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講常見的「樹狀」進化論圖示的問題的文章好有意思:這些圖示通常假設物種的「分支」一旦分開,就會永遠分開,並且離開「根部」的距離代表了進化的等級。然而實際情況是,從植物到動物再到人類,它們都是相互混雜交織的。不同物種之間不斷地分化和融合。同一物種內的每個基因片段可能都有自己獨特的譜系樹,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生物網。隔離和融合常常只是由於環境提供的機會不同。所謂的「物種」首先是一種基於統計的概念。Why evolution is not a tree of life but a fuzzy netw...
一個隨想:很多概念的思考也許是需要反着來想的。比如 KC Davis 在 How to Keep House While Drowning 裏提出思考家務勞動的分工,比較「誰做得多」是很困難的(因爲事情性質差異而無法量化),要去比較可以被比較的東西,可以從work換成rest,也就是雙方是否能擁有同等的休息(包括時間和質量,睡在床上還要計劃明天起來得做什麽不叫休息(經常看到一個説法是男性需要女性去「再教育」,比如告訴他們哪裏有活需要做,這個説法也許最初發明出來是好心,但我總想吐槽這個讓女性發現、提醒和再分配的過程裏包含了大量的認知勞動、闡釋勞動和情感勞動。而這些工作和勞動統統都被隱身了
「我們在這裏牽著你的手,向你展示另一個互聯網,而不是上面勾勒的互聯網。互聯網比單一的世界觀要廣闊得多。這是一個廣闊的群島星系,比任何人造檔案都充滿了更多的人性和個人姿態。我們邀請您嘗試其他路線,而不是穿越擁擠的網絡高速公路:在當地街道和徘徊的小路上滾動,嘗試別人的通勤,重新發現您鄰居的最愛,並在您最喜歡的地方聚集您喜歡的朋友,安靜和安慰.在社交媒體和應用程序的對沖之下,蓬勃發展的互聯網等待著我們:一個活生生的生態系統在我們的腳下展開。」 Taking an Internet Walk – Syllabus
“課程不僅僅是關於「過去發生了什麽」,還包括我們如何知道我們自以為知道的事情。我經常告訴我的學生,歷史就是決定哪些故事該講,哪些故事該隱藏的過程。我經常要求他們用原始資料重建歷史事件,這使得歷史研究對他們來說更加令人困惑,但也無限地更加有益、有意義和有用。我相信歷史對於成為一個積極參與的公民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我鼓勵學生在課堂之外運用他們的知識。” Teaching | Mar Hicks
自查了一下,4是幾乎已經内化為我自動化反應的一個環節,123則需要加强。。想到了也很喜歡的這一期Tips for reading philosophy,不過自己的感受和經驗更接近評論區說的float 和 focus:第一次閱讀的時候,如果覺得太難了,就順其自然(不求甚解啦)。當想到一些可以理解和清晰的東西時,放慢速度集中註意力。再浮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發現更容易理解的部分強化了自己潛意識中從更棘手和困難的部分中學到的東西。在某個時刻,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全神貫註於這個論點——它活了過來。在每一章的結尾,對自己解釋作者所說的或者你認為她所說的要點,然後寫下來(萬法歸一都是要輸出哎)Tips for reading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