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觀後感] [足立正生] 前日看的是他的《女學生遊擊隊》和《幽閉者/恐怖份子》。未看時以為《幽》會比較悶,結果反而是《女》的覺得比較莫名……不過果然是文人導演,電影感覺充滿文人的酸氣,比方說很喜歡引用文本或典故,演繹方式也比較難懂。而且這兩齣都是英文字幕,所以看那些引用時有多痛苦可想而知……所以如果有啥理解錯誤的還請指正,看電影時完全想吃翻譯蒟蒻 Orz
[電影] [觀後感] [若松孝二] 今天看的是他的兩齣密室電影:嬰兒偷獵時 / 被侵犯的白衣天使。我覺得第一齣的節奏抓得不太好,但故事相對完整;第二齣節奏比較好,但故事比較莫名。然後呢,充滿若松式的荒誕感又矛盾地讓人感覺很真實,但說到底還是很Cult。(靠) (有劇情下收)
[電影] [觀後感] [隔牆有秘] 50年代若松入選柏林影展的電影,以粉紅電影來說不算太裸露或色情,處理也比較中規中矩,不過已初見若松的風格。
[電影] [觀後感] [打死不離歌星夢] 自從作死不離三兄弟後,片商引進阿米爾·罕演出的的電影都喜歡用x死不離xxx作譯名 (除了來自星星的PK)。看一些影評說這樣取名真的很懶又爛,但無可否認會讓觀眾產生聯想然後進場。其實我只看過他参演的三齣電影,相對起來這次的劇情不算新奇,但反映印度的社會問題。除了鼓勵女性去尋找自己的理想,也希望年輕一代重新檢視自己對母親的觀感。
[電影] [觀後感] [竊密風暴] 最近幾年院線排片都喜歡把題材相關的排在一起,看完後上網查了一下,是美國2017年9月上映的老片了。說老實的沒有戰雲密報精彩,其實FBI副局長左手鬥邪惡的政府右手向傳媒洩密是很刺激的題材,但...劇本就是很平鋪直敘,雖然演員的演技很好,政治交鋒很精彩緊張,但對角色本身生活和信念的描述只有寥寥幾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人物離世不久,而劇本又根據書本改編,我覺得沒有用心去挖掘人物的內涵和深度。
[觀後感] [電影]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去看看奧斯卡四個提名的實力,結果只能說文藝片果然不適合我看。大概沒戀愛過體會不了初戀的幽微之處,結果注意力大多到了兩位主角的青春肉體上 (靠)。他們基本上都只穿着短褲晃來晃去,胸肌腹肌看到飽感謝義大利的夏天。不過散場出來後倒是慢慢品味出那種欲言又止和青春的躁動,後期兩人的短期旅行一起做點戀愛的人會做的傻兮兮的事情是最甜的時候。最後一幕少年演員的表現真的很好,那種早有預料所以強忍不哭但又經歷心碎的感覺讓人心痛不已。
[電影] [觀後感] [1987:逆權公民] [雷下收] 大概因為有個大概的主線,我覺得這齣群像戲的劇情比鄧寇克大行動緊密,好吧也許因為不用分海陸空三路的緣故。雖然大多數角色出場時間不多,但互相有關聯,所以看起來並不辛苦。洋蔥居然是放在片尾的同名主題曲 When the day comes,那種沉痛和追求實在極具感染力。
[電影] [觀後感] [黑暗對峙] 台灣好像翻成最黑暗的時刻...個人覺得香港版的名字雖然很像哲學/宗教題材的,但看完後覺得很貼切。二戰時,主戰的首相邱吉爾覺得自己寸步難行,搞不清狀況又偶爾出醜,彷彿只有自己孤身一人對抗黑暗中的怪物。
[電影] [觀後感] [戰雲密報 / 郵報:密戰] 原先以為是跟焦點追擊差不多的感覺,就是記者們鍥而不捨地去調查社會不公義之類,結果這個是內容之一,但偏重於報社的生存、捍衛出版自由和女主角如何背起出版人的責任上。我覺得這樣的多層次處理比焦點追擊營造出來的感覺更佳。
不小心手滑了GG,實物真的超~可~愛~
穿着部長的衣服看起來正經得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