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台灣人、外國心、中國情「我媽的手藝很好,不會限定說哪一種菜系,用現在的講法是本省外省都會,還混合起來,反正好吃最重要。更厲害的是,上館子吃飯,我媽回家後會評論廚師的廚藝,遇到好吃的,隔幾天就能複製一盤上桌。」
有些吃的太習慣的中式菜系,不特別提起也不會覺得這是外省菜。我想這才是所謂在地化、融合的意義。這跟去中國化、去某地化沒什麼關係,純粹就是適應了,然後長出新的根,他鄉從此成為了故鄉。
硬要說「去什麼什麼化」,特別的為了避免而把它保護起來,那就脫離食物的本質,純粹吃情懷而已。但對一個餐廳和飲食文化,吃情懷才是它沒落的開始和終點。
我倒是很希望自己能有引文這位媽媽的手藝和分析實作能力,菜系又如何呢。好吃、喜歡吃,那才是它能夠流傳下去的重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