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0.
一旦相信有些情緒是不好的、不該出現的,那麼經歷到這類情緒時就會有罪惡感.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習慣用壓抑的方式處理負向情緒.
想辦法尋找能麻痺感覺的直情來做,早點跳脫難過的感覺,就可以不用因此感到羞愧.
p133.
研究發現,對高自尊的個體而言,正向思考與正向肯定語是有用的:對低自奠的人來說,正向思考則適得其反,他們最終會因為發覺這些話語並不真實而更加憂鬱. 此外,研究結果也顯示過度樂觀的人有更高機率出現憂鬱症狀,因為他們很可能沒有對風險或困境做好準備.
p138.
肯定語不能只是天馬行空,還要具備「成真的潛力」才行,但這非常因人而異,也很受環境影響.
肯定語是否能在心理及生理上都讓人覺得「有機會達成」,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p148.
我們在歡迎好事的同時,有沒有可能也允許壞事存在呢?或許這樣做更能讓我們體驗到感恩帶來的好處?
p172.
我們多半也都經歷著同樣的循環,身體和心靈共同創造出專屬個人的情緒經驗. 思考與身體知覺協助我們辨認出感覺,並決定如何運用這些訊息. 倘若希望提升對滿為的掌控感,就更需要讓情緒在身體裡流動,好好地感受它.
p182.
長期壓抑情緒可能導致解離、慢性疼痛或疾病、難以與人有效溝通、不易與人逼立關係、失眠、出現闖入型意念. 因此學習如何辨認情緒、釐清感受並用健康的方式表達出來是很重要的.
p191.
你可以找個地方坐下來,審視那些令你困擾的事物. 白紙黑字地寫下來,就能慢慢地從那些事物抽離出來,將它們拋在過去.
p193.
抱怨讓我們覺得舒坦、影響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建立社會連結、幫助蒐集情報、鼓勵人們同理,更有助於產生真正的改變.
p203.
即使你覺得自己難以接受現實的苦不堪言,也請對自己溫柔以待,試著先在黑白之間尋找灰色地帶,在抱怨裡加上「不過」,然後學著全盤接受.
p224.
你越能夠傾聽及了解另一個人的需求,就越有機會給出對他們而言最有用的幫助.