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氏☠識你長處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學了也不能幹嘛的寫文筆記①:narrative
latest #23
H氏☠識你長處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建立一個具角色特徵的敘事口吻(narrative),可以拆解成三個層級:出自角色的「語調」、角色觀察世界的「觀點」、作者描寫角色所在世界的「筆觸」

好像打了個很長但我是不會顧慮閱讀時長這種事的 (rock)
【語調】
定義:
直接由角色說出的話語、或在行文中明寫出的心聲、思路歷程,屬於角色自身能直接感知("聽"到)的文本。

影響參數包括角色的性格、口音、年齡、職業、教育水平、所屬的文化群體(阿宅、文青、菜市場阿姨.etc)等等。
不同角色可能共享相似的語氣特徵,同一個角色在不同的場合也可能出現不同的語調,或試圖隱瞞什麼;語調是最容易彰顯人物性格的手法,也是埋設定的寶地。

刻寫語調最常見的範例便是大多作者在寫小孩的對白時,會刻意模仿小孩口齒不清或疊字的說話習慣,這是用刻板印象抄捷徑的作法

同樣是描繪小孩的例子,除了直接擷取說話方式,小孩「會說什麼」一樣重要。一個切入面向是詞彙量:兒童相對大人缺乏抽象理解的能力,在描述時就可以適當地避開某些曖昧的詞彙、或刻意讓角色以有限的詞語能力去描述他的感受。
立即下載
就我個人來說,在設計一個角色時,我會在設定聲音時建構一套專屬的語調:他話多話少?他的詞彙庫是什麼樣的?他說話精準還是不得要領?他說話有多情緒化?是保守還是大膽?他有多擅長掩飾自己?他有什麼口頭禪、喜歡用語助詞嗎?有沒有什麼絕對不能在他的台詞裡出現的話?
以馮馮為例,他是對自己說了什麼有著過分意識的人,會很小心地控制自己的遣詞,並且藉由談話取得交流的主控權;他用詞婉轉,常用推定的口氣(也許、假使),他幾乎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是以他人的意見或客觀事實包裝偷渡;能坦然說出的大多是謊言;當他不願意討論某件事,會迂迴地將話題丟回對方身上。他會用複雜的比喻截斷對話流動。

語氣方面他有標準的文化人腔調,傾向將簡單的事裝飾的過分抽象,與親友說話時是台灣人拖泥帶水式的語氣,有些討好、甚至無賴撒嬌的態度,私底下有粗魯的一面。他的台詞不能出現愛、喜歡、想要、需要。
在處理角色的時候,除了「要寫什麼」以外,「不能寫什麼」也同等重要;這種藉由留白來描繪輪廓的手法,在接下來另外兩個層級的敘事手法也是一大要點
繼續貼 (lots)
【觀點】
定義:
角色所會見到、以及所能見到的環境事物,這屬於角色可以感知,但不一定會有意識地去感知的文本。

影響參數包括角色的價值觀、偏見、利害關係、專業能力(是否具備辨識某物的技能)以及觀察力。
不同的人會觀察到的地方也不同,有個正妹迎面走過來,一個水貨團主一眼看出她的名牌包是不是盜版,另一個男高生可能只記得這是個正妹。

當藉由角色的眼睛來描述某物時,就像是照鏡子,描繪某物的同時也在描繪角色本身:他是個細心的人嗎?他在乎著什麼樣的東西?他是重視外觀的還是重視功能的人?他現在是什麼心情、有著什麼樣的職業背景?
拿舊文舉個例,描述同一個人,依觀看者的性格、年齡層寫出來的東西也會不一樣

那男人正值青年,六呎再高一些,綠眼睛,頭髮經長年曝曬轉為發白的金色,那人將其全梳至後腦,露出堅毅的臉龐。他的面貌方剛,兩道眉投下深刻的影子,身形比起壯碩毋寧說是修長,迎合某種品味的高佻,卻是船務荷重錘煉出的真實肌肉;那雙手掌也同樣粗糙,習慣粗活。他的為人也同屬於勞動階級的寡默,更多行動而非言語,不假知識矯飾。


男人已經不再熱衷與小孩玩耍,不過又比父親更年輕些。第一眼他感到對方不大親切,爾後卻又不禁多瞅過去:奇妙的人,厚重、不修邊幅,隱微處訴說無言的猛烈。他的臂膀那樣寬闊,卻有著秀緻、周正的眉宇,大筆闊氣描繪在陶瓷顏色的臉上,那張臉輕蔑與誠懇糅雜,歪歪爬過兩道疤,像碰裂了痕跡。他的手腳不大仔細,活動時發出各式不整齊的碰撞,箇中卻隱藏不同與他們的優雅,像異國的舞蹈,在孩子知覺敲打前所未聞的節奏。
更進階的層面來說,不只是能具體看見的實體,角色的自我內省、對自己處境的自覺、某件事的觀點、面臨困境的抉擇、思維的盲點,也都是涵蓋在「觀點」的範圍內

無論具體或抽象,挑選角色看見什麼、看不見什麼,對人物塑造的重要性不亞於明文寫出的設定與世界觀,有一定水準的創作者在RP的時候通常都能無意識地進行這種篩選;經典創作論說性格決定宿命,如果能有意識的操作,這也是埋劇情伏筆的好地方。
H氏☠識你長處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筆觸】
定義:作者在描寫整篇故事時所操作的畫風/文風,塑造整件作品的材質;這對於角色來說是除非突破第四面牆,否則無法感知的文本。
影響參數包括想營造的世界觀氛圍、希望製造的閱讀觀感,最主要是作者自己的喜好。
H氏☠識你長處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到這個層級就是比較有爭議的地方了。模仿某種文風、甚至基本的雕飾詞藻好像是現代創作者很感冒的一件事,但對我個人的創作觀來說,操作(或是說賣弄)文筆技巧也是小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借用三島大大的比喻:一個人欣賞畫作的時候不會撇除色彩去看整幅畫,欣賞小說的時候自然也不可能撇除文筆來讀

真的不是因為現代讀者詞彙水平太低才出現這種風潮嗎我好懷疑
H氏☠識你長處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筆觸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怎麼寫」,一個是「寫什麼」

「怎麼寫」是字面上遣詞組句的方式,不同類型、年代、作者身分的作品,各自會帶有不同的質地,擷取這些撰文上的特徵,就是像畫圖時特別模仿某種媒材那樣的感覺。

文字是故事的建築材料,氛圍營造自然跟文字的使用方法直接相關,最常見也最常被罵的表現手法就是「翻譯腔」;翻譯腔其實就是抄捷徑,捷徑抄不好本來就容易被看破手腳。

對標準的文學小說(假如有這種東西)來說,文腔是作者自帶的風格;由於我目前的創作都是以角色為本,接近類型小說的模式,模仿不同類型小說的筆法算是我的個人喜好;一方面也是增添寫作與閱讀上的難度樂趣。
有些人會擔心改變筆風會影響自己的文風,但其實絕大多數人寫文都看不出風格ㄉ(…)錯字語病還比較好認
H氏☠識你長處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另個角度來說,遣詞只是包裝的一種,假使你的整個創作只有改了改用詞,那也不過是多披一層皮而已;這就進入第二個部分:「寫什麼」。

寫什麼是更廣層面的文字操作,與敘事排序、描述手法、描述觀點,這除了反應時空氛圍,也是浮雕角色的思維特質。這邊有些回到角色「觀點」的概念:因為故事是藉由角色之眼在推展,角色是有著頻繁的心理活動、還是以行動帶領,他體察世界的方式會直接影響行文的安排、主觀視角與客觀視角度轉換…這個可以再寫一篇千字筆記

譬如還在寫馮喜時 幾乎任何人物入場都會有很細緻的臉譜描寫,到了米夏幾乎連衣著都很少提及,唯二描述過的外觀一次是西風魔女因為那是馮馮 另一次則是安尼的鎧甲

至於應該怎麼決定角色該寫什麼……這在我個人是自動發生的現象,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所以無可奉告(。
哇巴松你好厲害!
你知道我看小說的時候都會這樣拆作者到底想幹嘛嗎,有時候比看小說本身有趣多了
是說我可以說話嗎
舌port
1 years ago
先得到搖滾區
frog_can_fly: 青蛙是優秀讀者ㄛ 隨意回 我剛才隨心所欲睡午覺去ㄌ (…
滑步撞進握手區前排
H氏☠識你長處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結果留ㄉ不夠放最後一段,貼下來)

綜合兩者其實就是「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不只是語調或觀點,當環繞角色的文章也染上相同的氣氛,能帶給讀者更強烈的感受

當然要以現代都市的筆法去寫中國古風之類的獵奇嘗試也大無不可,但這麼做在激發新文本的同時,你大概也會發現許多中國古典文本的韻致在過程中不見了……譬如要形容一個人的「氣宇」,或要精煉具禪意的對話,或譬如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的朦朧境地,就算蓄意去復刻,後現代的硬筆能做的就是一份該情境的「側寫」而已

像不同的樂器天生有自己的音質,演奏彼此的樂譜也不會是相同的曲子:這種文章特有的浪漫和文體是緊密相依的

anyway下一篇我來教大家怎麼樣抄書才不會被發現 掰掰! (
H氏☠識你長處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tonguedeugnot:結果讓舌舌坐在搖滾區兩天才把結尾寫完 真是慚愧 舌舌有好奇想問蝦米ㄇ可以提供一下靈感!!!我薪偷時光比較具意義(是在幹

kamiya370: 神也!!!!! 結果我現在不會寫文ㄌ才出來寫筆記好好笑……
我看你的筆記覺得好有幫助欸,我要學起來下次寫東西再認真想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