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非二元酷兒浪子(they)
@TaiwanNonbinary
9Friends 55Fans
Karma0.0
Taiwan
台灣非二元酷兒浪子的社群公用噗浪帳號。

They/them. Ze/zir. Xe/xem. Any.

什麼是非二元性別?
「非二元性別者是指任何不將自己限制於傳統男女性別框架的人們。我們相信,性別不限於是兩極化不能變動的角色,性別是無垠的宇宙。非二元性別不去規範界線,他是一把大傘,涵蓋了男女二元論外的種種標籤。」——節錄自社群集體著作書,《去你的二元世界:看見性別酷兒故事》

台灣非二元酷兒浪子在哪裡活動?
@taiwannonbinary | Linktree
@world_Yam - 女同志家庭中的奶奶優瑪 (Yuma) 表示,自己本來可以忽略掉網路上的酸言酸語...只是拍了坐在一起吃點心的廣告照片,就收到死亡威脅,被迫離開自己國家移民,太慘了⋯⋯
Facebook這篇很精彩,談跨性別者的「跨越/跨出去(transition)」,一般刻板印象對於 transition 的理解怎麼樣傷害跨性別與非二元者。
引用:
……「跨前」與「跨後」的思維,也造成非二元性別者的困擾,因為許多非二元者是不對身體做改造、或只做有限改造的。這種「跨前」、「跨後」的說法會壓縮到這些跨性別者的能見度,也會讓他們更難展露身體,因為他們的身體不符合 "passing" (中文:蒙混過關)的刻板印象,他們甚至會因此自我懷疑,認為自己「不夠跨」,沒有「走到另一個盡頭」。這種觀點將有害一個人的心理健康。
(下收)
【免術換證訴訟開庭!非二元酷兒們一起聲援!】
https://images.plurk.com/5iC6ZnVtRhM1I3A1ro2WcS.jpg
「打破二元性別框架/看見多元性別/執行免術換證/ #ThisIsWhat跨LooksLike」
大家認得這張非二元社群從 2019 年參加第一屆跨性別遊行開始,每年(雖然目前也才兩年 XD)都會帶著一起走遊行的標語牌嗎?
關心跨性別權益的友團伴侶盟,在去年開始參與與提出了數起請求免術換證的訴訟,其中一起即將在 8/12 (四) 上午 10:30 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進行言詞辯論。
非二元酷兒浪子的夥伴將會在開庭旁聽聲援,並在結束後共同討論解釋訴訟狀況、未來發展。也歡迎大家一起關注!有意願到場、但是害羞的朋友,也歡迎先私訊我們約定當場會合~
台灣非二元酷兒浪子(they)
3 years ago 5 @Edit 3 years ago
Facebook很喜歡這篇討論底下《修辭的陷阱》譯者的回覆:
1. 給你兩個群體,支持這兩個群體的抽象原理非常接近或甚至一樣
2. 由於資源有限,這兩個群體陷入零和狀態
3. 逼你選一個。同時完全不管資源有限以及這兩個群體需要支持,究竟是誰造成的。
東奧嚴審跨性別和睪固酮濃度高的女性,為了多數排除少數權利,不是真正的正義 - The News Lens...不知為何在這場討論公平的論辯中,討論的都只有對一般順女是否公平,而沒有人討論對跨性別者、發展多元者是否公平。
不知道反對跨性別者參加女子賽的人怎麼看那現在跨性別者要去哪裡參賽,除非「創立跨性別組」之外,是不是只要是跨性別(女性)就注定不能參賽了?
#多元家庭
家庭的樣子不止一種,一父一母的家庭不一定就比較幸福,所謂的「離異家庭」(經歷過離婚)也不一定比較不幸。事實是,我們的社會來自很多不同型態的家庭組成,不僅有異性戀一對一的家庭、同性戀家庭、所謂的「重組家庭」(孩子成長過程中雙親一方經歷過超過一段婚姻)、單身生育的單親家庭、隔代家庭、甚至不是依婚配關係而組成的多元家庭等等。許多之前反對同婚者最常說 LGBTQ 族群沒辦法給孩子「完整的家」,都是對於真實社會中的「家」的多樣性欠缺了解導致的刻板印象。
當然還是 #恭喜黃筱雯確定為台灣奪牌!
Facebook
#閒聊 #娘娘
恭喜娘娘 YT 破 20 萬追蹤~~雖然娘娘講話很好笑可是小編中間有點感動,笑中有真理!!
60萬Q&A來了快看!!「首先我不覺得我是一個有自信的人,我只是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而已」
「年輕的時候迷惘是很正常的,你是因為不清楚你才會迷惘,你就要去搞清楚自己在迷惘什麼東西,你才有辦法走出來」
「舉個例子好了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誰,就會一直盲目地去找什麼是自己,可是其實他有很多方法去找。自我認同的建構是從差異開始,差異的意思就是,我有什麼東西、你有什麼東西,我跟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東西,才會建構現在的我。比如說你有長頭髮我有短頭髮所以短頭髮就是我,可以從什麼東西不是你,去歸類歸納出什麼是你自己」
Facebook「表情符號」即將改版出現懷孕的男人及非二元性別符號
Facebook呂欣潔:配對CP來自腐文化,內容通常與現實有很大的差距,但也因此能讓人充分悠遊在其中。
引用:「2021年的今天,同性戀這件事情不再是禁忌、也漸漸不再像過去一樣背負著龐大的污名,對年輕世代來說,刻意澄清或許反而會讓人覺得有點不尊重同志,就算是被誤認,也輕鬆笑笑,不刻意迴避或感到被污辱,反而是覺得是可愛的玩笑。「既然同性異性是平等的,在公領域異性配對或同性配對也是一樣的」,我想,這就是社會整體的進步,對於個人的性傾向、性別認同和氣質,都有更加廣闊的空間。是什麼都好,是什麼也都很棒,大家都會支持他們、或是社會中的每個人。」
-
小編也有覺得大家開麟洋玩笑普遍回應正向,但同志團體分享通常會被罵,原來不是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