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寺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雜/紀錄】隨意的
四把椅子劇團《呼吸》心得,有劇透。
latest #25
日寺
1 years ago
上個星期和朋友去看了舞台劇《呼吸》,然後因為一直沒有什麼在關注台灣影視,到演出前一天才知道原來冠廷跟小豆本來就是一對,接收到朋友們的白眼攻擊*n遍真的好好笑。
日寺
1 years ago
因為有追蹤四把椅子的IG,剛開始看到宣傳的時候有好多不解的地方,一切都得到了合理的解答。

記得剛開始看到宣傳一直說要放閃照攻擊,我超困惑,想說雖然故事就是關於一對男女對生活事件探討的內容,但當初《春眠》也是在講夫妻,為什麼那時候不說閃照?宣傳的手法為什麼是這樣?而且呼吸的重點應該不只是男女主演很閃吧?什麼意思?
日寺
1 years ago
我那時候也很困惑想說,用很閃來形容主演們,不會影響主演們嗎?
但看下方留言一片和諧我就想說啊太好了還好台灣不是一個這麼瘋的地方,現在想想我都誤會了什麼(哪個部分誤會
立即下載
日寺
1 years ago
還有看IG發的採訪影片,冠廷說他當初收到劇本是跟小豆一起看的,我也超級困惑,想說咦原來舞台劇寄劇本的時候會邀請主演們一起到某個空間一起讀劇本確認他們要不要接嗎???怎麼這樣??以前也沒聽說王安琪或林子恆是接到劇本然後一起看一起決定的啊??

然後冠廷還說他那時候看完覺得劇本讓他很想試試看但又怕小豆不想演所以一直在旁邊等小豆的反應,我也滿腦問號想說咦原來你們被綁定一定要一起演嗎咦?這個劇本這麼苛刻的?許哲彬是個性這麼古怪的導演?(許導:???
日寺
1 years ago
現在想想我當初都誤會了什麼笑死XDDDD
日寺
1 years ago
劇本滿有趣的但我不會說超級無敵愛,演員真的好棒但我也沒有到愛死
日寺
1 years ago
紀錄一下各種劇透的觀後心得好了。
日寺
1 years ago
用最通俗的話來說這部劇就是一對情侶吵架到因為重大事件發生而關係破裂然後又再續前緣的故事。

覺得很厲害的是劇作家把女主角W的恐慌描寫得好好,這不僅僅是關於對於懷孕生產的恐懼,在挖掘到更本質內理的核心是一種對未知的不確定的恐懼。能夠把這種恐懼抓得這麼精準的作者真的很討人厭(劇作家:???),然後能把用各種焦慮煩躁怒氣沖沖無理取鬧難以溝通的方式來表現這種「內化的恐懼」的演員也真的很佩服。
日寺
1 years ago
在現場看的時候我也真的是被W的:「我、我不知道,可能就只是我......我,我可能......我不知道。」給搞得渾身不舒服。
真的是好煩好氣但我懂,根本就是數學,不會就是不會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好氣。
日寺
1 years ago
特別是對於W這樣個設定的角色,感覺不知道、沒有方向簡直就是往自己臉上甩一巴掌的羞辱一樣。(這只是個人感覺)

為什麼這麼說,主要是因為W的角色塑造是一個感覺很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腦中有非常多想法、對世間各種知識都有接觸、獨立自主並且強調這種獨立自主、聰明且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道德判斷跟關懷人類社會環境福祉的人,這種人要承受一個自己不熟悉的「自己的樣貌」,面對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情,很傷自尊耶
日寺
1 years ago
我果然喜歡舞台劇的理由之一就是角色台詞的各種言不由衷跟意在言外。

真的很喜歡兩個演員在拋接對話時那種無法/不敢直觸核心的部分,因為不敢,所以所有話都只在外圍打轉。W說東是因為希望M可以理解西,W說的種種關於社會環境的擔憂,關於人口爆炸世界毀滅,自己的身材走樣以及無法做自己被孩子綁住等等等......種種磨呀磨都轉不進核心,並且因為那種核心的焦慮無法被解決而迫切希望有一個救命萬靈丹的解決方法,因此直接拋出「我們結婚吧」的求婚訊號,真的,讓人好壓迫好需要呼吸。
日寺
1 years ago
記得在簡莉穎的《你變了然後我》還有小光的《可寵》裡面都有這種,兩個角色的對話永遠在外圍打轉的部分,那些存在在話語之外的、說不出口的東西卻總是最希望被注意到,由於不會被訴說,因此在觀眾耳裡轟然巨響的東西。
日寺
1 years ago
整齣戲最喜歡的部分就是前期一點一滴的鋪排到中後段的高潮,W跟M的爭吵真的好傷心唷,M的無力跟挫折真的直接讓我噴淚,加上那可是劉冠廷,那可是劉冠廷耶?????(?????)冠廷那個帶著哭腔說:「我真的好想到你那裡去,可是我覺得我們之間有一道透明玻璃,我碰不到你!!」的時候,誰扛得住啊?????(?????)

哭ㄚ我真的心都要碎了。

好啦冠廷哭哭(好了)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我只是真的好喜歡那個古老的命題:當兩個最親密的人面對共同的失去時,處理方式以及時間的不同步,會讓人真正體會到世界上最孤獨的感受,即使一個人的身體在另一個人的身邊,也無法緩解那種巨大的孤單,更甚至就是由於另一個人的身體仍在身邊,而體驗到更無法忽視的孤獨。
日寺
1 years ago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高潮後的收尾我就,我就覺得很普通耶我甚至沒有什麼想法就是順順地結束就好了嗯就只有這樣怎辦,沒有了,就是,你後面的劇情就,就,我不知道!!!(好好講話
日寺
1 years ago
如果要用最不負責任的說法就是,我不知道我在期待什麼但後面的收尾我不覺得有前面那麼精彩了。

真的好不負責任我道歉。
日寺
1 years ago
但我要給超過100分的地方是,片尾音樂是the 1975的Love It If We Made It

謝謝世界謝謝四把椅子謝謝呼吸謝謝劇組謝謝導演謝謝演員謝謝觀眾謝謝台灣(???????)

品味也太好了吧選the 1975的歌??(太偏頗ㄌ)
品味這麼好說一下名字啊交一下朋友,節目單應該要有一行是致敬選這首歌的工作人員吧?(夠了)
日寺
1 years ago
音樂一下我整個人都舒坦了,龍心大悅(????)

The 1975 - Love It If We Made It (Official Video)
日寺
1 years ago
好啦不要再偏心,我是真的這首歌選的真的好好喔。

因為這首歌本身就是在講現代社會發展的全球種種社會跟環境議題,包含種族、戰爭、氣候、消費、藥物濫用、浪費、政治操作等等等議題。這些內容本身就跟《呼吸》中W不斷丟出的問題:「世界這麼糟,我們是足夠好的人嗎?」有所呼應。

而接在那句痛擊一般的歌詞:Modernity has failed us. 下一句的,卻是那句:Yes, I'd love it if we made it.

就像劇中的W跟M,我想他們都夠資格對彼此說一句Sorry I failed you,但是他們最後的最後,還是走在一起了,他們還是生了孩子,度過晚年,然後衰老,然後死去。

仍然飽含希望,仍然相信,仍然死去。
日寺
1 years ago
最近因為工作剛好在看一些有關環境科學還有教育的文章,裡面提到希望青少年在面對當代氣候變遷的各種環境議題時,所能具備的能力。

在其中除了有基本的科學學知識、問題解決能力、共事合作能力、實驗設計與操作能力等等等的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文章裡面提到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力之一是「Hope」。
意指年輕人需要自我效能,相信只要付出行動,問題便可能有所改善以及獲得解決,抱有這樣的希望,才會有行動的動能。
日寺
1 years ago
那時看到的時候,其實我覺得有點傷心,也覺得有點殘忍跟諷刺。

寫出這些話的我們這樣的大人啊,如果你是一個15歲的孩子,當你舉目看見的社會,是一群坐擁資源卻恣意揮霍的財團、是一群在媒體上檯面下權力鬥爭忽視人民福祉的政客、是因為己利而發動戰爭的集權領袖、是滿口人權道德卻毫無實質行動的口號、是鬥爭下永遠被犧牲的無名無權者、是永遠只會說好聽話只會要求他人卻永遠不會改變的大人、是在社會巨大的限時壓迫下放棄投降的人們,你怎麼可以?你怎麼可以這樣說?說你要要求15歲的孩子看著這樣的世界,看著自己孱弱的雙手說,「相信只要付出行動便有可能改善」?
日寺
1 years ago
我真的心情好複雜。

我不知道主筆者是誰,我也不想輕易批判他下筆時不知道這句話背後所應負起的責任,甚至說,我更傾向相信這個通過層層專家檢驗的文章,他們就是知道這個要求代表的重量,仍然寫下了這個Hope的能力。
日寺
1 years ago
後來看呼吸的時候,聽著the 1975的歌,突然想起之前看Super band時,評審含著眼淚對參賽者說了一句:「對不起,是我們這些前輩沒有做好,沒有能夠讓你們在這樣豐富的音樂環境中成長,雖然我們也仍在努力,但那些我們做不到的事情,真的真的很希望你們能做到。」

我突然就覺得好像能懂,那種相信的力量、懷抱希望的力量,為什麼這麼沉重卻仍然選擇寫下的原因。

可能不是要責怪放棄的人,可能也不是要把責任丟給年輕一代,就只是如果能試著去相信就好了吧。
日寺
1 years ago
Yes, I'd love it if we made it.
日寺
1 years ago
洗澡睡覺晚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