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大屠殺》講到18世紀農人普遍為求溫飽而活,故童話結尾總許願能有大餐可吃,反應當時現象。過去人看現代,八成會搞不懂為何有吃有喝,日子卻還過的不開心,文明病令人匪夷所思? 現代人會許什麼願呢?賺很多錢嗎?可是錢也是人自己發明出來的概念罷了。
《貓大屠殺》提到盧梭時代的暢銷書《新愛洛伊斯》對讀者的影響,作者說相較於現代,內容顯得平淡,現代讀者可能無法理解暢銷原因。或許,後代讀現今的作品也會有這種感覺?
略翻《貓大屠殺》: 法國文化史鉤沉,裡面比較各國英德法義童話版本,德國故事列了很多規則,正港阿西風格=w= 雖有看過德義童話,但沒注意到不同國家的差別,英法童話未接觸過,起了點興趣,有機會找來翻翻。
昨夜看完《米格爾大街》,放上書架時不知道該歸為哪類,或許標籤可歸為童年,這倒聯想到前不久看的馬瑟巴鈕《童年四部曲》。
讀《聊齋》〈夜叉國〉這篇故事,看到「異史氏曰:"夜叉夫人,亦所罕聞,然細思之而不罕也。家家床頭有個夜叉在。"」哈哈哈,作者的評語真是有趣,這是我目前看到聊齋裡最好笑的鬼故事(認真狀)。
忘記在哪本書看到,電腦不過是玩具,這論調真有趣。雖然電腦可以玩遊戲,但我無法與小汽車芭比劃上等號。電腦,對現代人來說,應該比玩具更好玩(?)
製作蒙田隨筆(下)筆記中。有點不知道要如何下筆...5小時砸下去,連一章都沒完成,搞的其他本書都沒法看。實在是有點糟,嗚,做筆記功力太差orz
讀志賀直哉的短篇小說,果真不錯,描寫細膩,心情也隨角色際遇起伏,感受不比長篇弱。讀後仍不過癮,試著找其他書,但翻譯作品好少。難道這是天意,要我去學日文XD
讀《阿努比斯之門》 描述到主角看到自己的筆跡竟然出現在過往文件中的震撼時,便想,或許來自未來的訊息,即使有其意義,也是難以理解。所以當有人問如何規劃未來時,回答不知道雖顯得無自信,但這才是正常吧。所以,下次就理直氣壯的回答吧XD
《蔑視道德的人》安德烈·紀德,不知道是從哪書上抄來的清單,現在不禁嘀咕,至少也寫下出處吧。說到這就想到昨天講到《貓大屠殺:法國文化史鉤沉》不知道該如何切入,最近也要做蒙田隨筆下卷的筆記,又想到熱帶的憂鬱也是法國人,要找《貓大屠殺》的閱讀時機好像沒那麼難阿XD 不過要怎麼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