李白詩選來看,雖然是本舊書,但好久沒看古詩了~ 接著我還想看杜甫、白居易等等,體驗下唐朝盛世風華的遺韻♥
NHK推出新的學日文課程,舊教材完全消失,卡在第30課。為此,寫信詢問NHK,答"Japanese Lessons page on our website has been relaunched." 至少留個舊資料的痕跡吧orz,只好開始聽新的...Leo桑變成小強先生。(遠目)
<經典椅子展>曾跟學設計者聊過,說他總是在思考如何把一張椅子"折"成他喜歡的形狀,考量其舒適度等,能盡情想像無限可能性,真是羨慕。從展覽中看到不同素材的演變,多少反映著時代變化。不知道為何總是喜歡看椅腳與地面和椅面連結處,大概多少也在尋找自己跟世界的連結方式吧。
<莫內展>不曉得其花園是否還存在?作品只呈現部份景色,滿想去看整體環境。從畫家的作品當中,想到現在因為工作,難以感受到時間的推移,只能藉由電腦螢幕上的時間顯示得知。喜歡的下午陽光曬不到,有時候甚至忙到連下雨都不曉得,鳥鳴被響個不停的電話取代。離自然是越來越遠了。何時能反璞歸真?
<夏卡爾展>看展前,不認識夏卡爾。
夏卡爾的作品,幾乎每張都有人物在裡面,人物以他認知的方式畫出,無視真實形體,顏色表現方式也是。或許以色塊表示人的情感狀態?有時也會出現動物,如雞牛羊。從作品中人物總是成雙成對來看,他很享受愛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