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教職員工,是高危險群。朋友來電說,她的學校學生亡故兩位,老師因壓力大,得病而故的,有數位。培養一位學者,四年大學、碩博士六~八年,前後十幾年。然後教授,又要八~九年,不久因病而故。這樣的狀況,應該是有嚴重的問題存在。
希望台灣多幾個選手上 MLB ,這樣明年上半年,4月開始,生活才會更幸福。
同樣的東西,一班反應不錯,一班說看不懂。這是誰的問題?
現在開始想錢,注意賺錢的事。在市場最悲觀的時候,開始關心市場。
把《智慧型資產配置》拿來看,不過,好朋友說,紙上作業還是不如實際進場。但,不能衝動,賠錢事大。
歲月不饒人。Deborah Tannen 在書頁的照片,很年輕。但在youtube 上的訪問,看起來有點年紀了。
談話中的重疊(與別人同時說話)與打岔
這是時時發生的狀況,一直讓我很困擾。雖然我認為不禮貌,但有些人認為,這表示熱心、了解及親密。
看樣子,以後我只要欣賞、享受這樣萬籟俱發的狀況就好,評斷就免了。
《你誤解了我的意思》,剩最後一章。
從此我會注意,尤其聽女朋友說話,我會只是聽,不敢再建議什麼。沒有人需要建議。
有些部分,也許因理論與實際之間的差異,只能參考,不能完全當一回事。
女性善長「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因為此書,讓我清楚確認。換言之,女性都是好詩人。男人說...
黃昭堂走了,好朋友的親人走了,一些長輩老了;有小姑娘叫我阿伯。醫生說:你頭髪都白了,眼睛怎可能不眼花?
可是,我已經習慣有黃昭堂的新聞,習慣有好朋友的親人,習慣這些長輩在左右,習慣被叫少年也;更習慣眼睛清明的日子。
啊!人生啊!
不知道是我中文程度不好?還是行為語言學的知識不及格?怎麼《你誤解了我的意思》讀起來,有些地方句子怪怪的。或者,翻譯有點問題?中國的網頁一時找不到這本書的英文版。那裡可以找到?
互補的分裂起源:兩個人表現出多極端的行為方式,促發日益增多的不協調行為,並且惡性循環。用互相惡化的方式製造裂痕。如:他大聲說話時,我變小聲,希望他也小聲;結果他怕我聽不清楚,於是更大聲說話。如此的惡性循環。愛人的溝通,很多災難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