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馬坂・Makoto
11 months ago
[雜]
台灣人對飢餓的恐懼是寫在所有文化領域裡的。中元普渡為的是讓孤魂野鬼吃飽不要作亂,過年給灶神黏年糕是讓他高血糖報告不要寫壞,選民沒吃飽候選人會選不上,阿兵哥沒吃飽會出亂子所以伙房品質再差也要能吃飽。當主人接待客人最恥辱的莫過於讓人餓肚子回家。
如果西洋文化的核心是罪、日本文化的核心是恥、現代中國文化的核心是鬥,台灣文化的核心就是飽。
latest #18
甲飽未?
【捷】
11 months ago
這篇寫的太讚了吧!如果不講台語也很少祭拜的話蠻不容易察覺文化中「飽」的核心要素
【捷】
11 months ago
難怪我一直不能理解不求口味只要吃撐的人腦子在想啥
立即下載
補一刀
11 months ago
吃不飽,也不能餓到
沙漠之櫻
11 months ago
奇怪的是,綜觀台灣近代史,台灣從來都是輸出基本農產品給殖民母國的一方。基本物資缺乏的時刻大多是因為母國缺物資(通常是拿來打仗)的時候。
美馬坂・Makoto
11 months ago
fullfull99990000: 我覺得吃飽文化主要來源還是清領時代為止的生活記憶。另外輸出物資也不代表普遍能吃飽,別的國家在別的時間點可曾經寧可國內饑荒也要出口糧食。
「苛政猛於虎」言猶在耳啊。
美馬坂・Makoto
11 months ago
a710594: 這個要翻譯成外國語超級難😄
美馬坂・Makoto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Chieh94: 基督教的Agape Feast到了台灣翻譯成「愛宴」,剛剛好結合了愛吃文化。

繼續補充,文化與歷史記憶也是封存在食物裡的。
簡單舉幾個例子:
紅燒牛肉麵(美援麵粉與國軍罐頭)
蘭州牛肉麵(中西部外省人原鄉飲食)
台南牛肉湯(待補,這個一定有歷史緣故)
度小月擔仔麵(漁民產業生活節奏)
客家菜(政治背景造成的閩客對立與文化認同)
粥與稀飯(族裔習慣,生米煮爛or熟飯加湯)
到處可見的港式燒臘(僑民政策歷史)
台北的文青咖啡廳(學生政治參與浪潮)
美馬坂・Makoto
11 months ago
民主香腸(ry )
小吃店(鬆散法規與雙薪外食生活)
滷味vs.黑白切(本外省族裔特色美食)
川湘菜館到處都是(外省移民史)
辦桌吃生魚片跟蒲燒鰻魚油飯喝味噌湯(ry)
【捷】
11 months ago
mmimazaka: 紅燒牛肉麵不是黃牛肉太老不能做牛排所以拿去煮麵嗎?
補充一個我聽過的,鹹酥雞是因為某年雞隻太多出現的食物
美馬坂・Makoto
11 months ago
resu722: 台語說一個人多嘴抱怨會說他在「哭餓」,說一個人急性子壞事「食緊撞破碗」。華語講飲水思源,台語講吃果子拜樹頭。父母親自嘲自己成就不如子女時會說「歹竹出好筍」。一個人講了別人的禁忌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美馬坂・Makoto
11 months ago
Chieh94: 跪求黃牛肉典故!
我聽到的是國軍來台後的事。
【捷】
11 months ago
跟美國也有點關係,美軍援台時期台灣開始有牛排這種食物,但當時進口肉品不多沒辦法推廣,某個跟食物有關的單位(抱歉我真的忘了)就開始試著用台灣的黃牛肉試驗能不能做成牛排,但是黃牛肉口感太硬太老,不適合做成牛排,但是燉煮後的口感可以,經過推廣後才有很多賣牛肉麵或牛肉湯店家主打使用黃牛肉。
很多台灣人以為黃牛肉好吃店家才拿來當招牌,其實是歷史因素
【捷】
11 months ago
鹹酥雞也是雞肉大盛產,雞翅跟雞腿都有銷路但雞胸沒有,就開發出雞胸切塊裹粉去炸,以符合台灣人喜歡吃的雞肉口感
美馬坂・Makoto
11 months ago
Chieh94: 鹹酥雞了解!
美馬坂・Makoto
11 months ago
牛肉麵真的好厲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