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M] Tropical Angels 台中場觀後感

〈戰爭結束那一天〉 錄音花絮
latest #18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01

散場後第一個念頭是幸好沒因為台北場極度慘烈的評價而選擇退票。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與其他作品相比,《熱帶天使》是屬於優劣界線分明的作品。

作品整體節奏較快,能看出編劇的野心很大,在短短120分鐘內試圖塞入大量的內容及角色關係。想處理的議題太多,又無法面面俱到,片段式的呈現方式使情感無法自然地延伸,以至於有許多空白部分需要依靠想像才能完成。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比起完整的音樂劇作品,這部劇似乎更適合以音樂會的方式作呈現。
立即下載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有許多時刻,是在聚光燈落下時,觀眾會毫無預警地被拉入到角色的內心世界中;聚光燈關閉,觀眾立即被迫退出。速度有些快了,快到讓人來不及反應。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比如松永的執念,在上半場中就沒有明確地表現出來。當他陷入回憶並演唱《火》時,撲面而來的火焰燙得我措手不及。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我當然願意跟隨角色一起陷入回憶,為同伴的逝去泣不成聲;一旦脫離追憶,又會因為不夠飽滿的人物形象感到可惜。潛意識裡會覺得這個角色還能透過更多更加深刻的台詞,在觀眾心裡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象。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賴莎琳一首《我上媠的夢》讓我們看見他的夢:一顆年輕熾熱的心試圖走出與母輩完全不同的道路。

可惜無論是多麼大的弘願,似乎都抵擋不住時代的洪流,賴莎琳在殘酷的現實裡逐漸消磨意志,最終失去方向,不見蹤影。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他似乎無法脫離母輩的身份,仍是功能性的安慰者角色。可以理解文本所擁有的時代的特殊性使編劇無法進一步發揮,儘管如此,作為這個時代的觀眾,還是想看女性角色展現出有別於刻板形象的價值觀。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02

劇中的語言設定同樣也是看戲時比較在意的地方。

劇中只要是說日語的部分,皆以華語的方式呈現。作為觀眾,將其安排視為一種設定或許能順利把戲看完,但等到散場後再回頭來看,卻有種說不上來的憋扭,這種怪異感一直持續到聽到訪談內容後才消散。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刻意將觀眾帶入作家的書寫框架設定意外地有趣,可惜在劇中似乎沒有將這個設定發揮到極致,一直誤以為作家是帶著觀眾回到過去,而非進入文本世界中。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03

雖然在劇情處理上有許多瑕疵,這部作品還是有許多值得注意的發光點。比如音樂方面,俗人如我也只能感嘆一句「真好聽」。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我上媠的夢》與《戰爭結束那一天》意外的是目前重複播放最多遍的歌曲。特別是《我上媠的夢》,現在三不五時還會跟著哼幾句。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而《南十字星》與《你會當哭》兩首歌曲,旋律重複性高,是演出期間記憶最深刻的作品。特別是「眼淚流,眼淚滴,點點滴滴都是你」一句,唯美又動人。即便無法同理在戰火中林逸平與賴莎琳因相似又相異的境遇產生的惺惺相惜之感,至少在進入角色內心世界中的那個片刻是享受的。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04

道具方面也能看出團隊的設計巧思。每每換場時,我都在觀察並期待看見木製的大型裝置能如何重組運用。

最令人驚喜的是在林逸平下定決定參戰後,時間迅速推進到登船時,一連串快速轉換的場景令人目眩神迷。很少見到團隊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真正做出時間快速推移的效果。舞台上月里揮動旗幟道別,舞台下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05

甚至在劇中也有許多難以忘懷的時刻:

月里騎著腳踏車離去,像是最明亮的一道光劃過天際;與林逸平道別,活著回來的旗語是作為家人能獻上的最真摯的祝福。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松永在信念崩塌後放火焚燒慰安所,在熊熊大火中揮舞著旭日旗,眼神既瘋狂又悲哀,是本作最喜歡的一個畫面;

當熊熊大火燃盡一切,飛揚的灰燼像點點星光在黑暗中緩緩升起。我彷彿隻身陷入劇中,看不見一旁的觀眾席。世界竟然如此安靜。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林逸平在鬼門關前茫然無措地打轉,周圍是亡者在列隊。我其實記不清楚他具體的行動,只是一想起小偷道別的模樣就忍不住流眼淚。

距離演出已過去一個禮拜多,現在回想起來這些片刻依然歷歷在目。
知足常樂
1 years ago
06

最後,丟出一個不負責任的想法:月里與小偷如果由同一位演員飾演,神似的外型是否能使移情作用更順理成章?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