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細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讀書後記和一些發散隨筆#1
<與達爾文共進晚餐>
最近讀了這本利用食物作為錨點,巧妙地將演化論以另一種風味呈現在食客面前。
這本書我目前還沒讀完
但覺得有些地方真的挺有趣的xD
*文長警告
https://images.plurk.com/4d0tgln33b18Lhn8gmApvl.jpg
latest #6
A細
1 years ago
第一件想分享的是人類擴展和沿海的關係
七萬兩千年前,一批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隊伍踏出了非洲(也是唯一一批)。這批人是現代除非洲外所有人類的祖先,這件歷史大事件被忠實地記錄在基因裡面。
現代非洲人與人之間的基因多樣性很大,而作為對比,除非洲外的人類,基因多樣性只是非洲人的一部份而已。
這個大事件我在以前有聽聞過,但這本書帶給我另一層更深入的了解-貝類和沿海資源。
A細
1 years ago
這批祖上遠征軍是沿著海岸線擴張的,從非歐東岸向北,沿著南亞(印度)海岸線向東,再沿著東亞沿岸一路到北。在一萬六千年前跨過了美亞交界的白令陸橋到達北洲,最後沿著美洲西岸來到了南美最南端的火地島。
沿海提供了他們豐富的食物資源,以及較為單一的環境以及開闊的視野。這本書著重提及的便是相較於其他海洋生物,更容易取得、營養豐富的貝類。
貝類是古代沿海非常常見的食物來源,這點在大量的貝塚遺址中可以發現,目前發現最早的貝塚源自16萬年前,但人類食用貝類的歷史可能比這個古老得多。
A細
1 years ago
第二件有趣的事情是嗅覺。
嗅覺分成鼻前嗅覺和鼻後嗅覺,鼻前嗅覺用以偵查外界的氣味,讓我們知道外界有甚麼東西。而鼻後嗅覺是更內化的產物,他負責偵測口腔環境的氣味,也就是我們食物的味道。
雖然食物中除了味覺以外的風味都是由鼻子負責的,但我們的心理上,或者說我們的大腦讓「品嘗」變成是一種一體化的感受。我們會認為這些東西是口腔感受到的,而非鼻子。
這種嗅、味覺加上口腔觸覺的混合式體驗,組合可以達到上兆種,這也是為甚麼我們可以分辨料理上非常細微的不同。而這件事情,很多嗅覺靈敏的物種反而無法體會到(很多動物的味覺實際上是很弱的)。
立即下載
A細
1 years ago
我們的大腦還會變一種戲法,雖然我們的嗅覺受體只有約四百種。由於氣味通常都是複合性的,是由大量不同化合物組成的。感受氣味時,我們的多個嗅覺受體會被同時啟動,而有些受體會因同樣的氣味分子濃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感受。
比如茉莉花的花香中含有糞臭素,這種物質在少量時會讓我們感受到花香,而在高濃度時會讓我們感受到如糞般的惡臭。
這些利用我們大腦產生的大量組合,讓我們的嗅覺受體儘管種類少,但同樣可以感受到非常多種的氣味。
茉莉那個XD
下次有機會見面可以給你聞Indole含量偏高導致真的有點臭臭的茉莉花原精!
雖然直接聞不好分辨,但和其他茉莉花一比就會感覺到,啊真的有糞味XDDD
A細
1 years ago
9Y5404: 好啊好啊XDD
聽起來好有趣,可以真的體會到氣味濃度導致的感覺差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