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首頁滑到,決定去翻幾篇論文。
latest #13
掰噗~
1 years ago
掰噗討厭論文 (Русский)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對男性而言,採取傳統性別角色態度與社交行為使他們站在有利的地位,因此多數男性會用傳統男性性別角色來定義他們的男性,並將之納入性別認同的意識中。」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對處於育兒階段的台灣男性而言,他們的父親普遍因為工作及傳統父職觀念而少與子女有親密關係;使得這些年輕男性,欠缺可認同的參與父職規範(Norm)與模式(Model)。」
立即下載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其實我一直堅信,從結構上促使父親參與兒童照顧,才是瓦解傳統性別框架的方法。可惜因果都出於此,隨著自己年紀長大,看到的案例、對自己童年的叩問也只是反覆消耗我的精神和動力。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少少的接觸長照、生育、平權的經驗裡,這座大山雖難移,也是堅定下去的目標。真正有攻擊力的其實是一件件活生生的個案經歷,讓人覺得無力、絕望。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跑題ㄌ!紀錄幾個有趣的點我就要去看二次元男高了(明天才要交的報告就明天再寫好 計畫通)。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影響參與父職四項重要因素:
(1)男性大都欠缺養育孩子的知識與心理準備。
(2)重要參考社會規範(妻子、朋友、工作伙伴、家庭成員)對參與父職的支持。案例:缺乏支持系統(親朋、醫院對陪產、學習照顧知識的負面言論)
(3)與上一代的父子關係,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局面。親密的父子關係與參與父職有關,但過於疏離的關係,也可能使下一代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沒有父愛,而造成下一代參與父職的動力。例:疏離的上代關係可能造成1.一樣廢物的父職期待2.試圖背離曾經受到的威權式父職,並努力學習建立友伴式父職。
(4)自我預期女性為較佳育兒者的刻板印象、父職角色印象之侷限性(如陪孩子運動)。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但高度投入父職的案例中又有提及某些先決條件,例如正面改變的經驗、平等配偶溝通......光是一個人建立健康的社會角色理解就很難了,兩人關係間的平等交流難度加倍,再多討論親職角色根本就是地獄級難度....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看到最擊中我欲求知識的一篇文章,終於看到實務的運用.....結果等於沒說,好令人悲傷......這不是應用心理學的文章嘛喂!!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能否使這些該接受教育的男性學到父職呢?有什麼樣的方式可以使這些男性在不會產生被強制的心理阻抗壓力下,主動的將參與式的父職銘印在他的認知體系中,自然的去作呢?研究者認為社區與小學在此扮演重要的角色,學校中目前沒有針對男性設計的親職教育課程,國小課本中仍充滿著傳統性別角色觀念(王叢桂,1995b),學校中也缺少男性父職的正面示範模式,社區也沒有接納缺少父母照顧的育兒機構。若能考慮在國小與社區中針對這些缺乏父親照顧的孩子設計活動,使他們自遊戲中探討父職的重要性,在社區中推廣參與父職成長班隊,並配合中學的父職教育,或許能在這些孩子的認知藍圖中留下「參與父職」的基模與行動動力。」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所以還是不能應用嘛!!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而關於文化結構、制度中的一些陳述真的很有趣:
文化中有兩種割裂又融合地十分詭異的現象:「(1)『回家抱孩子吧!』用來諷刺無能失敗的男性。(2)『含飴弄孫』則用來讚美一個男人功業成就之後,退歸家庭享受親子之樂。反映出用來定義男性的角色行為中最重要的仍是工作,男人可以去享受與幼兒互動的樂趣與重新去經驗成長的感受,但那是在男性完成其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工作成就」之後,並且仍不需負責日常生活照顧的責任。
𓆝mpf_gcnd𓆉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雖然有幾篇心得的感想看起來很有現實基礎,提到結構改變的重要性、瓦解刻板印象、建立支持系統、對生理男性多有同理與溫柔等等。還是讓我只想大罵巨嬰。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