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說,很想知道A過得如何(八卦),我說那就靠你去調查XD 你就是我的線人XD
把這件事跟Y說,他淡淡的回說「我一點也不想知道」。
有點感慨,這是怎樣的被傷了呢。
Y對A的好是顯而易見的,甚至是奠定這裡樣子的基礎。我是感知派的人,總是學著旁人的相處把自己放進去,而不是全然的做自己;所以一開始我的確是看著他們的眼色去模仿,真正覺得Y和A感情很好。
曾經跟A說,Y對你很好,A說Y對我也很好。
嗯,我知道,但感覺A好像不知道。
我知道Y對我們都好,我明白所以我珍惜,我很珍惜生命中對我好的每一個人,這也是為什麼在講到你時我沒有那麼遺憾,雖然我們沒有一起去過遠方,你有很多要帶上我的藍圖也實現不了,但真的是在我懂事以前,我就非常珍惜我們每一次的見面。
A最後跟Y說:「因為你對我好,所以我也盡力幫你,我自認沒有欠你。」
所以A真的不知道,這份「好」的程度是什麼。
A說的盡力幫忙是工作上的,難道A沒有領薪水嗎,完成自己的工作不是本份嗎?
所以我討厭夾雜不清。
因為很多人分不清身份的界線,我自己也沒把握可以隨時切換好身份,所以會忍不住陷入自我懷疑的小劇場
十年間真的是取得了一個平衡,很難得也不可複製
當時自自然然的就完成了
Y出國前似乎有些焦慮,我說你可以的,Y說:為什麼你們都覺得我可以。
這就是外在和內在的不同吧
旁人的印象看來,E型人怎樣都可以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安,但從明面上很難知曉。想讓別人知道的,不論是想抱怨或討拍,都需要自己說出來;敞開,別人才能進去。
和人相熟,大概就是會看見更多的情緒。
有時候會覺得變化很大,譬如以前接話的不用是我,我就把自己往外站(好擅長),卻不知不覺走到這樣。
當時大整理了一波,或許大家都想切割那些關聯,沒有特別說什麼,他整理一點、他整理一點、我整理一點,清出多數忘了的回憶。
仔細回想的話,還真的有過許多回憶,介於兩者間的關係的確是更靠近朋友那條線。當時我們都年輕,有很多事結束了也無法再和新的人再走一次,因為身體會累心會累,時間雖然是假的,但人對人生的疲憊和無力感卻會累積。
我問自己,如果沒有這事件,整體會好一點嗎?
六月之後其實也就不關他的事了,只是偶爾會被提到、提醒到而覺得糟心;答案是不會。之後的爆炸來自不同處,有沒有他接下來該爆的還是會爆,就是剛好走到一個需要解決的局。
七月之後,我們從緊密的對談漸漸脫出。
當時需要對談是因為我們在同一個境地,對同一個人有疑問不解和憤怒;我們時而是發怒的角色,時而是安撫的角色。不論是哪種角色,向外的對談也等於在和自己對話,於是產生奇特的一體感。
後來回歸到公事上的局,各自在不同位置,各自面對不同壓力,整併成整體的無奈,幾乎沒有什麼是我們能解決的(人微言輕吶),面對面也只剩唉聲嘆氣,談什麼都是空話。
在這個狀態裡,我們先是同事,然後才是朋友。
公裡的愁緒解決不了,說多了也只是一再重複,所以下了班也只想關機,上班時也鮮少說說笑笑。此刻只是同事
共感剝離的時候會有點可惜,有點想抓取,但我們都被事件推著走。
好想好想脫逃喔,一起脫逃多好。
答應是種真心(用諾言這個詞會太重),但會不會行動、能不能成真是另外一件事。
其實我會記得,因為我很較真。我知道我會記,所以一直在學習好好感謝當下的真心,然後放掉它。
又要講到你,你啊是會說你要帶我去哪去哪,然後去做到的人。許願誰都會,隨口答應也是,但你向來說到做到。我覺得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