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點開來看影片內容,不過我真的在下班之後花很多時間做自己想做、喜歡、有興趣的事情,無論什麼。
這個習慣不管我在哪間公司,只要跟同事分享自己又做了什麼事,總是會得到類似回應:
「妳怎麼有這麼多時間看/學/做這些東西?」
首先要保持這個習慣的前提是,我對工作內容已經駕輕就熟,不需要在下班時間花精神再去做更多梳理,通常來說,對於工作內容的適應期有三個月(也就是所謂試用期),這個試用期,不只是我對工作內容、工作環境的熟悉,也包含了我如何把工作與私人生活中那些瑣事(包含但不限於家事、和朋友固定出遊等)的合理分配。
當經過三個月的調適,我知道自己在該時間段是空閒的時候,我就能單純享受me time了。
在心態方面,也別帶著負擔心理進行任何事情或活動,因為從長時間來看,這會演變成一種壓力,進而失去動力。
適當的發呆和紓解情緒是很重要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在當下非做不可的,尤其在這種下班之後進行的事情和活動更忌諱壓力,要先有一個觀念:這種壓力是沒有錢拿的
相較於工作壓力,我們願意承受的最大原因就是錢,但下班進行的學習也好、興趣也好,在剛開始接觸的階段別說有錢拿了,甚至還得倒貼學習費用進去,所以不要給自己太大的期望壓力。
拿我自己的例子來說,現階段正在準備考試讀書,經常也是只看一小段落,注意力就會被分散,雖然時不時還是會有點焦慮跟責備自己怎麼沒辦法一直讀書,但,我還是會提醒自己:就算只有讀一小段落,我還是有在進行這件事情,已經很不錯了!
影片一開頭提到學習是高能量跟躺平是低能量,老實說我不太認同這種簡單的二分法。
因為每個人補充自己能量的方式都不一樣啊!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覺得在做當下正在進行的事情時,是感覺被充飽電的還是更耗電的呢?
比如我自己,充電的事情有好好睡覺、去山上兜風、去圖書館晃一圈、追F1賽車的比賽等。
比如我姊,去找朋友聊天吃飯喝酒就是充電了。
比如我媽,每天上菜市場逛逛、每個禮拜去花博和別人交流花草、去教會參加固定活動和課程,就是充電了。
就算是躺平,也有人能夠因此獲得某些靈感和啟發,所以我不認為某件事情就一定是低能量的。
另一個是,我覺得會提到下班還能學習的狀態是,大家已經在一個開始上班接觸社會的年紀了,所以把自己的生活整頓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是首要目標,而這也不是短時間就能達成的目標,所以即便現狀是迷茫的,那也是一個過程而已,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在責備自己怎麼做不到。
尤其是這個過程也牽扯到很多生活實際面的情形,有些人並不是自己選擇要過自己不願意的生活,雖然面對卡在當下看似困境的狀態,即使無法真的做出什麼實質上的行動來改變,但卻是一個可以訓練自己心態的好機會。
比如我前同事,她也曾經對創作有很多熱情,也會在下班時間花上許多精神來進行創作,但被工作消磨了許多之後,她不願意再進行創作了。
但即便如此,我覺得也並沒有不好,而且她還是保有她自己的幽默,會在搭車、回家的空檔拍下許多沒有人注意的小垃圾、腳踏車,並且分享在IG上,我個人就很喜歡她這一系列的照片和註解,甚至我也被她感染,在路上看到有趣的垃圾和腳踏車時,分享給她,她也很喜歡。
我甚至跟她說:「如果妳願意的話,真的要試著出版這個系列,我肯定大力推銷!」
她也是笑笑的,直到後來她才跟我說,她以前以為自己早已沒有創作的動力了,但因為我,她才發現原來只是給自己太多壓力了。
說回我自己,在這個習慣之下,我學習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東西,比如占星、塔羅,也學會怎麼做香氛蠟燭、串珠,甚至是刺繡。
在發現自己有點壓力之後自主休息了半年,而在這半年裡,我把占星、塔羅專研更多,也大量閱讀心理學。
這些都不是預期要替自己賺錢的技能,但卻意外的獲得身邊親友、甚至噗浪上噗友們的好評,這些都是多得的幸運。
而我認為這個幸運背後不是能量高低的差異,而是來自於對自己有更多的理解和寬容,才能夠做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