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來自知自己是一個有點感情潔癖的人。跟人往來的時候,覺得對方有一點不好就不想再跟他有多餘交集。這個「對方」不限於家人、朋友、陌生人。
但交集這種東西有時候避無可避,尤其當對方是家人的時候。冷漠雖然是很好的防備,但總會被認為自視甚高。這樣的評價可能也沒有錯,何況我從來不在乎別人的評價,我只在乎我自己。
但最近稍微意識到評價的重要性了。當有爭端發生的時候,對錯向來不是重要的,人們主觀評價的好壞才是。雖然我可能不是什麼大惡人,但也不是好人,在爭辯的過程中難免吃虧,於是意識到包裝善惡的重要性。
不過要把自己包裝成大好人真的不那麼簡單。人說「吃虧就是佔便宜」,但我遇到一些得寸進尺矯揉造作的人時,真的很難忍住不口出惡言。反正我說的是實話,對方受傷只是剛好而已。我總是這麼想。
我常常因為說實話(我認為)而招人嫌,雖然我也不以為意(招人嫌的部分),但近來由於年歲的增長也意識到自我包裝所衍伸便利性。簡言之大概是,要成為大家都喜歡的人,才有資格對你討厭的人落井下石一生。大概是綠茶式的活法。
想來綠茶也不容易,要為了跟討厭的人做對而委屈自己。我平平無奇的一生裡,最不曾做過的事情就是委屈自己。但現在在努力明白什麼是「吃虧就是佔便宜」。仔細思忖會發現我努力的動力一直以來都是如此,為了讓我討厭的人自知可悲,所以我必須要活得比他精彩。以恨為憑的動力不說多麼有效吧,但總是足夠篤定。
話說回「討厭的人」。簡稱為X好了。雖然我不喜歡接近的人很多,(應該說喜歡接近的就沒幾個)但真正意義上討厭的人應該只有一個。
討厭X感覺是命運的必然。永生不得和解。於是我也在尋找面對的課題。能躲則躲的原則總是會在對方不識好歹的侵略界線時崩解。我真的很煩有人在我不想理他的時候來找我。(當然,這不是對方的問題)更討厭的是叫他離開之後還稟著一張「妳為什麼不讓人關心?我關心妳有什麼錯?」的道德綁架嘴臉,我慣是不想跟精神有問題的人爭辯,便隨他去了。(這就是對方的問題了,還死性不改)
不過除了X以外,讓我牴觸的人也越來越多。可能是我最近修養也欠佳吧。反省。
但我也明白一件事情,即使我討厭某個人,與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也不妨礙有其他人喜歡他。是以我也不太喜歡跟別人抱怨對某人的不滿,雖然某人對我不好,但不代表他對別人也這麼壞。如果其他人有幸能遇見好的那個他,那這樣就好了,沒必要找人跟我一起分擔他的惡。
只是我也有還沒明白的事情。我路過了很多人的人生,依舊不懂什麼叫真正的感情。不喜歡與人深交和溝通是我的通病。不想表達自己的意見也是我的問題。我好像一直以來都是默默地打量,自顧自地親近或遠離。我不需要別人明白,也不曾讓別人明白。
這樣可能是不好的,嗯,這是不好的。
從青少年時期我的導師便和我談過我孤僻的性格,雖然我也日漸開始偽裝,但不妨礙我本性的偏執和孤高始終作祟。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其實我覺得大家都是好人,但如果放在人際關係裡,我常常平等地憎惡每一個人。
但這種對人際關係的憎惡,根本上來說也是偽裝所造成的吧。我並不厭惡在我中二時期(不掩飾本性的小屁孩時期)認識的每一個人,相反的,他們其實是我最能放下戒心的人。現在我最要好仍舊是這個時期認識的人。
往後接觸的人,我都不認為他們認識的是真正的我,雖然我主動釋出善意,主動攀談,可能在一段被認為是友情的關係裡有所付出,但我始終不認為對方是我的朋友。充其量只是交情比較好的同學而已。但我自認為這樣的定位也不妨礙我們日常談笑,畢竟提供情緒價值也不需要多深厚的感情基礎。
其實時至經年,我也挺樂於這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氛圍,合則來不合則去。與其後來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還不如一開始就拿捏好自己舒服的距離感。(當然,這只是我的片面之詞,只是我覺得)
之所以會反省這種社交關係,也是透過了討厭的X開始的。可能本質上,就是因為我的心胸便過於狹窄,才會無法容忍有人踏入我的舒適圈、有人佔我便宜。所以我才沒辦法成為一個稱職的綠茶。(?)
我有可能在繼續討厭X的情況下,成為一個心胸寬大的人麼?這些日子裡我不斷這樣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