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東西的時候又翻了一下以前的筆記本
看到以前讀書抄的書摘
小丑之花和海邊的卡夫卡
latest #6
字很醜我挺後悔為什麼自己要抄也不抄好看一點幹
所以我要直接打字下來備份(?)
他說繪畫只是海報,令飛驒非常很沮喪。
一切藝術都是社會經濟結構放的屁。只不過是生活力的一種形式。再好的傑作都和襪子一樣只是商品。
——11
青年們從不認真議論。他們盡最大努力小心不觸犯對方的神經,也小心保護自己的神經。他們不想平白受辱。而且,一旦受傷,總是鑽牛角尖地認定,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所以,他們討厭鬥爭。他們知道很多敷衍之詞。就連一個否定,起碼都有十種不同的使用方式。還沒開始議論,已經先交換妥協的眼神了。最後一邊笑著握手,彼此卻都在暗自嘀咕:豬腦袋!
——17
他們的議論,與其說是彼此交換思想,其實只是為了當下覺得舒服。沒有說出半句真話。但是,聽了一會之後,倒有意外的收穫。他們做作的言詞之中,有時也能讓人感到驚人誠實的意味。正因是不經意間說出的話,才帶有真實的味道。葉藏現在,雖滴咕一切云云,但這或許才是他不留神吐露的真心話。在他們的心裡,只有混沌,以及莫名所以的叛逆。或者,也可以說只有自尊心。而且是被細細研磨過的自尊心。哪怕再小的微風都會隨之戰慄。只要一覺得受到侮辱,便痛苦地嚷著要去死。難怪葉藏被問起自殺原因會感到困窘——一切都是原因。
——24
他同情的並非在這裡的葉藏,而是與葉藏有同樣境遇時的自己,或者那個境遇代表的是一種抽象概念。成年人被那種感情妥善訓練過,因此輕易同情別人。並且,對自己的愛哭頗為自負。青年們亦然,有時難免會沉浸在那種廉價的感情。成年人的那種訓練有素,首先如果往好的說,是與自己生活妥協而來的,那麼青年們究竟是從何學來的呢?從這種無聊的三流小說嗎?
——33
小丑之花的這篇真的針針見血欸,可能可以說這都是誇飾矯情和無謂的厭世,但會有這種想法其實讓我很有同感。而且我也同樣地因為自己抱有這種想法而感到自我厭惡。
其實我看他的這種作品都會一邊覺得「這真的就是我」但又同時覺得「其實他是在諷刺這種人,諷刺得好狠,我好可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