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ryllisฅ澱粉半減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歐洲最大報也被迫轉型!德國《畫報》將裁員、大砍成本,以AI取代這些編輯工作-風傳媒不管大家說得多好聽,「職能轉型」「員工從親手作業改成學習使用工具跟數位時代貼合」「詠唱師」等等,終究掩蓋不了人工智慧已經能全面、直接取代基本文字跟圖像作業的事實,需要人類審查的狀況隨著訓練只會越來越少,而且還會繼續往更高層級取代下去。
latest #6
Amaryllisฅ澱粉半減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效應是連鎖的,同業因為這樣節省了支出,其他同業、類似行業乃至擴散到不相干的領域不會效法嗎?業務被取代導致失業問題的連鎖牽扯只會更快更廣。
Amaryllisฅ澱粉半減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要想如何對應,與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宣導監管,不如及早開始想想一但絕大多數(除了必須倚賴人際溝通、情感交流)的行業被人工智慧取代,未來的社會型態要如何進行吧,比方民眾的收入來源、資源分配、消費支出如何在不必工作的狀況下維持現在世界運作的的型態。
曾經以為遙遠的未來,在一瞬間已沒有想像中那麼遠了。
「有職業消失就會有新職業出現」也是常見的樂觀想法
事實上根本不可能1:1的出現,退萬步言有新職業也是少部分人可以適應,數量不可能對應消失的大多數職缺。
立即下載
Amaryllisฅ澱粉半減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畢竟需要做的作業包含基礎溝通、服務、文書、圖像、開發(研發)方案、程式編寫、勞力作業,除了表現人類情感與創作的藝術活動、需要被高度監督的醫療行為、需要人自行判讀的法律作業外,大多數職缺都可以被機械化、人工智慧化取代了。
即便留下來的,也會有部分職能被取代,比方說醫生可能多數只專注於監督機械所為的醫療行為;訴訟相關的行為除了法官檢察官律師間的交流辯證判斷外,相關資料的準備跟整理都不再需要人力作業,甚至人工智慧還可以提供判斷建議。
Amaryllisฅ澱粉半減中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智慧型手機從0到現在也不過就20~30年。在人類資訊技術愈來越進步、輔助工具(人工智慧)的能力也更強的時代,人工智慧的取代效應應該不用15年。
人工智慧只缺可以自我改進(創造)的能力,一但被研發出來,人類在這世界上所需要做的一切也就在那瞬間結束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